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归故里 情暖家乡
2018-12-04秦德禄
文/秦德禄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农村创业青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陈多昌。陈多昌,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西岔村人,2014年毕业于沈阳工程学院,现任古浪县雁归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共青团古浪县委副书记、古浪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古浪县雁归社副理事长/武威市青年联合会委员、武威市优质农产品联合会理事。他是走出村里来到城里的青年,是见识了都市繁华却又坚定回村的“傻瓜”;他是踏实质朴勤奋好学的农村娃,更是无惧苦累心无旁骛的探路者。他不忘初衷,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回到家乡,服务农民。凭借着这样的信念,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路。这条路也许不平坦,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快乐而充实。
有志青年:千锤百炼为家乡
虽然在城市里读书,陈多昌却从来没有忘记,返乡服务家乡是他的信念与目标。在校期间,他努力汲取知识,在学校他大量阅读研习社会科学类书籍,积累乡村发展的知识。2012年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农村人才计划(校内班)”,在为期两年的学习中他放弃假期回家的机会,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相关培训学习,组织和参加东北地区高校实践队。
2014年7月完成学业的陈多昌,踏上了返乡的征程,开始实践自己的信念。当他兴奋又忐忑地回到故乡,面临的是家人的强烈反对。在长达两个月的交流中陈多昌终于说服了亲朋,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返乡以后,他没有间断农业学习的进程,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和交流会,向村民和身边同事学习,只要是和乡村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他都积极参加乐此不疲,只为百炼成钢。
自强青年:我为家乡寻“富”路
陈多昌原是古浪雁归社(公益组织)社员,2014年返乡后在雁归社任副理事长,组建农村工作部,引导古浪青年学生关注乡村,认识家乡。2014年8月他组织成立了古浪县雁归农牧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社这一经济组织服务家乡人民,通过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上行,增加农民收入。
他说干就干。他发现村里的手工醋技术流传已久,独具特色,立刻着手组织开发这一项目。他走访农户整理他们的技术,查阅资料,比较和完善酿醋技艺。他跟随农户学习酿醋,反复研究市场,琢磨包装,历时3个月终于推出了合作社第一款产品——自酿固体醋。借助电商平台,这款醋销到了北京、广东等地区,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而陈多昌也“经此一役”积累了电商推广经验和人脉。
2015年合作社尝试发展生态农业,陈多昌同村民一道晨耕暮归,春种、锄草、秋收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每一天都认真地记录作物生长状况和生产过程。摒除农药化肥的生态耕作并未使作物明显减产。一季春秋收货颇丰,他黑了但满怀收获的喜悦。秋收之后陈多昌坐上火车赶赴北京,他要将生态农产品以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方式销售出去,以增加农户收入,增强农户生产的信心。通过多方努力,陈多昌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师组织的“生态农业、健康生活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并在论坛上推荐了合作社“雁归情”品牌的亚麻籽油、手工醋等产品,他对产品的了解,对生产技术掌握和生产过程的详尽描述赢得了与会者的信任,以高于普通产品5倍的价格成交,并获得2016年种植50亩亚麻籽的订单。
2016年,在原有基础上,陈多昌邀请自己的学长组建合作社团队,并开发野生菌、面粉和挂面等产品丰富合作社产品。2016、2017两年,合作社的种植规模达到了100余亩,合作社社员发展10余户。陈多昌带领着团队更加努力筹谋完善推进。在村,他们走家串户向每一位社员介绍合作社和生态农业;在外,他们奔波在全国各大城市,寻找一切机会宣讲合作社的生态农特产品。在艰辛的奔波劳累中,合作社的业绩明显提高。2017年年末合作社的月销售额达到了10余万元,三年来合作社累计销售额50余万元,为合作社农户平均增加2万多元的收入。2018年合作社的订单农业达到350余亩,合作社社员已增加到20余户。为此,陈多昌和他的团队积极联络各电商平台和销售商,继续推动合作社生态农产品上行,践行为农民服务的理念。
献爱乡村:我用真情暖家乡
古浪县雁归社自2007年成立,秉承“自立自强 情暖家乡”的理念,在团县委的指导下,开展扶贫捐助和义教工作。陈多昌2012年加入雁归社,2014年正式参与雁归社工作任副理事长。在团委领导的关怀和队友们的支持下,雁归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助贫扶困活动。
在义教方面,2014年至2016年陈多昌他们联络了清华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社团在古浪县乡村开展支教,为古浪县乡村青少年成长助力。支教期间,他和队友们认真走访每一个支教点,了解支教队的生活和工作,并对支教队的纪律、工作和生活提出建议和帮助。在雁归社成员的努力下,天津科技大学等学校社团获得村民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有村民甚至专程蒸了小黄馒头送给即将离开的队员,他们用这种最原始最淳朴的礼物表达着心意。
在捐助方面,陈多昌他们联系武汉大学教师,上海企业爱心人士和山西企业家协会为古浪县家庭困难的优秀学子开展一对一助学。他和队友们收集古浪县贫困生信息,走访每一户,详细记录每个贫困生的信息。他们的脚步遍及古浪县各乡镇,走访贫困生百余名,以求能够帮助古浪县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学子实现大学梦。在团队的努力下,2015年起他们为黄羊川、十八里铺、干城乡、定宁镇的三十余名初高中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争取到了每年每人1 200~2 000元的生活资助。2015年秋,接受兰州东部市场一批捐赠物资,中小学生服装1 000余套,陈多昌和队友们将所有衣服按照型号分类,联系山区各学校确定捐助名单,在伊禧堂的帮助下,来回奔波近500公里,在下雪前将1 000余套服装发放给古浪县山区新堡、干城的贫困生。
2017年起,为带动更多的青年服务家乡,陈多昌号召青年人“留一半青春给故乡”。在团县委和县商务局指导下开展大学生支农交流会和古浪县返乡大学生助力电商扶贫系列活动。当年寒暑假各举办一场,参会青年共计80余人次,邀请相关专家和一线从业者十余名做交流分享。在他的引导下参会青年中有,20余名青年人开始关注家乡,助家乡农特产品代言并推广。
而今,陈多昌和雁归社,雁归农牧专业合作社的队员们依然忙碌着。在他们深爱的这片热土上,他们跋山涉水,践行着他们的信念;他们春种秋收,耕耘着他们的理想。陈多昌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和勤奋,将为他的故土迎来满怀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