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2018-12-01宋小霞
宋小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3-005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就成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阅读一些语文教学刊物,学习了一些名师的做法,结合自己亲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会提问,变被动为主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让学生学会提问才能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要想使学生主动发问,教师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如针对语文课目质疑、针对文章矛盾处质疑、针对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变化质疑等,还可以针对标点符号的使用、文章插图的使用等问题提问。学生学会这样提问,就会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学会思考,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等。
2.学会阅读,读中感悟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2.1 尊重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我们在指导朗读时就要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例如,在学习《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时,针对课文特点,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段落练读,读后我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有的学生读了第三自然段,因为这段既写出了雪中的景色,又写出了雪中的声音。更多的学生选读了描写雪后景色的段落,他们说作者把雪后景色写得太美了,把他们吸引住了。在读的过程中,有的和同桌对谈,有的边读边画,有的反复练读,有的还边读边查字典。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2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阅读。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的反复阅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就提问:文中作者的幸运表现在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究竟代表了什么?学生要想回答出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反复阅读文章的最后两段。在反复的读中,学生明白了作者的幸运是因为他有一个慈爱的母亲和一个严厉的父亲,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作者健康地成长到最后成才。“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也就是分别代表了父母这两种不同的爱。
3.学会合作,合作中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为我们提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在教《凡卡》这课时,我就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写凡卡回忆和爷爷砍圣诞树时曾写道:“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那么你通过课文的描写认为凡卡真的幸福吗?有的小组发言说:“凡卡并不幸福,因为天那么冷,他还和爷爷在砍圣诞树。”有的小组发言:“凡卡是幸福的,因为天虽然很冷,可是他还能和爷爷在一起,比起在城里孤苦伶仃、受人欺负的人就是幸福的。”就是这样,他们在一步步探究中,自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学会运用,运用中提高能力
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但要教給学生知识,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把学到的方法用到语文实践中,例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学习描写“山野”的段落,其他描写水野、物野、人变野的段落,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山野”的方法,然后自学,这样地进行能力的迁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学生兴趣盎然,效果比较好,教师省时,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的征途上,要大胆解放学生的手脚,使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由“正襟危坐”走向“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