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暗投银隆一梦
2018-12-01周晓雨韩佩
周晓雨 韩佩
在被媒体轮番起底之后,珠海银隆已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董事长被指侵占公司10亿元、拖欠巨款、技术能力被质疑、原格力团队接手,一系列的传闻让这个承载着董明珠造车梦的企业失去了她加持之初的光环。
在辞任董事长近一年之后,魏银仓被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指斥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
魏银仓是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隆”)创始人、原董事长,因为董明珠的投资,并引入王健林与刘强东两位股东,让魏与他的银隆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11月13日,银隆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该公司新一任董事、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公司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10亿元,已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及向公安机关报案。
自曝家丑的银隆已经不是第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了。2018年1月,一直以“不差钱”姿态在各地高调宣布投资的银隆被曝拖欠供货商货款逾10亿元。与拖欠货款同时曝出的,还有魏银仓辞任银隆董事长。此外,董明珠的人马已经占据银隆多个重要管理职位。据《财经》杂志当时报道称,银隆高管团队自2017年7月以后便发生重大调整,核心业务分管副总裁已多由原格力背景员工接手。
三年前,银隆仅是珠海市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甚至几度徘徊在资金链断裂边缘。其后,不仅起死回生,更在全国各地密集大手笔投资,风头一时无两。
2016年末,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强势站台令银隆一夜成名。在格力电器收购银隆被股东大会否决后,董明珠个人联合万达集团、中集集团等4家企业共同增资珠海银隆30亿元,并持有后者22.38%的股权。此后,董明珠继续参与银隆的融资。到了2017年5月,董明珠在银隆的持股已经增加到17.46%,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次于魏银仓全资控股的珠海银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银隆控股集团”)。
银隆的全国扩张之路就此展开。据《财经天下》周刊统计,2016年底开始,银隆已公开宣布在天津、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投资扩产,拟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投资生产线包括新能源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商用车、新能源乘用车及储能系统等。
除上述规模超千亿元的投资外,珠海银隆还重组了兰州宇通客车公司,并计划收购南京客车公司。2017年9月份,董明珠现身天津一汽夏利公司,就有消息猜测她以个人名义或通过珠海银隆入股一汽夏利。
频频大手笔投资背后,围绕银隆的争议却愈演愈烈。钛酸锂电池是银隆对外宣传的一张王牌,但多位业内专家认为这项技术是终将被淘汰的技术路线,即便在发源地日本也未获大规模应用,更与国内市场和政策的趋势不符。银隆2016年底以来宣布的投资规模及新建产能,则被行业内人士认为“数字惊人”,远超市场需求。银隆的商业模式也被指过分依赖投资,致使后续风险较大。
失败的环形电池
银隆因格力收购而出名,但实际上,其涉足新能源产业至少要追溯至2009年。
银隆早期员工张鹏对《财经天下》周刊回忆,大概在2007、2008年时,银隆控股集团老板魏银仓开始看好新能源产业,并四处招兵买马组建团队。张鹏于2009年加入,成为早期的一名核心技术高管。
2009年底,银隆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银通集团为控股股东。
在此之前,魏银仓从未接触过新能源产业,其发家史包括在老家邯郸承包高速公路,在珠海从事房地产开发。另有熟悉魏银仓的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魏银仓早年还曾买过矿,在邯郸办过钢厂。
这些生意均指向强大的资源运作及关系活动能力。“他活动能力很强,有冒险精神,很会销售,很会做资金运作和政府关系。”张鹏评价。
在其老家邯郸市,魏银仓与当地关系紧密。据《南方周末》报道,魏银仓控制的“BVI银达控股有限公司”与邯郸市光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控股邯郸邯武公路发展有限公司。邯郸邯武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对309国道邯郸至武安段的收费经营权。值得注意的是,邯郸光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由邯郸市交通运输局的两个部门出资成立。
在珠海市,银隆控股集团还曾开发过“山海一品居”和“山海一品别墅”。这两个楼盘均为别墅,几乎是当时珠海最贵的房地产项目。通过房地产,魏银仓“赚了不少钱”。
当魏银仓准备涉足新能源产业时,几乎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
2016年8月23日,广东珠海格力总部举办的“格力电器发行股份收购银隆并募集配套资金”新闻发布会,会上的董明珠和魏银仓。
在新能源汽車产业有十余年投资经验,累计投资额近20亿元的李平,之前与银隆也有过接触。2013年底至2014年初,银隆面临严重的资金链危机,融资需求非常迫切,李平在这个时候接触到银隆及魏银仓。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李平最终没有投资。
“说实话,没想到银隆现在能做这么大。”李平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当时疑虑有两点,一是觉得35亿元的估值太高。另外技术存在不确定性,银隆的钛酸锂技术不算成熟,在国内也不是主流。”李平难以想象,两年多,银隆的估值竟翻了4倍,达到130亿元。
李平当时认为,银隆的团队也存在很大问题。在讲究技术积累沉淀的汽车产业,银隆的“技术、市场和生产都是从其他厂拼过来的,魏总也不是产业出身,团队没有合力。”
如今较少人知道的是,2009年,魏银仓还主持研发过一款“环形电池”,并取得了专利。
但“环形电池”根本无法量产,也无法用于实际应用。“这款环形电池中间空,电极片在外面卷很大,放开来长度可以达到四五十米,达到好几百安时。电池公司很难处理这种长度,根本无法工业化生产,所以没有设备供应商做。”张鹏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魏银仓希望银隆以技术公司的面貌示人。在“环形电池”失败后,偶然的机会,银隆接触到遭遇资金困境的美国奥钛。收购奥钛后,钛酸锂电池技术取代“环形电池”,成为银隆对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
让美国人给我们打工
2010年,银隆收购美国奥钛53.3%股份,宣布掌握了制造钛酸锂材料的核心技术。
据张鹏透露,当初收购奥钛,宣传效果占据很大考量。“因为这样银隆就成为第一家把钛酸锂材料知识产权控制下来的中国企业。”而在收购之时,主要考虑钛酸锂材料在储能市场潜力较大,而并非新能源汽车市场。
一位银隆早期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魏银仓对企业形象非常重视,所以愿意花大价钱收购美国公司,“这样美国人都给我们打工”。
与宣传上的高调相比,实际上在此后数年内,奥钛的钛酸锂材料技术对银隆来说显得非常鸡肋。有数据显示,直至2016年,银隆所生产的绝大部分广通客车,装载的电池均为磷酸铁锂电池,而不是钛酸锂电池。
《财经天下》周刊独家从第三方机构获取的数据显示,2015年,银隆共生产广通客车3167辆,其中有2372辆装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到75%,而装载钛酸锂电池的客车数量仅为795辆。到2016年,装载钛酸锂电池的客车产量升至2502辆,仍仅占总产量的40%,另外近60%仍装载磷酸铁锂电池。
一家电池厂商高管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银隆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与当时的补贴政策有关。2013年,财政部发布《中国2013-2015年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其中规定,钛酸锂快充纯电动客车定额补贴15万元,而非钛酸锂的纯电动客车补贴可高达50万元。
银隆选择磷酸铁锂无可厚非。但这说明,银隆并不像其对外所宣称的那样是钛酸锂技术的坚定推动者。
美国奥钛拥有钛酸锂材料的生产技术,但因为成本过高,一直在亏损。2010年因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被银隆收购。但美国奥钛的生产技术究竟被银隆继承多少,仍然是一个问号。
前述银隆早期员工张鹏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当初收购时,美国奥钛的核心技术团队有20人左右,“但现在还在银隆的一个都没有。” 另一位离职的银隆珠海本部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银隆内部管理粗放待遇水平低,技术人员流动巨大。
2009年,银隆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为其首席科学家,魏银仓曾对媒体表示,从如何选择技术路线到如何定位材料体系,如何针对中国国情研发动力电池,都得到陈清泉等院士的层层把关。
但张鹏则表示,陈清泉仅仅在出席媒体活动时出现,根本不参与具体研发。陈清泉本人对《财经天下》周刊回应称,其在银隆只是负责“技术方向和战略”。
争议的钛酸锂
魏银仓在多个场合极力追捧的钛酸锂电池,在国内并不受学界及产业界认可。多位业内人士均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钛酸锂电池不太可能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市场空间很小。
“这个(钛酸锂)电池,怎么做都不会有长进的。就像种玉米的地不会变成种水稻的田,沙漠不可能变成草原。” 国家“十一五”863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其鲁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动力锂电池为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电池,占据90%以上份额。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均指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以石墨作为负极材料。而钛酸锂电池则是指以钛酸锂替代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
钛酸锂的晶体结构决定了钛酸锂电池具备稳定、耐宽温等特性,适合快充,充放电次数高,寿命较长。但钛酸锂材料劣势也非常明显,其比容量较低,故在同等电压下,能量密度较小。而比容量属于材料本身特征,无法改变。
“今天我们头疼的问题就是电池能量密度太低,可用钛酸锂做负极材料后,又让电池能量密度损失了30%。”其鲁说。
在国家政策层面,在安全前提下,对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视和引导非常明确。
2012年6月份,国务院颁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其中提及,至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达到150Wh/kg(折算成单体电池,其能量密度大约需要达到170-190Wh/kg),至2020 年动力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对应的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至少达到330Wh/kg 以上)。
目前,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到200Wh/kg,磷酸铁锂电池在120Wh/kg到150Wh/kg之间,而钛酸锂电池则不足100Wh/kg。
银隆对外表示,其掌握的钛酸锂技术可以实现6分钟快速充电,30年循环使用寿命、不起火、不爆炸、高安全等特征。
银隆称其快速充电只需6分钟。《财经天下》周刊从石家庄与北京两地的公交车司機处了解到,银隆生产的广通公交车充满电耗时15分钟左右,一般跑50公里就需要重新充电。
除银隆外,国内另一家具备量产钛酸锂电池能力的企业是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下称“微宏动力”)。2009年,微宏动力推出钛酸锂电池产品,并于2011年在重庆开启了首条快充公交线。目前,微宏动力在重庆有近2000台公交车,全部使用钛酸锂电池,已经运行大概6年。
但钛酸锂电池技术目前已经不是微宏动力的主攻方向。微宏动力市场副总裁宋寒告诉《财经天下》周刊,“2017年钛酸锂电池产量很少,基本没有,主打产品已不是钛酸锂。”宋寒表示,现在微宏动力的主要产品是多元复合锂和锰酸锂电池,占到总产量的八九成。
宋寒解释,做出调整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公交市场已趋近饱和,乘用车是未来方向,而钛酸锂并不适合在乘用车上使用;另一方面,为适应新能源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对能量密度较高的电池有利。
而银隆似乎在逐步放弃钛酸锂这条技术路线。一位知情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透露,目前银隆已经着手生产三元材料,要做三元材料电池。
靠投资换市场
银隆内部管理混乱已经不是秘密。董明珠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直言,“我说的不客气一点,银隆缺什么,最缺管理。”
据一位河北银隆的离职财务人员透露,在董明珠入股之前,银隆与材料供应商之间的交易甚至不遵守最基本的材料管理原则,“物料与编码应该是一一对应关系,但在银隆与材料供应商的交易中,编码常常不是唯一的,到底提供多少材料,按什么标准结款,除了材料供应商,没有人知道。”
技术不占优,管理混乱,银隆之所以在过去两年迅速做大,归根结底在于其商业模式。简而言之,第一,投资换市场,第二,“零价购车,金融租赁”。
珠海银隆新能源推出的家用电动概念车。
银隆的第一笔大单来自魏银仓的老家武安市(邯郸市的县级市)。2012年,以鋼铁为支柱产业的武安市迫切希望引进新兴环保产业。当年,银隆与邯郸市及武安市签订合作协议,协议约定银隆在当地投资建设钛酸锂工厂,而地方政府则采购银隆生产的公交车。
一年后,银隆又收购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银隆在河北的市场随之扩展至石家庄。财报显示,2015年,银隆来自河北省的销售收入为16.3亿元,占到银隆当年总营收(扣除财政补贴)的64%。这让银隆开始盈利。
银隆第二笔大单来自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公交”),2016年上半年,来自北京公交的销售收入占到银隆总销售收入(扣除财政补贴后)的49%。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公交为银隆股东北巴传媒(600386.SH)的控股股东,其持有北巴传媒55%股份。
2015年12月底,北巴传媒以3200万元增资银隆,目前持有银隆3.7%股份。
业内人士认为,北京公交的订单是来自股东方的关联订单,并非市场化订单,无法证实银隆的市场竞争力。这个问题在格力收购银隆的股东大会上也有股东提出,当时魏银仓的回应是,“今后将不存在这个问题,会北上广深全打进,银隆在北上广深没投资,也没有政府背景。”
但实质上,银隆自2016年底以来投资和布局的7个产业园,超千亿元的投资,仍未脱离“投资换市场”的逻辑。
2003年,客车行业龙头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宇通客车”)联合甘肃驼铃工贸客车厂等企业,组建兰州宇通。其中,宇通客车持股80%,为绝对控股地位。宇通客车希望借此打开西北市场,但5年后,宇通客车宣布撤资。此后兰州宇通即陷入停产状态至今。
一位接近宇通客车的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一般情况下,大整车厂附近往往聚集很多配套零部件企业,但甘肃省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缺乏配套企业,零部件运输距离远,导致成本高企。因此,宇通客车最终决定从兰州宇通撤资。基于这个背景,兰州市政府希望借银隆盘活兰州宇通的意图明显。“行业龙头宇通客车都撤资的企业,银隆能够救活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位新能源汽车投资人反问。
“投资换市场”的模式说明银隆在全国扩张的方式仍离不开与地方政府的资源交换,否则便难以进入当地。但核心问题是,以投资换来的市场究竟有多大?巨大的产能到底有没有需求?
“宣布的产能太高了,如果这些产能全部释放,相当于(银隆)在国内市场独步天下,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李平说。
两年蜜月走到尽头?
据《财经天下》周刊不完全统计,银隆宣布在全国拟建客车总产能约7万辆。而2016年,全国新能源客车总销量为11.8万辆,其中宇通客车销量为2.7万辆,市场占有率为22.8%,中通、比亚迪紧随其后。银隆排名第7,销量为5285量,市场占有率为4.5%。
“公交车市场目前已经趋近于饱和。宇通、中通等市场份额比较大,未来几年这个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动。银隆也许会做的比较好,但市场不可能只银隆一家。”前述电池厂商高管说。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为补贴驱动型,补贴政策会直接影响到汽车销量。2017年新的补贴标准中,对客车的补贴在2016年标准上退坡40%。
一位宇通客车证券部人士告诉《财经天下》周刊,2017年宇通客车的新能源车销量要较去年下降10%至20%,全行业也大致如此。
“这意味着2017年全行业总量不到10万台,宇通才卖2万多台。”在银隆2016年融资时曾参与考察的一位投资人认为,收购方案中银隆承诺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3万辆无异于天方夜谭。“它能比宇通还厉害吗?”
实际上,据《财经》报道,银隆副总裁李志表示2017年银隆的销售订单接近7千辆。这个数字甚至不足3万辆的30%。
另一个令银隆迅速做大业绩、并被宣传为创新商业模式的“零价购车,金融租赁”现在已经不再被提及。
李志表示,现在银隆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基本不再继续采用租赁模式,更强调资金回流。
种种迹象表明,银隆的资金链已经极为紧张。据网易财经报道,魏银仓已经将其所持全部银隆股份中的94%进行质押。
董明珠入股之后,其与魏银仓之间的矛盾早已显露。在2017年参加央视《对话》栏目时,董明珠曾对银隆汽车的质量“开火”,并要求银隆快速提升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魏银仓说自己会“尽力而为”。董明珠当即表示不满,“什么叫尽力而为?作为公司一把手,必须。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谋其政,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这没有什么尽力而为的事情。”
显然,魏银仓这个“一把手”在董明珠眼里并不合格。对于已经深深打上“董明珠”烙印的银隆,董明珠必须亲自下场,以保全自己的“品牌”。只是在汽车制造领域并无经验的董明珠,究竟能够改造银隆多少还是未知之数。在此之前,《财经天下》周刊曾致电魏银仓,但未收到对方回应。
董明珠与魏银仓的两年蜜月期似乎走到了尽头。在银隆指斥魏银仓侵占公司利益不久,魏银仓回应腾讯《一线》:“已经起诉她(董明珠)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张鹏、李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