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评价语言,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2018-12-01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李银江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真棒苏教版案例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李银江 吉 芸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你们老师说话管用!老师说一句顶家长说十句。”是的,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让学生欢呼雀跃,也可以让学生低落沮丧。既然教师的语言有这么大的作用,那数学课堂上,我们该如何让“语言”助力我们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结合我们课题组近期的研究成果,谈谈几点体会:

一、评价语言要注意多样性,切忌套路

在国内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注重课堂评价了。但是我们在课题组的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套路化”,相似的评价用语重复出现,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苏教版数学二年级《认识图形》。

师:我们请3名同学到讲台上,跟大家找找生活中的图形。

生1指出了所有正方形。

师:“你真棒,同学们给他鼓鼓掌!”

其他同学立马有节奏地鼓掌,边鼓掌边齐声说:“棒,棒,你真棒!”

生2指出了所有圆形。

师又评价说:“你也很棒,大家也给他鼓鼓掌!”

同学们又重复地鼓掌,还是喊着那句:“棒,棒,你真棒!”

生3同学指出了三角形,并且还指出了三棱柱上侧面是长方形。

师居然还是重复了一遍这样的评价,伴随着同学们机械的鼓掌声和台词,第三名同学脸上没有任何的激动和喜悦,平淡地走回了座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的点评和掌声,让第一个学生很开心,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二次、第三次重复使用,那就令人厌倦了。这样的评价语言是机械的,是空洞的,是索然无味的,是没有灵魂的!如果这位教师能发现第二名同学落落大方且声音洪亮,改夸一句:“你可真像个小老师,声音比我还响亮!”那么学生一定会很开心!如果这位教师能在第三名找出三棱柱上的长方形后,改夸一句:“你可真有一双火眼金睛呀,这都没有逃过你的眼睛!”想必第三名同学肯定会欢呼雀跃地回到座位上吧。

真正的课堂评价不该有固定套路的,它应该随着学生的不同表现而有相对应的生成!教师的评价应该“上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切的鼓励和夸赞,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评价语言要注意导向性,切忌宽泛

很多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虽然注重了多样性,但是表达过于宽泛,总是“你说得很好”“你很棒”“你说得真到位”这样的语句,这种评价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没有真正体现课堂评价的意义。好的课堂评价除了激励,还应该有调控和导问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合理地选择评价语言,让评价推动学生知识的生成!

案例:苏教版数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

师:现在哪位小朋友想做小老师,上台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呢?

生:我认识一元纸币。

师:看来你很有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1元。那你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认识的吗?

师:我看到了上面有一个数字“1”。除了这个数字“1”,下面还有一个“壹”字。

师(总结):这个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在数学上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师:那除了这张纸币“一元”,这里还有没有“一元”呢?

生:有的。

师:很好,你的眼睛可真尖,那它们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追问):那你说说看,哪里不一样?

生:左边是纸做的,是纸币。右边是金属做的,是硬币。

师(追问):真厉害,你还知道纸币和硬币。再问问你,它们的面值一样吗?

生:一样的。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了5次的即时点评。每次评价都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而生成的,每一次点评都引导学生探索新一层次的知识,很好地注重了评价过程中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因此,这个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慢慢生成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不仅指出了人民币的单位,而且探索了人民币的材质不同,叫法也不同。这种有针对性的评价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中,有利于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

三、评价语言要注意分层性,切忌一刀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评价语言。

案例:苏教版数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

生1看上去是个沉默寡言的普通学生,举手后,用细小的声音回答“三分之一”。

师走到学生身边:“你今天很勇敢,再想一想,你肯定能说对的。”

生1:是八分之一。

师:很好,做错后能及时改正,是学习过程中最优秀的品质。

生2是个自信满满的学生,用响亮的声音回答了问题。

师:你的声音可真响亮,再说说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2:有5个。

以上案例中,教师注重了课堂评价语言的分层性。在生1回答错误后,能及时给予鼓励,并在学生回答正确后给予了肯定。可想而知,假如生1在鼓足勇气举起了手,得到“你的声音不够响亮”“你连这个都不会”这样的评价,那学习的信心将被“狠狠”打击。在生2回答问题后,教师又能及时激励,引导生2探索更高难度的知识,突破难点。

教师在课堂评价的过程中,要体现多样化和层次性!不能只关注班级间的横向比较,也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面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温暖的语句去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用激励的语言去引导他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励他们更进一步。

总之,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根据具体情况,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真情实意的、合情合理的、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肯定自己,建立信心,从而把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

猜你喜欢

真棒苏教版案例
唐乐乐真棒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今天真棒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自食其力的感觉真棒
我真棒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