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创建书香校园
2018-12-01张炼煌
张炼煌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师生生命提升和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凝聚力所在,更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口碑的关键。我校以立项 “国学经典传承与书香校园创建研究”课题为契机,将学校打造成有浓郁国学文化氛围的书香校园,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思考及实践。
一、“传承儒学经典,创建书香校园”的重要意义
以国学经典为引导,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待人接物、应答进退的礼仪规范,使学生懂得入孝出悌、尊师重道、诚信仁爱,慎独谨行等等伦理美德,规范行为,达到自律成长、自爱成人、自信成才、自强成功的目标。
为学生解读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帮助学生感知中华民族人文进程的伦理血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增强对善、美、丑、恶的辨识能力,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逐渐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与人与事的能力。
解决教师的困惑,强师德、铸师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幸福感。教师举止文明礼貌,为人正直正派;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坚守情操,发扬奉献精神;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在充满和谐的氛围中,体会到一种事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形成一种由内而外、积极自发、德才并进、教学相长的学风校貌。创建一个蕴含国学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心灵发育和品位提升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书香校园。
二、“传承国学经典,创建书香校园”的基本策略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这些著作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创造的物质成就和文化结晶的总概括,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一)环境熏陶
“里仁为美”的理念启发我们,学校应当注重视听环境的深度开发,积极植入传统的文化内涵,创设具有国学特色的文化氛围,在整合中浓郁,在视听中熏陶,在感悟中提升品位。建设橱窗文化、校刊文化,并借助视听感悟、专题活动等方式发挥熏陶、感染作用,使其成为全体师生日常生活和心灵发育的重要平台。学校专门开辟国学文化宣传墙,并利用校门口大电子显示屏等媒介,每天精选一句《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国学著作中有关学习、修身、交往等的名言警句进行展示,让国学文化思想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将校园网站、广播站作为文化建设的宣传主阵地,集中刊发学生的学习心得、思想感悟和教师的人生体悟、教育随笔等。还有固定栏目——“国旗下的講话稿”,刊登如《学会宽容》《注重教养,培养公德》《与伟人对话,与大师同行》《用最不平常的努力做好平常事》等作品。同时教室和走廊大厅也悬挂国学为人处事、求学励志名言警句,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力求营造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
(二)学科渗透
传统文化若能与当前学科教学相结合,则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国学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名句等;历史学科中蕴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政治学科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结合传统文化,会增加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也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
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对学生热切地关注和尊重,对学生的发展、完善真诚地呵护和期待,这既是国学优秀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也契合了新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在遵循规范与预设的前提下,努力地追求开放性与生成性,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象、体验并感悟。
(三)专题活动
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体味活动浓郁的气息,最终使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学生在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等多种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策划、设计和组织中,能力得到不断进步与提高。
1. 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搭建各种平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时,给学生讲解这些传统佳节的来源,以及节日期间拜访的礼仪和蕴含的意义,通过沿袭传统节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感受那些隐含在思想深处的民族文化气息,以培养学生的崇敬之情和仁爱之心。比如我们客家保留春节贴对联的风俗,可以通过解读对联文化,既能让学生欣赏文字形式之美,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同时还能把握我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传承与创新的脉络。
2. 组织学生观看国学经典故事片段,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传授国学经典思想;成立国学研究小组,积极策划和开辟国学文化展示室,组织学生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开展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去深入认识国学。
3. 举办国学文化周,组织“《弟子规》《论语》学习标兵”“儒雅型教师”“涵养型学生”的评选以及国学小品相声表演、歌舞汇演、游学心得展示等活动。编写活动手册,实现知、行、意的统一。
4. 参加公益活动,如做志愿者、义务劳动、为灾区捐款捐物等。进行互助、逃生、励志等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民和自爱意识。
5. 举行主题班会课,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每个年级的德育目标,将教育目的与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形成系列,交叉进行,并有所侧重。通过系列主题班会使学生重视对自我价值和地位的充分肯定,增强自我认同感,唤醒他们对幸福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并承担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使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
总之,国学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意义在建设书香校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后人的释义,存留下许多适于当前的人生智慧,我们应当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师生的需求,深入挖掘,在传承中整合,在整合中提升。构建书香校园、和谐家园、人文乐园,铸就儒雅型教师、培育涵养型学生,促进学校管理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品质,引领并推动校园文化的提升,学校走上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文是2017年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招标课题“国学经典传承与书香校园创建研究”(编号:GDKJ171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