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葡萄“上网” 火了!

2018-12-04

新农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冰酒种苗老家

9年前,张玉鹏辞掉在北京的媒体工作,揣着3万块钱,回到东北老家“种地”。村里人都觉得张玉鹏肯定是“疯”了,跳出了“农门”,竟然又跑回来当“农民”。张玉鹏的确“疯”了,戴着草帽,挽着裤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做起了“职业农民”,摸索出了一套把初级农产品做成全产业链的打法,用最初创业的3万元做成了几千万的大产业。

你吃过冬天成熟的冰葡萄吗?

冰葡萄学名威代尔,它对地理及气候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春、夏、秋三季气温要足够温暖满足生长需求,而冬季要足够寒冷,全世界只有德国、法国、加拿大、奥地利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特定地点能生产。当气温达到零下8℃以下,并且持续24小时后,冰葡萄才能采摘。在张玉鹏的老家,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自2001年从加拿大引进威代尔品种后,发现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这种对环境要求极高的冰葡萄生长,因此这里家家户户都种冰葡萄。

张玉鹏曾是电视记者,平常走南闯北,见过、采访过很多成功企业家,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他也渴望拥有一个契机,从创业的旁观者变成亲身实践者。而这个契机,是在老家收了一季冰葡萄后发现的。

2009年,张玉鹏回老家过年。在帮亲戚邻里收冰葡萄的热闹之中,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假期过完,张玉鹏回北京了,可没过多久,他又回到老家,并且带回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他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带着仅有的3万元钱要回家经营冰葡萄。

冰葡萄种苗

当时种植冰葡萄的效益好,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然而桓仁当地却并没有正规的、成规模的种苗供应商,甚至有人以次充好。种苗参差不齐,成活率低,这正是张玉鹏看到的机会,他要让大伙跟他一起育冰葡萄苗赚钱,然而大伙却信不过他。即使是有经验的农户和长辈,都对这个将好不容易捧到的“铁饭碗”打翻的小伙子抱怀疑的态度。

2010年5月,张玉鹏和一些农户签订了育苗合同,用3万元钱预付了定金,他规定了冰葡萄苗的育苗标准,要求农户严格执行。粗度、芽苞规格、根系,这些都在标准里,哪一项不达标都不行,他没事就会到村民家的地里去抽查,发现不合格的会进行批评教育。毕竟,他向别人承诺的是保证冰葡萄苗百分之百的成活率。

白天紧盯着育苗的进展,晚上张玉鹏就在网上发布信息,推广冰葡萄苗。几个月后,整齐划一的冰葡萄苗长成了,张玉鹏在网上的推广也收到成效,接到了订单。苗育得整齐,而且张玉鹏为买苗的客户配备技术员,为全部成活又提供了一道保障。25万株葡萄苗,卖价9元一株,第一年张玉鹏就用仅有的3万元挣得100万。

2012年张玉鹏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酿酒厂,他还特意到西北农林大学进修了葡萄酒专业。然而酒出厂后,张玉鹏却在销售冰酒上连续栽了跟头。当时主打线下渠道,他走进辽宁省丹东市的超市便利店铺货,但是因为没有冰酒认知度,也没有品牌知名度,商家不认同,消费者不了解,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只销售了20瓶。就在他一筹莫展、走投无路时,自己以前瞧不上的微店启发了他。

张玉鹏的妹妹张昆把从老家收集来的木耳、臻蘑等山货在自己的微店出售,很受欢迎,高峰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甚至能达到4万元。如此强大的线上销售让他心动了。

2015年1月15日,张玉鹏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第一条冰葡萄酒的信息,冰天雪地中的葡萄立马引起了朋友们的关注,借着这股人气,张玉鹏发起了一次活动,邀请大伙实地来体验冰葡萄的整个种植、采摘和酿酒的过程。

线上推广加上线下体验,冰葡萄酒马上在朋友圈火了起来。于是他把冰酒定位在20~35岁的女性消费群体,以“为幸福女人酿酒”这个宣传概念,统一定价98元375 ml的冰酒来圈揽目标消费者。2015年一年,张玉鹏就卖出了156 000瓶,销售额达到1 500万。2017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 000多万。

品牌传播

在传播方面,张玉鹏却大打“走心牌”,在产品文案中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比如,“央视记者返乡创业”,本身就自带话题度,为张玉鹏迅速引来关注度,也更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用小时候母亲为家里榨黑豆油的小故事,增强消费者的亲近感。接地气的产品、故事,不仅为幸福小农吸引了一大波忠实用户,还在全国各地发展了众多代理商。

猜你喜欢

冰酒种苗老家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冰酒虽好,但不要贪杯
乡下老家
冰酒:夏日饮一杯来自冬日的甜蜜
老家
冰酒您买的是真的吗?
再来一瓶冰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