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误诊分析*

2018-12-01周钦英钱林学林颖奇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11期
关键词:廓清肌层息肉

周钦英 钱林学* 林颖奇

近年来,子宫内膜病变发病率明显上升,而超声是目前主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经阴道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近年来超声造影剂及相关成像技术的发展,可直观地反映病灶局部的微循环灌注水平,有助于定性诊断。但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与内膜癌的内部血流情况有交叉重叠,容易误诊。为此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依据,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降低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门诊304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行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其中20例住院并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分析良性病变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造影误诊的原因。20例患者中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56.2±2.5)岁;绝经17例,年龄52~69岁,绝经时间为1~20年;未绝经者3例,年龄32~45岁。20例误诊病例中13例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5例为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2例表现为阴道排液。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癌;②诊刮病理证实为内膜良性病变的患者。

(2)排除标准:超声造影诊断内膜癌,而诊刮病理证实与造影诊断一致。

1.3 仪器与方法

应用LOGIQ-E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采用经阴道探头,频率为5.0~7.0 MHz;造影剂为Sono Vue(声诺维意大利Bracco公司)。

先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记录子宫内膜的厚度、内部回声、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界、血流信号及其与子宫肌层的关系。然后切换到造影成像模式,经肘前静脉团注2.4 ml造影剂,连续扫查3 min,重点观察子宫腔内血流灌注较丰富的区域,并保留完整的动态及静态资料。

1.4 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增强时相判断标准:将超声造影过程分为增强期和廓清期,以病变周边子宫肌层(除粗大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期顺序。①增强期,宫腔病变早于肌层出现超声造影增强信号为早增强,反之为晚增强;②廓清期,宫腔病变的增强水平低于肌层为早廓清,反之为晚廓清[1]。

2 结果

在20例超声造影误诊病例中,根据肉眼观察超声造影过程,均以快速增强和消退为标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其中6例子宫内膜病灶均早于子宫肌层增强,呈等或高增强;14例与肌层同时增强,呈等或高增强。廓清期均较肌层廓清早。诊刮病理结果中16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例为子宫腺肌瘤,2例为子宫肌瘤。

2.1 子宫内膜息肉

本组16例子宫内膜息肉的病例中,有7例二维超声提示宫腔内占位,最小约0.8 cm×0.4 cm,最大约3.6 cm×1.5 cm;6例提示子宫内膜增厚,3例未见明显占位病变,但回声不均匀。16例超声造影误诊为内膜癌。在进一步的诊刮术中均可见内膜息肉样赘生物,直径约0.5~3 cm(如图1所示)。

图1 子宫内膜息肉早增强等增强超声图像

2.2 子宫腺肌瘤

本研究中误诊的2例宫腔内腺肌瘤大小分别约7 cm×5 cm、2 cm×3 cm,二维常规超声均提示宫腔内占位,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区,考虑黏膜下肌瘤变性可能。超声造影二者均早增强,并呈高增强,故诊断子宫内膜癌(如图2所示)。

图2 子宫腔内腺肌瘤早增强及高增强超声图像

2.3 子宫肌瘤

本组误诊的2例子宫肌瘤病例,均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常规超声瘤体较大,大者9 cm×8 cm,内间有低及无回声,与宫腔分界不清。超声造影瘤体与肌层同步增强,呈高增强,而周边无完整的环状增强,消退早于肌层,与肌层界限不清,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了混淆(如图3所示)。

图3 子宫黏膜下肌瘤伴粘液样变性超声图像

3 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分为良性与恶性,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病变多采用超声检查方式,但由于良恶性病变有相似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故子宫内膜病变在常规超声检查中鉴别困难[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应用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病变,而实时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微小血管的显示能力,以及病变组织血管形态及血流灌注情况,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性[3-4]。子宫内膜癌是由子宫内膜腺体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故其血流信号大多很丰富,表现为树杈状或簇状血流,低阻性多普勒血流频谱,超声造影特征为早增强,呈高或等增强[5]。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表现为晚增强,低增强[6]。

子宫内膜息肉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组成,其中间部分为纤维血管轴,血管通过蒂部相连于子宫肌层子宫动脉分支,故子宫内膜息肉开始增强时间等于或晚于子宫肌层,且内膜息肉的血供不丰富,血流阻力相对较高,超声造影以等增强为主[7]。本研究中16例内膜息肉造影表现为全部或局部内膜较肌层早增强或同步增强,均呈高或等增强,且与肌层界限欠清,导致误诊为内膜癌,考虑与息肉体积较大、蒂部宽及滋养动脉较粗有关。

子宫腺肌瘤的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与正常肌壁同时充盈,且充盈程度低于正常肌壁组织,其内可见筛孔样充盈缺损,为充满陈旧血液的囊腔,无肌瘤的周边环状增强现象[8]。考虑本研究中2例误诊原因是因为腺瘤瘤体较大,已突出于宫颈口外,继发感染,血流信号丰富,故瘤体早于肌层增强,呈高增强,并早廓清,且二者造影局部边界不清,造成误诊。

子宫肌瘤造影的增强模式为首先出现特征性的周边环状增强影,进而向内部充盈,达峰后瘤体与周围有明显边界,通过造影剂可以检测到黏膜下肌瘤供血部分[9-11]。本研究中2例误诊病例术后病理提示,肌瘤粘液样变性,瘤体中间的无灌注区误认为是癌瘤坏死区。反思此病例的误诊应是经验少,缺乏对子宫肌瘤超声灌注特点认识所致。

4 结语

超声造影虽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也有误诊发生,子宫内膜超声造影快进快出病例中可能有少数为良性病变,仍有必要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确诊。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提高超声造影在鉴别病变良恶性的可信度。

猜你喜欢

廓清肌层息肉
超声造影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HBV感染肝细胞癌患者分类诊断的价值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9-9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应用研究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北京讲话
多期CT增强对乏脂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