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探究

2018-12-03韩玉梅

职业·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

韩玉梅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各地的中职院校为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学上大力投入,在课程设计、实训教学、教学方法上都相应地进行了改革。本文就中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題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教师

一、中职院校现状

中职院校就是既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又培养技能素养,但以技能培养为最终目的的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是完成初中基础文化课程学习后进行的职业教育。传统的分类方法有四种。一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俗称“小中专”),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制有三年或四年,毕业后一般成为中级技术人员、中级管理人员或小学教师。这类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规模招生,目前已基本消失。二是技工学校(即“技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生,学制大多为3年,学生毕业后成为中、初级技术工人。这种形式的招生还在继续,也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三是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一般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在20世纪80年代是普遍现象,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生产一线工人及服务人员,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类似。但这些学校的教学效果并没有和设想中的一致,现在存在的极少。四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就是“成人中专”。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初中学历的在职人员适应职业需求,进行职业培训,学制一般为2年,也有半年到一年的。现在这种形式的职业学校大多转型,已多不存在。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一半的职校毕业生来自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获得充分发展,到2011年在招生人数上已与普通高中人数相当。尽管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率还很低,大约是5%,而发达国家却高达40%以上。可以这么说,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目标,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从此可以看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其前景可谓是“海阔天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顺应时代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终极目标。

面对这一目标,还有一个家长、社会对中等职业院校是否认可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有60%以上的家长不认可中等职业教育,觉得只有上高中,考大学,毕业后当公务员才是人生理想。他们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前途,毕业后社会地位低,干活辛苦。认为只有学习差,考不上高中,别无选择才到职业学校去。这是认识的惯性和误区。随着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凭着自己的技能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随着大多数学生从职业教育中受益,家长和社会的观念也会悄悄改变。只有家长把上普通高中和上职业学校进行二选一的时候,中等职业教育的春天才真正到来。所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资金到位,人的观念到位才更重要。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横跨机械和电气电子两大专业的复合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淄博乃至山东的中职教育系统中,属于新兴专业。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应用,机电一体化向机、电、液、气一体化发展,并融合了计算机、信息、控制技术,使得机电一体化的前景变得广阔而光明。

二、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关注推动下,到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招生规模上已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可喜可贺。2012年秋季入学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所有的农村学生免费入学,这项政策让想学一技之长的农村学生欢呼雀跃。两年后,所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免除学费就学,这让中等职业教育迈入了快车道,也使中等职业学校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这是中等职业教育对外所显示的上级关注下的繁荣景象。如果深入中职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会发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存在着很多困难,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观念上的误区。现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专业定位模糊。首先,从教材选取上,忽略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的大小,一味追求高职的版本,甚至想和高等教育看齐。这都是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教育“重理论”的思想的影响。静下来想想,我们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样的目标,想透看透这些,就不会出现盲目追求用高职教材才能显得学生学得好的现象。中职院校的学生就是初中生,有的初中还没毕业,学习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所以教材选取难易要得当,也不妨针对学生能力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其次,从教材选取上,侧重点不清。机电一体化专业按内容来说,应该是机械和电子课程都要设置,但就中职学生的能力特点讲,要把这两大学科的内容,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学会弄懂,会力不从心。所以,在培养方向上要清醒的认识,不能采用机电并重的教学方案。

第二,实训条件落后,实践操作训练水平有待提高。比如有些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只进行金工实习,其他的就没有了,这会直接导致学生对该专业理解上的偏差。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将“机、电、液、气”有机结合。比如机电一体化柔性生产线的教学应用,可以很好地将“机、电、液、气”进行有机结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实,教学就可以围绕柔性生产线展开,先让学生练习应用,然后带着问题看书、问老师、问同学或上网搜索学习,接着练习应用,再带着问题学习。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学习,就可以让学生既掌握操作技术、故障排除技术,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增加自信心。

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实践内容。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还更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人才,在教学中必须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现在有的学校把多媒体教学看成是实践教学,觉得大量使用多媒体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肯定是不行的,这些也只是纸上谈兵。要真正让学生能掌握一技之长,校企合作、必要的工学结合和定岗实习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部分学生自我认同感差。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我要是学习好,就不会在这了”“正因为学习不好,啥都不会,我才来这”。当你面对的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来时,真的感觉很心酸。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这也显示部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实际就是不自信,自己给自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时代赋予了中职学生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机会。中职学生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是顺应了社会需求。任何知识,只有转化为技能,才是有用的知识,活的知识。中职院校的学生正是物化科技成果的主力军。就读职业学校,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只要还有梦想,许多年后,这些学生定会是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出色的技术员,或成绩斐然的工程师,或知名大公司的风云人物。所以,要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把中职学习作为自己的一个转折,一个起点,摒弃世俗的眼光,走入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

三、中职院校教学改革中教师的发展问题

中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践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做到以上内容要求,就必须有称职的中职教师。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其教师队伍的要求不同于普通高中。中职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通俗点讲,就是既能讲课堂理论,也要能带学生到车间实习。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师傅式”的实践技能,这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必需的。目前我国中职学校高水平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那么如何解决中职教育师资的培养呢?

首先,中职教师是发展中的人。不要苛求中职教师能化腐朽为神奇,他们是一群发展中的人,以严格胜任中职教师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可能并不完美,但只要努力朝着完美的方向前进,就可以成为完美。

其次,中职教师是需要发展的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种的变化也层出不穷,为适应学生以高素质技能人才走出校门,直接参与生产工作,中职教师要不断学习发展来适应变化着的工种和专业。

第三,中职教师专业化需要实践技能培训。目前的培训项目林林总总,但主要是针对教学方法的培训,比如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等,而对于中职教师的技能培训却几乎没有。所以中职教师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会花费很多时间,无形中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前进步伐。

其实在教师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中职教师的认可,中职教师的待遇提高等。但关键而急迫的是以上三个方面。不要中职教育一有问题就从教师方面找原因,要给其自由发展的空间,更要给其更多的帮助。

四、小结

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学生、教师及致力于教学改革的同仁们齐心协力,找准经济发展的脉搏,企业发展的方向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逐步完善中职院校教學改革。针对在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中国制造2025添力。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困难、很多挫折、很多坎坷,但既然选择了中职教育,就要无怨无悔、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前行。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