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课多得”
——以《安塞腰鼓》一课为例
2018-12-01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许月琴
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学 许月琴
时下,“一课一得”在语文教学中备受教师们的推崇,这样的教学目标虽然很务实,但是,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一课多得,教师应根据文本情况灵活运用。《安塞腰鼓》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刘成章先生所作,是一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文章主要以诗一般凝练以及富有动感的语言,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文本的视角较多,教师可以从文本的场景、情感等方面出发,引领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等,实现一课多得。
一、以场景描写切入,发展学生思维
《安塞腰鼓》一文中的场景描写壮观,令人感到震撼。文中不仅描写了安塞小伙子击鼓的壮阔场面、腰鼓激越的声响、舞鼓的变幻舞姿,同时也赞美了一群生气勃勃地击鼓后生,体现了他们顽强的生命之力。教师可以从场面描写切入,从动作、神情、环境等方面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以发展学生思维,走进阅读的深处。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在“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后生”,年轻的生命,如日中天,光辉耀眼,这样的生命在黄土高原上奔腾,为读者展现出了一幅壮观的场面。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你读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受?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读出了安塞腰鼓的振奋人心,有学生读出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还有学生从中读出了安塞腰鼓的刚劲豪放,在学生读出这些以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如此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们对文中安塞腰鼓的壮观场面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描写安塞腰鼓的场面切入,很快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引擎,学生的发言大都发自于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这样教学,教给学生的是阅读品味课文的基本方法,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以情感体悟切入,引发学生共鸣
《安塞腰鼓》一课中文本情感丰富,主要以“鼓—人—黄土高原”为情感主线,鼓中含情、舞鼓带劲、黄土孕情。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文本流露出深切的情感切入,引领学生感悟体会,从而引起学生共鸣,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黄土高原以及高原上后生的赞美。
在情感处理方面,作者并不是直接对人物精神与地域文化进行歌颂,而是以“腰鼓”为载体,通过黄土高原后生们的动作神态描写来展现安塞小伙豪放的性格,最后再延伸到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也在“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从作者这种层层深化的情感里,我们感受到了黄土高原人们面对苦难生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奋斗和坚持。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在引领学生找到情感宣泄点、品读感悟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范读与学生比读的形式真正深入文本,读出作者对黄土高原以及生活在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深切情感。
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文本情感为主线,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诵读,可以有效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真正与文本擦出热烈的、充满激情的火花,如此教学,作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描写方法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心田,并从中收获到了情感在文中流露出的表达魅力。
三、以修辞学习切入,助力学生表达
语言赏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安塞腰鼓》一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本内容显得精彩万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文中的修辞手法切入,引领学生品味、赏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而且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阅读与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安塞腰鼓》一文中主要运用了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个句子中“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三个短句的排比句式简洁有力,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来读出安塞小伙擂鼓时的神态,以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再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个句子将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交织运用,有一气呵成、气势磅礴之势。对于这些句子,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迁移运用,以使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这样表达的妙处。另外,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总共出现了四次,前两个句子看似一样,其实在语气上一次比一次强烈,及至最后,“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由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已经上升到了对黄土高原的赞美。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反复”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赏析文本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被激活,进而在赏析品味中感受到文本语言的表达之美,为自己今后的学习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安塞腰鼓》一文中的学习视角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要局限于一课一得,而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找准阅读训练点,引领学生阅读、赏析、感受、品味,如此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一课多得,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