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奇葩”的另类教学
2018-12-01江西金溪县心湖谭兆小学
江西金溪县心湖谭兆小学 徐 丹
一、小奇葩,想说爱你不容易
新学期伊始,新接手一个毕业班,学校说这是合成班,转来的学生多,留守孩子更是占据了班级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倍感压力。班上有一个叫徐智杰的学生,一直让我很头疼,总让我有种挫败感,我甚至愿意用“奇葩”来形容他。
记得有一次,讲到词语“连累”的“累”的读音时,冲突就发生了。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连累”的“累”是有两个读音的,可以读“lei”和“lěi”,而第五版词典中却只有“lěi”这个读音。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一直使用第五版,并不清楚第六版中哪些词有变动,只有在日后的教学中慢慢改正过来。而在这次的试卷上将“累”字注音为轻声的学生,我都判定为错,并纠正说是lěi。学生反映说字典上都可以读“lei”,我拿过学生的词典,看到上面的确可以读轻声。我本想解释,可还未开口,就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说:“自己都不知道,还教我们。”我当时心里一怔,在责怪自己没先查证第六版词典的同时,心里直犯嘀咕:“怎么会有如此‘芒刺’?这也太不给面子了吧。”我强压住不满,解释了“第五版”和“第六版”的不同。但整节课我都是在这种极不愉快的情绪中度过的,课堂因我的坏情绪影响显得特别沉闷。有一次,我在指导全班同学欣赏背诵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学生们把“倩何人唤取”的“倩”读成qiàn了,我纠正说应该读“qìng”,因为这里是“请求”的意思。教室里立马有一个声音说:“明明是qiàn字,不要误导了我们。”我知道,这又是徐智杰,我像很多老师采取的办法一样——不理他。
我一再地容忍他。
可是漠视却不能让他反省,反而是对他的纵容,后果是引爆了一场 “师生战争”。在讲解每周练习时,由于我把自己做的试卷放进书里了,讲评时找不着了,我就拿了前排一个男生的试卷来讲。因为自己做了试卷,基础题也很清楚地知道始末,所以学生提出的疑难也就能很快解决。但讲到文本阅读的3个小题时,我还是想找到自己的试卷,因为自己做的试卷自己更清楚,我也标记了每题的错误在原文相对应的地方,学生提出的疑惑也就能很快解决。我就依然翻动着书本找寻,在我刚开始找寻时,教室里又响起了那个声音:“肯定又是在翻参考答案。”这个声音,听起来特别刺耳,像当众受到一记响亮的耳光。我知道,又是徐智杰干的,他简直是对我的侮辱与轻蔑,我觉得我没有必要再忍让他了,他必须付出“代价”。我吼了一声:“徐智杰,你给我站到教室后面去。”我继续大声地说道:“没见过你这么不尊重老师的人!”他拿着书,站到教室最后面。一节课终于上完了,我感觉自己筋疲力尽,我在气愤、伤心、难过中艰难地上完了一节课。
冷静下来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无论我怎么批评他,他都不开口,我毫无办法。以后的课堂里,他不知道是故意与我作对还是想证明什么,经常挑起事端,不是与前后同学说话就是故意打岔,我不想再影响班级,影响自己,我每次都会警告他,但他丝毫不思悔改。
我多次把他带到办公室,无论我怎么跟他交流他都不松口,我只能用教师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命令他,让他服从。他也会收敛、沉默一段时间,但我没有成就感,更不要谈幸福感。我只有挫败感,因为他从不与我敞开心扉。我甚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与我对抗,甚至还有点故意为难,以至于我拿不出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我们之间的师生矛盾。他常常让我在众生睽睽之下无路可退,他甚至不知道尊重别人、体谅别人、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基本的礼仪。用他同桌的话来说,就是“他觉得他永远是对的”。他如此地自我,让我感觉自尊被践踏。
二、我,自己才是奇葩
我向其他老师抱怨,向他们寻求解决的办法,我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诉。
一个年长的教师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并递给我一本教育期刊说:“读读这个吧,也许你会豁然开朗。”我耐着性子去阅读,希望能找到答案。我首先翻阅题目,再一篇篇地阅读着,像美洲的淘金者,淘洗着我要的答案。
我一口气把全部文章读完,终于在一篇题为“关怀伦理和中小学教育”的文章里,发现作者提出了一种关怀伦理的教育观点:“教育应当从关系入手,而不是从个人、个体开始”“富于关心的教师,总是试图为学生营造一个感觉舒服的环境”“在这种关系中,倾听非常重要,要专注地倾听被关心者的需要……教育者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有哪些需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习数理化等知识,而且还应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些观点如醍醐灌顶,让我在重重迷雾中似乎看到微茫的希望……
在另一篇题目为“面向他人的教育和朝向自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病症。作者认为教育者除了要“他向教育”外,还要以“自我”为教育对象,进行“朝向自我的教育”。他指出:“习惯了以‘他人’为教育对象的教育者,在把外在于自身的他者视为全部教育世界的同时,可能导致对自身存在的遗忘,‘自我’因为被对‘他者’的关注而被湮没。这种‘自我意识’的缺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自我感觉很好者’的通病。其背后的潜在预设是:自我已是无可挑剔和提升的‘完人’,因而有资格对毛病百出的他人‘循循善诱’。结果往往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这或许是教育关系中不平等的根源,也是某些教育失败的根源。这类教育者的典型特征是‘好为人师’和‘诲人不倦’。”
我幡然悔悟,我不就是“这样”的吗?我们很多教师不就是一朵另类的“奇葩”吗?
三、春天,很美
知道了病症,找到了方法,我反省自己在教学环节中的种种失误以及处理师生关系问题时的不成熟。
我想好好地跟徐智杰交流。我找到他,向他表示了歉意以及自己处理方式的不合理,处理问题的不成熟。同时我问了他一些关于学习、生活等情况的问题,他都一一作答。慢慢地,我们攀谈了起来,他还说了他对我“拖堂”的不满。这次谈话,我们之间少了剑拔弩张,多了和谐。
在以后的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都会与学生交流,问问他们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不再一味地板起面孔传授知识,有时间我也会找到话题与学生讲我的学习经验,我高中、大学的生活……我给予他们信心、鼓励与支持。从此以后,课堂氛围活跃多了,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徐智杰也有了改变,有问题不再“直接伤人”了,有时还会主动帮助老师,在路上遇见我还会羞涩地问一声“老师好”。有一天,我收到了他给我的一张小纸条,写他将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尤其是写作方面的计划书,这不得不说是另一个“小时代”的开始,我似乎感觉到“春天”已经逼近。
是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好书是人类心灵的富贵血脉,它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弥尔顿就曾经说过: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也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成长路上,阅读一些教育期刊对我来说就如一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