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2-04巩沐歌孟菲良
巩沐歌,陈 军,孟菲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 20009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渔业科研人员不懈努力和渔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渔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渔业行政效率不断提高,服务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水产养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营销模式更加丰富。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渔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特别是推进渔业信息化的工作体系、基础条件、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1]。究其原因是中国渔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统筹规划和相关标准,使得渔业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有序、规范化发展。
渔业信息化标准是对渔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相关信息活动产生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渔业标准主管部门或相关专业委员会批准,以规定的形式发布,由渔业信息化领域公认并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渔业信息化标准是渔业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的基础,可以实现跨学科领域系统间的协同操作,并促进渔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快速、良性的发展。
当前,中国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信息化是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渔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质量,而标准是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与规范。因此,渔业信息化能否推进中国渔业转型升级,关键看标准。标准肩负着保障、引领渔业信息化发展的责任,标准为渔业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为渔业成功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1 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的融合,大量的渔业信息化系统被建设开发出来,为提高渔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发了规模不一、功能各异的渔业管理信息系统;为改变水产养殖业落后的生产方式,针对水产养殖过程开发了水质监测系统、水生动植物病情测报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这些系统均实现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相关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长期以来,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严重滞后问题也逐步显现,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渔业信息描述和分类,导致不同渔业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信息共享,造成“信息孤岛”,容易产生部门与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严重制约了数据流通,难以满足渔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开发单位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建设相应的信息系统,致使渔业信息系统建设存在数量多、分布散、种类杂等问题,重复建设现象明显,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亟需通过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改变上述制约瓶颈。总体而言,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是实现渔业信息化的基本条件。杨宁生[2]认为,渔业信息资源建设是实现渔业信息化的基础,渔业信息化标准的建立是实现渔业信息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的保障。渔业信息化标准的目的是促进各个独立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使数据达到兼容和一致,同时减少数据的重复和冗余。渔业信息化标准是渔业信息化的基础,可以使渔业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互通互联,有利于促进渔业数据的采集、交换和整合,最终为渔业大数据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指导规范渔业信息化建设。渔业信息化标准是渔业信息化领域公认并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渔业信息化标准为各类渔业管理系统的制定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标准或指南,使不同的主体有参照,有据可依,能够引导各方力量合理有序开发信息系统,起到指导规范渔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并且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渔业信息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
三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涉及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通过渔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助于贯彻渔业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规范渔业信息市场,统一不同涉渔部门的信息行为,为政府监管提供便利。
2 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现状
渔业信息化标准是根据渔业信息化的特点,为了满足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应用的需求所制订的标准。渔业生产标准主要包括水产养殖信息化、水产品加工信息化以及渔业捕捞信息化等标准;渔业经营信息化标准主要包括渔业电子商务、渔业物流信息化、水产品质量溯源等标准;渔业管理信息化标准主要包括渔业电子政务相关的标准;渔业服务信息化标准主要包括渔业信息服务平台、网站等标准。
研究涉及的渔业信息化标准数据来源于国家标准化业务管理平台、工标网(www.csres.com)、万方标准库、知网标准库,分别以“渔业信息”、“水产养殖物联网”、“渔船信息”和“水产品可追溯”等关键字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按条目整理。截止检索日(2018年6月30日),中国已发布渔业信息化标准共计38条,按照业务领域、标准种类、标准级别对所有渔业信息化标准数据进行统计(表1)。按照业务领域统计,其中渔业生产信息化标准8项(表2),渔业经营信息化标准7项(表3),渔业管理信息化标准18项(表4),渔业服务信息化标准5项(表5)。按照标准种类统计,其中基础标准11项,专用标准27项。按照标准级别统计,其中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7项,地方标准15项。
2.2 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标准制定缓慢
通过对渔业信息化标准颁布实施的年份分布进行分析,发现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严重滞后通过表6可以看出,2001-2010年制定标准6项(其中2002-2010年制定标准0项);“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制定标准22项;2016年至检索日制定标准10项。检索统计数据显示,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导致与信息化发展步伐产生脱节,无法满足渔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渔业信息化的进程。
2.2.2 标准数量不足
截止检索日(2018年6月30日),中国先后制定了渔业信息化行业标准17项。同时,天津、江苏、辽宁等省份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制定了渔业信息化地方标准15项,用以指导当地渔业信息化建设。与林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情况相比,“十二五”期间,国家林业局组织制定并印发了《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并制订林业信息化行业标准56项。渔业信息化标准作为渔业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渔业信息化标准数量明显不足以规范中国渔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行为,亟需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方面加以重视。
表1 渔业信息化标准统计结果Tab.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fishery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表2 渔业生产信息化标准Tab.2 Fishery production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表3 渔业经营信息化标准Tab.3 Fishery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表4 渔业管理信息化标准Tab.4 Fishery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表5 渔业服务信息化标准Tab.5 Fishery service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s
表6 不同年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情况Tab.6 Construction of fishery informationization standards in different years
2.2.3 标准覆盖面窄
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基本上是在渔业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内容覆盖面太窄,不能适应渔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应用的日益成熟[3-8],渔业生产信息化方面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水产养殖领域,但涉及到水产品加工及渔业捕捞领域的标准却尚未制定。可追溯体系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9-12],目前渔业经营信息化方面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领域,但电子商务、水产品物流、其它渔业经营活动的标准也尚未制定。渔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标准主要集中在渔业船舶管理领域,这一特征与中国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渔业船舶管理和海上安全的重视程度有关。渔业服务信息化方面的标准则主要是关于船舶卫星定位信息服务领域,其目的是精确定位作业渔船,保障其海上生产安全。
2.2.4 标准体系缺位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国内相关行业均已制定了适应行业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例如,林业、制造、烟草、电力、海关、新闻出版、食品药品监管等行业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化标准体系,并不断地完善,其对指导和规范各自行业领域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相比较而言,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一直处于缺位状态,不能在渔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导致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从而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中国渔业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标准体系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工作还处于不断摸索的过程中。
3 推进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的对策
面对国际和国内新的政治经济形势,要使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能够满足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渔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对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内容进行规划,从而为中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提供依据。
3.1 成立渔业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
尽管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在逐步上升,但从整体上看,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制约因素的限制,中国渔业信息化尚处于起始发展阶段,其作为渔业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待进一步发展。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是基础性工程,必须从战略高度引起重视,建议由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成立全国渔业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与中国信息化水平相适应的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导渔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3.2 加快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使渔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有效进行,必须制定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依据GB/T 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13]。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标准的结构图(标准体系框架)和体系表。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对渔业信息化标准制定的统一规划,使标准制定能够有效地组织,使它们处于有序状态,避免了标准之间交叉、重叠或者覆盖等问题的发生,指导和规范渔业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
3.3 分步骤制定渔业信息化标准
制定渔业信息化标准要着眼未来,找准工作定位,深入研究和发掘渔业信息化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发展需求,明确工作的核心内容,分步骤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制定标准,优先制定基础性强、优先级别和紧迫程度高的标准。具体内容包括:一是,采用信息化相关标准的内容作为参考。渔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渔业各个领域的应用,由于标准制定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中国渔业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的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将适合渔业行业的内容纳入到渔业信息化标准当中采用。二是,制定渔业信息资源与管理系统标准。由于中国渔业信息标准化尚处在起步阶段,渔业信息资源与管理系统标准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标准,有助于为后期工作提供规范信息奠定基础[3]。三是,制定渔业物联网标准。随着现代水产养殖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养殖环境监控、精细投喂、疾病预防与诊断、养殖过程可跟踪与产品质量可溯源等方面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受关注,加快水产养殖物联网标准建设的需求显得尤为紧迫[14-17]。
3.4 加大渔业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力度
标准的宣贯实施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只有通过实施和应用,标准的作用和效果才能得到发挥[18-19]。一是,配备专项经费。渔业信息化标准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对标准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同时标准又要保持其长期稳定性和惟一性,因此,需要配备专项经费以供专门的组织机构完成标准的制定、推广与更新工作。二是,多方位宣传。搭建相关专业网站宣传渔业信息化标准内容,使不同使用主体可以较为方便地检索和查询相关信息;通过涉渔咨询服务中介机构宣传信息标准;举办各种研讨会、培训等活动普及渔业信息化标准;在渔业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必要时可以借助法律法规手段推广信息标准的实施与应用。三是,渔业信息化标准的实施也是评定渔业信息化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