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处没问题

2018-12-01

当代工人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两面性冲突状态

从小我就是个安静内向的人,工作后也不擅长人际交往。如无必要,我很少主动跟同事交流,比如微信上没有一个同事是我主动加上的。除了工作内容,我也不跟同事有私下的交往。不是不愿意,而是真不知道聊些什么,索性就不交往了。看同事之间处得火热,我不能理解他们。我这种状态是不是有点儿问题? 阿民

奕星 心理咨询师: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将人分为三种类型:亲近人,对抗人与回避人。亲近人基本的状态是与人亲近,需要温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依赖着身边的人,无视和回避差异与冲突。对抗人基本状态是剑拔弩张与人对抗,喜欢抗争,冲突,不惧怕与人有矛盾。回避人的基本状态则是有意无意地在自己和他人之间保持距离,避免或者减少与他人发生各种关联。

人是社会属性的存在,无论工作或生活都要与人打交道,进行交流。在霍妮看来,回避人是一种离群索居的需要,是对他人的基本的回避。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独处的需要,在遭遇挫折、身心疲倦时,独处可以让人自我反思,重新积聚能量。但是回避人独处的需要,已经俨然成为日常基本需要。他们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划定界限,以便保护自己,不被他人所湮灭。

亲近型追求温情,亲近,爱;攻击型追求生存,支配,成功;回避型則不要别人介入,不愿他人干预或施加影响。从某种角度来看回避者,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能够带着一种客观的兴趣来观察自己,能够很敏感的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且极为强调独立的感受。这么一分析,阿民,你是不是很像一个喜欢离群索居的回避人呢?

之所以有人抗拒亲密的社交关系,也许是不愿迎合他人。社交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了解别人,配合别人,有时还要讨好别人。为了免除此类麻烦,有些人干脆减少社交。也有人是因为在与人交往中遭遇过挫折,在敏感或自尊心的作用下,把自己与他人隔绝开来。

阿民,你说自己这种状态有问题,是不是同事或朋友的评价让你产生了这种感觉?给你分享一段村上春树的话:“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或说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跑步也罢,写文章也罢,我都不感到无聊。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来。”听完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在我看来独处自有它的妙处。一个人看电影,可以随着电影情节或喜或悲,不用非要与同伴产生共鸣。一个人去逛街,看上的东西随时出手,不用顾忌朋友挑剔的眼光。一个人处理工作,不仅高效而且有极大的自由,不必因同事的节奏而耽误效率。

说到底,人都有两面性,要理解并接纳自己的两面性。阿民,如果你不喜欢热闹的社交,独处并没影响生活或工作,而独处的时候内心是快乐的,那就保持这种状态,自由生长。相反,如果独处已经阻碍了你与他人的正常交际,让你内心焦虑不安,那就要尝试改变自己,从与人交谈、相处慢慢做起。

与其纠结自己的状态,不如静下来倾听你的内心。

猜你喜欢

两面性冲突状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智珠二则
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双重形象
论太宰治《奔跑吧,梅勒斯》中人性的两面性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