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抓手,提升学生能力
2018-12-03吴炜炜
吴炜炜
在实际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孕育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如果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的学习就只能停留在机械接受和模仿阶段。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交流,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出发,发现矛盾和问题。
例如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教学中,创设了一个玩CS游戏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现一个雷达图,在图中用几个红点表示对方所在的位置,让学生尝试描述出这些位置来。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某某方向若干米”将这些位置描述出来,但是在比较几个点时,学生发现了问题:明明是不同的两个点,但是描述的语言安全相同。这样的发现滋生了学生的疑问:这样的描述方法是不是有问题,需要做怎样的改进?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的数学探究就有了出发点,为他们之后思考和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之所以能抓住主要矛盾,情境的创设功不可没。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过抓住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经验,他们很快根据原有的经验来描述情境中的几个点。但是这几个位置是事先设计好的,不在两个方向的正中(45°),所以矛盾自然出现,这样的矛盾推动学生重新审视问题并发现问题,这个矛盾也是推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引子”。
二、提供有效的沟通平台,让学生准确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应拥有随时提问的权利,这样充满问题的课堂才能支撑有效课堂和深度课堂。为了确保学生提问的指向明确,需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沟通平台,让学生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代表性,有质量。当学生在交流中形成共识,并组织好语言之后,班级成员能够迅捷接触到问题,并从问题出发展开数学探索之旅。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会根据时机来选择学生交流的方式。例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設计的学习环节是这样的:1.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结合展示过程介绍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2.揭示课题。3.面对课题,学生自主提出想学习什么知识,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探究。4.学生自主探究后集体交流。在第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读写百分数了,这个环节就一带而过。在第二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的问题更多元化,组织了小组交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尽量多的问题。在之后的全班交流中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问题最多,且有价值。学生的问题角度更多了,深度也有了。比如说有的小组学生就提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除了分母是100之外,百分数还有什么特别之处?”还有的小组提出“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在生活中有很多百分数?”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了学生的深入挖掘,为之后的学习拉开了帷幕。
问题的质量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层次。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要兼顾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要让学生能够依托问题展开有效探究,发现本质的数学规律。在提问这个环节,要予以关注,确保学生提问的有效性。
三、抓住问题的数学属性,让学生深刻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一直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核心之一。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能抓住主要矛盾将新的元素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才凸显出来,他们的终身学习才会成为可能。在教学中,要抓住问题的数学属性,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来触碰问题。
如在“倒推策略”的教学中,通过一个游戏来引入:抢21点(游戏规则是每次可报一个数或两个数,抢到21者获胜)。不出所料的是,学生对游戏是情有独钟的,但是连续几名走上台来挑战的学生都落败而归,在这些学生中,有男生也有女生,有学生先报数的也有教师先报数的。在学生猜测教师取胜的原因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几次游戏过程,帮助学生摒弃其他原因的猜想,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一些学生模糊感知到教师的“诀窍”,他们跃跃欲试,于是再与学生玩这个游戏,与他们一起验证猜想,推翻学生原来的模糊认识,学生的认知就进一步清晰起来:他们先是明白了要抢到21点就必须要抢到18点,然后发现要抢到18首先就要抢到15,这样一步一步回溯,发现关键之处在于抢到所有3的倍数。只不过在原先不知道这个要点时,尽管教师先报数,学生也没有抢到3,在弄清楚原理之后,学生大呼遗憾。经历了这样充分的分析和实践验证之后,学生的倒推思路就建立起来,成熟起来。
在这个案例的学习中,学生开始的疑惑点很多,但是教师有意组织了几次不同的比赛,让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数学属性来切入,直接有效地面对问题,探索问题,学习效果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