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路径比较研究

2018-12-03陈德金刘小婧林继扬

创新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实施路径比较

陈德金 刘小婧 林继扬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省市均在积极推动创新能力与体系建设,基于福建与河南两省在经济发展水平、创新基础要素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分析两省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并从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路径。

关键词:区域创新;创新驱动;实施路径;比较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8-20-4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08.004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all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are actively promoting innovation capacity and system building.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Fujian and Henan 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basic elements of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innovation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two provinces, and 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nnovation drive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on subject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platform building, innov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region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driven; implementation path; comparison

創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国各省市相继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政策,着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为更好研究不同区域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路径与成效,特选取福建省与河南省进行对比分析,一个作为“海丝”核心区积极推动创新驱动试验,一个作为内陆省份积极深化改革,并且二者都是经济大省,2017年生产总值规模位列全国第五与第十,正站在建设经济强省的新起点上,更因为两者均在积极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科技投入、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性。

1 创新驱动战略相关研究

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被定义为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及其评价进行了系列研究,尤其是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为了对不同地区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此剖析该区域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Porter 和 Stern 认为,创新能力取决于创新基础设施、特定集群的创新环境以及公用创新基础设施与特定集群之间的互动质量[1]。Tura等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和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2]。魏阙通过对吉林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发现创新成果的产出与地区创新基础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力显著[3]。张天泽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受经济结构水平的正向影响最大,并给出强化企业在区域创新中的核心地位、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等对策提升区域创新能力[4]。郭子枫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了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建设情况,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5]。赵炎从知识创造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方面研究了上海的创新能力[6]。王家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R&D;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并指出了区域创新格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7]。张艾莉、李月明基于等级划分获知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不均问题严重,并分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创新发展的特征差异性进行分析[8]。陈德金研究了科技创新推动福建新旧动能转换的对策[9]。相关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R&D;经费投入、创新环境方面。

2 福建省与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现状

2.1 实施的成效

一是积极贯彻部署创新驱动战略。两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如《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创新驱动战略有序推进,两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2017年,据科技部统计,福建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12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数居第6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8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居第8位。河南省明确奋力建设以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为首的“三大高地”,着力推动“四个一批”建设。

二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两省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表1)。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强化项目带动和示范引领,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推进高质量发展。福建省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提出重点发展方向,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5.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 100亿元;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3 60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 275.62亿元,同比增长23%,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 081.51亿元,同比增长21.5%。

三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加强。兩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制定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研发费用等办法,强化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福建省整合科技、财政、经信经费,每年拨出1.35亿元专项资金用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 054家,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70%以上,其中高企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50%以上。河南省2017年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 115家,总数达到2 270家;新培育208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其中,“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74家,营收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34家;累计培育“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557家,其中“科技小巨人”企业47家。新增70家创新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0家;新获批20家国家级星创天地,总数达到50家;共有1 033家企业享受研发投入补助经费5.97亿元,带动这些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19亿元,占全省企业研发投入1/4以上,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达20倍,引导激励作用明显,企业研发财政补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是着力打造平台支撑。平台建设助力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8年6月,福建省有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19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73家;全省落地建设了21个引进重大研发机构、30个省级产业技术重大研发平台、22个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51家新型研发机构和3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围绕全省优势产业和省定12个转型发展产业领域,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4家,全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1 294家,全省大中型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达到2 364家。

2.2 存在的问题

对比分析两省之间的创新情况可以发现,在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投入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一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意识、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仍然不适应创新发展要求,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河南省2016年大中型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仅为2 3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约为0.05%,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科技基础条件和持续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科技创新资源高端供给不足,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不多,高层次人才较少,科技创新资源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短板。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有3 054家,河南仅有2 270家,两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仅与先进省份差距巨大,而且与湖北(5 369家)、安徽(4 305家)等省份也有较大差距。且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2017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仅110多家。三是科技投入仍然偏低,激励创新政策落实面不够宽,产学研协同创新不足,科技改革还须不断深化。仅以2016年为例,福建省R&D;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59%,河南省为1.23%,不仅低于全国2.1%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安徽(1.97%)与湖北(1.86%)等省份,引导全社会投入科技创新的机制亟待健全。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水平不高,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不健全。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科技成果与产业脱节、价值不高的问题。

3 福建省与河南省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路径

近年来,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各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然而,对比分析福建省与河南省的创新能力建设情况发现,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为此,两省需要进一步密切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改革开放力度与河南省“四个一批”发展战略,互相借鉴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创新的职能,在创新政策谋划、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

一是密切两省科技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对方优势领域,弥补短板,如河南省可以学习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相关经验,加大科技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探索两省在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扩大投资领域、提供创新创业环境、改善科技贸易条件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携手推动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协同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举措创新,高效利用国外科技资源。福建省开展“海丝”创新驱动试验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的“四个一批”战略,推动创新的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整合。

二是积极加强政策谋划。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健全市场引导机制、推进科技行政改革,破除创新瓶颈。以两省自创区创新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创新改革,挖掘更多机制活力和潜力,推动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性瓶颈。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探索推动省级科研院所绩效分类评价,强化产业化应用导向。深入贯彻《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保障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推动创新主体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大力度落实和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如福建省研发费用分段补助政策可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着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等工程计划,加强政策辅导、研发补助,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积极参与大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分工协作,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一批走专精特发展道路、具有创新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四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积极落实科技人员职称评价改革政策和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举措,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对重大科技贡献人员、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的激励,壮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坚持“高精尖缺”人才需求导向,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育政策,大力引进和培育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围绕两省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重点是抓好产业领军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培育和引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动产业转型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

五是支持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科技创新平台作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在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运用创新资源、政策和制度,增加科技资源服务产品的供应,促进资源流动,营造创新氛围,有效激励持续创新、获取竞争力。围绕补齐平台短板、夯实创新基础,着力汇聚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推进科技重点工程建设,推动谋划、生成、落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构筑区域创新高端载体,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加快质变飞跃。打造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争取一批国字号平台落地,加速构建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推进省级(企業)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大力度引进设立一批研发试验、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和机构,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

六是强化产业技术创新。突出产业需求是导向,积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必须聚焦社会主要矛盾,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把产业创新作为主战场,坚持产业发展与群众需求为指引,引领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产品创新和升级改造、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Porter M,Stern S. Measuring the Ideas production function: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patent output[R].NBER Working Paper,2000.

[2] Tura T V,Harmaakorpi. Social Capital in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bility: A 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Assessment[M]. in ERSA conference papers,2003.

[3] 魏阙,戴晶.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22-28.

[4] 张天泽.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7.

[5] 郭子枫.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评价与研究:基于知识管理分析框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14.

[6] 赵炎,徐悦蕾.上海市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研管理,2016(S1):489-494.

[7] 王家庭,贾晨蕊.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12):73-78.

[8] 张艾莉,李月明.基于等级划分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0):28-33.

[9] 陈德金,李文梅,林继扬.以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机制研究[J].中国培训,2017(20):31-32.

[10] 罗伯特.S.平狄克.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实施路径比较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同曲异调共流芳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