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课程的力量
2018-12-03王晓虹
王晓虹
知识学习与生活运用的分离,使教育演变为应对练习、应对测试、应对肤浅零散的惰性知识获取的活动。缺少对“人”的关注是当下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他们可以伟大的地方,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走,在发现自己的同时发现世界。”(李希贵语)课程是引导学生通往“伟大”的通道,是学生找到自己可以“伟大”的有力支持。课程的原意是“跑道”,“跑”体现的是过程,即学生的经历、探究、体验、发现和生成;“道”表明的是规范,即课程实施要有目的、有计划。如何发掘课程的力量、奠基学生素养的发展是当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题。
国家课程体现着国家对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许。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凸显的是知识逻辑。从知识逻辑回归人的发展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价值追求。学校教育所期许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教学得以实现的。准确把握学科素养的内涵及要求,探寻其发展机制与培育路径,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内容。
学科素养既包括各学科培养目标中固有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还包括学科思维、学科结构、学科情感等要素。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必须在深入洞察各学科本质的基础上,明晰学科的独特价值。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性质、特点、形成过程和发展逻辑,由此演化而来的学科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中便具有不同的作用。从学科本质出发把握各学科的学科素养,可以引导我们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整合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并以此缔结学生经验世界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体悟知识蕴含的生活价值。立足于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及“学科发展”的课程群,构筑了一个个以课程逻辑联系为纽带、以主题实践探究为路径、以学生素养发展为主线的学习场。在这个场域里,学生体验、反思着,交互、融通着,扩展、变构着,他们不仅能体悟到学习的意蕴,更能感受到自己的“伟大”。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让课程迸发力量的引擎。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对自己的行动进行反思与总结,在反省与剖析中探寻学习的意蕴,发现存在的问题,明晰行动的方向,丰富教学的智慧。同时,还要做好学生课程生活的观察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评价的意识和责任,力求实现“对学习的评价”和“为学习的评价”相整合,从而切实发挥评价的功能。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