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018-12-01江苏省淮安市席桥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淮安市席桥镇中心小学 戴 伟
在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提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着重提出了数感的概念,其中对数感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数感即能够明确不同情况下数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数所表达的意义。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
一、挖掘隐性资源,培养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这些隐藏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年龄小,好动是学生们的天性,教师应积极对其进行引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解万以内的数的读法时,我一开始没有直接让学生看万以内的数,而是让学生先复习一下之前讲过的千以内的数的读法,我在黑板上写了1000、8888、666几个数,让学生们来读,学生们由于之前的基础都比较扎实,黑板上的数都准确读出来,然后我又问学生:8888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们也回答得非常好:8888是由8个1000、8个100、8个10、8个1组成的。我又在黑板上写出了12345、55555、89888几个数。学生们只能读出后面的四位,对于万位有些陌生,我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万以内的数的读法的内容,尽量不要错过每一个细节。学生们通过对教材的仔细阅读,基本上掌握了万以内的数的读法。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又带学生们进行了一个游戏。我首先把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两人一组。小组中的一人拿一张纸,在纸上写一个五位数,小组内的另外一个同学分别描述这个数字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拿纸的学生说:“我写的是一个五位数,我们首先来猜个位数。”另一个学生说是8,说的数字比实际大,直到学生猜对为止。
通过对教材中隐性资源的挖掘,使学生能够对数的理解更加深刻,再加上趣味性的猜数,提高了学生们对数学这一学科的积极性,明确了数的组成,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创设情境模式,培养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各种情景中理解数的含义。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情景中对数进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在我教授分数这一内容时,我运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为了能让学生学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我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分物品的情境,首先,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饼干,让学生把饼干从中间掰开,掰开的两个半块饼干分别是整个饼干的1/2。在半块饼干的基础上,再把半块饼干平均分成两半,我问学生们:“现在一块饼干代表多少?”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是1/4。”我问学生们:“1/4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后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来回答。我知道学生们对分数的含义还是理解得不够深刻,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我给学生们进行更加深刻的讲解:第一次掰开的半块饼干是整个饼干的1/2,这是对于整个饼干来说的。第二次掰出的饼干是整个饼干的1/4,也是对于整个饼干来说的。但是第二次掰出的饼干对于第一次掰出的饼干而言是1/2,而不是之前的1/4了,这是因为参照的对象不一样了。学生们经过我的讲解豁然开朗,理解了分数的具体含义。
通过在教学中创设分物品的情境,使学生们可以具体感受分数的含义。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认识分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积极进行引导,最终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激活生活体验,培养数感
新课标要求把小学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中去,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去。教师应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元素,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从而提升学生对数的感觉。
如在我教学面积这一章节时,我一开始先带学生们复习了常用的长度单位,例如毫米、厘米、分米、米……然后我让学生们在教室中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和宽度,有的学生测量了课桌的长度和宽度,课桌的长度为80厘米,宽度为50厘米。还有的学生测量出了黑板的长度和宽度,黑板的长度为3米,宽度为2米。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学生们对面积有了一个比较基本的认识。我又给学生们讲解了面积的一些基本单位,例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然后我让学生们分别计算课桌和黑板的面积。学生们很快便算出了结果,课桌的面积为80×50=4000(平方厘米),黑板的面积为3×2=6(平方米)。我又给学生们讲解了面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00平方毫米。我问学生们:课桌的面积大还是黑板的面积大?学生们回答说黑板的面积大。我又问学生们:为什么黑板的面积大?学生们回答说:“课桌的面积为4000平方厘米,如果把单位换算成平方米就是0.4平方米,小于黑板的6平方米,所以说黑板的面积大。”学生们回答得非常正确。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体现,教师应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的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们数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度解读课本知识,提炼课本中隐性知识的精华并将其分解到生活当中去,使学生们更好地体会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