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2018-12-03冯娟
冯娟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滋养青少年身心的取之不尽的思想道德源泉。
道德与法治作为众多学科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学科,更是需要把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弘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注入孩子们的心田,去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诵读中感叹优秀传统诗歌文化之美
翻开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谣、一幅幅童趣盎然的插画,一处处传统诗歌的引入更是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幸福一家》中教孩子读《游子吟》,在传统诗歌的浸润中感受父母的恩情;《我爱我家》中教孩子读《弟子规》,在经典古文的诵读中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在《餐桌上的学问》中教孩子读《治家格言》,在日常行为的指引中明白珍惜粮食的可贵……
去年的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二年级下册的《祖国妈妈真伟大》一课,在与孩子们共同体验、感受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后,笔者引领大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风景优美。
【课堂片段回放】
师:同学们,谁愿意上台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祖国妈妈的美?让我们一起认真听,用心感受。
(学生上台交流)
师:感谢这些小朋友的分享。咱们中国很多古代的大诗人在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是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去吟诵,去感受祖国的壮美。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身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妈妈感到骄傲,让我们一起大声说——
生:祖国妈妈真伟大!
熟悉的诗句唤起了大家对经典的记忆,诵读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对祖国妈妈的赞颂,这就是传统诗歌文化的魅力——“润物细无声”,在孩子的心中悄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二、体验中感受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之趣
所谓传统节日,是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它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它们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中华民族感恩、爱国、孝亲、敬老等优良传统。但是因为一些商家的过分宣传和部分人观念的西化,越来越多人对于西方节日十分热衷,而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些淡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唤起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认同与关注,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创设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孩子的体验。
在执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快乐过新年》一课时,笔者就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年味儿”。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重温了那些属于中国人的过年习俗,更是把炎黄子孙的观念深深地扎进了孩子们的心中。只要巧妙設计,总会找到教材与传统节日的契合点:中秋节与孩子们一起品尝月饼,重阳节让孩子们为爷爷奶奶尽孝心,元宵节教孩子们制作花灯……在各种各样的体验中,传统节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三、故事中感悟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之博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散落着多少动人的传说和经典的故事。教师可以把它们适当引入我们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得到德行的熏陶。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特别爱听故事,在教学中适时插入一些传统小故事,生动的情节、曲折的经历,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述,往往会让他们兴趣倍增,教学效果远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
比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老师,您好》时,笔者就给孩子们讲述了几则历史小故事——《程门立雪》《张良拾履》。通过故事的讲述,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聆听故事、交流感受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其实,《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很多可以挖掘的传统故事资源:《我爱爸爸妈妈》一课中,可以给孩子们讲讲“黄香温席”的典故,让孩子们懂得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的好习惯》一课中,给孩子们讲讲“墨池”的由来,让他们明白每一个成功,都是通过汗水和心血得来的……孩子们的道德行为在一个个故事中不断规范,道德品质也在故事中不断提升。
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引领着孩子们感受着我们泱泱中华的传统优秀文化,用诗歌、民俗、故事濡染着孩子们的品德。在课堂上,找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同传统文化巧妙结合的融合点,为孩子们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门,让优秀传统文化润泽孩子的心灵,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根深叶茂。
俗话说“百行德为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德行的力量穿越千年的时空,涤荡孩子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