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汉”教育,要讲科学
2018-12-01姜朝晖
姜朝晖
近日,媒体报道有培训机构开办“男子汉班”,旨在从小培养男孩拥有男子汉气概,要把男孩培养成男子汉。这一类型培训机构,据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招生形势异常火爆。
类似“拯救男孩”提法和做法,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0年前,就已有提出,并有相关的实践探索,许多地方还开展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或男子学校。从理论上来说,“拯救男孩”一经提出,就引起过理论界强烈的争鸣,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比如有直接揭露和批判这一现象的,也有从女权主义视角认为“拯救男孩”实质上是对女孩的不公,有人甚至认为在当今时代这种提法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站在不同的立场,对于“拯救男孩”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客观上来看,“拯救男孩”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教育中男孩培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了老百姓的一些新期待。单就学业成绩而言,女生一般比男生更细心,自控力强,擅长记忆,更容易考出好成绩,男孩整体在考试上存在一定的劣势。另外,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的男孩来说,由于父母过度溺爱、流行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的男孩存在吃苦耐劳能力差、意志力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了教育界和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
可以说,男孩“男子汉”气概的缺失,既有社会的因素,比如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小鲜肉”“花美男”流行文化的影响;也有家庭比如父亲陪伴缺失、女性在家庭强势的问题;还有学校因素,基础教育阶段女教师相对较多的影响;也还有男孩相比女生的先天差异,并没有针对性开展因材施教,等等。
事实上,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普遍存在孩子中性化或双性化的问题。为了从小提升男孩的男子汉气魄和阳刚之气,在一些国家,通过增加男教师的比例来实现,比如在欧美国家的幼儿教育中,男性担当幼儿教师屡见不鲜。也有些国家通过男女分班分校,开展差异化培养来提升男孩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单一男校有助于男孩学业成绩整体上的提升。也有些通过从小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培养孩子的意志。近年来,日本孩子在寒冬里“裸跑”的新闻多次见诸媒体,日本许多幼儿园都会推行“裸保育”,在冬天对孩子们进行耐寒训练。在亲子陪伴上,欧美一些国家的父亲宁可晚上加班到深夜,也要回家陪孩子共进晚餐。国际上有些好的做法,应该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对于男孩的成长,既要矫正我们长期以来重男轻女、过度呵护孩子的问题,也要充分发挥父亲的榜样作用,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同时,从学校层面来说,也要尽可能地遵循男孩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科学进行引导和培养。笔者以为,培训机构的“男子汉”集中式训练,成效极有可能只是短暂性的,甚至还可能还会因为培训机构教学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男孩心理上的更大负担,埋下心理隐患的可能。因此,对于“拯救男孩”,要有理性的看待和正确的认识,关键要遵循男孩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