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
2018-12-01
问题的提出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一般可分为两种取向:一是以“理念-更新”为主的“外铄”型研究取向,即主张在外部社会组织的推动和制度的规约下,以技术能力的训练提升和知识的充实完善为目标,通过各类培训和讲座,向教师传播各种现代教育理论,使教师通过更新理念实现专业发展;二是以“实践-反思”为主的“内塑”型研究取向,即主张以教师个体自身需要和价值追求为动力,以个性情感的陶冶和整个生命的体验提升为目的,通过自觉地对自我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实现专业发展。从实际来看,“外铄”取向中教师个体容易处于被动消极状态,而“内塑”取向中忽视了外部环境对教师个体发展所形成的激励与引导,因此,“外铄+内塑”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
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将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在“自我经验”的基础上,同时还强调了校本培训与教师发展共同体,概括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从教学实践经验的内省反思,优化放大为“事例经验”——在系列事例经验中整合成能深入全面认识问题的“类经验”——将各种“类经验”凝练升华为指导专业教学实践的“经验体系”——将“经验体系”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鲜明教师个性特点和艺术特征的“实践智慧”,并在课堂里应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可见,该理论从自主生长的视角探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既强调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能动性,又突出了校本研修中团队合作在理念更新中的“外铄”作用。那么,基层学校该如何实现这一理念呢?建立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创建与之相适应的系列校本研修制度
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创建与之相适应的系列校本研修制度,以此来保障校本研修持续高效开展,不仅是学校内涵品质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建设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一方面要对以前的制度进行梳理、修改、完善与传承,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发展探索与创新研修制度,为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建立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将能够在学校组织内营造“工作即学习”“教学即研究”“研修即生长”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增强教师研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促进教师主动审视自己,觉察自己,发现自己,主动获取学习的机会与平台,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主动改变与提高自己。
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就是要求学校依据现阶段教师专业发展进程,面向全体教师,以教师认可的方式,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入手,从对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方面着力,出台一些能够促进教师自主生长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使其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的意愿和精神追求。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校校本研修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正能量作用,以潜在的规范影响着每一个教师的行为,悄悄地改变着每一个教师的行走方式,感召着每一个教师的心灵,使全体教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全身心投入研修,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制定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的制度。 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制度,会使学校设计校本研修活动更具有合法性,使校本研修活动取得教师的最大限度的同意和认可,会促进相关系列活动与制度的落地。该制度主要包括:校长要做欣赏型领导,积极倡导欣赏、肯定、对话和合作,以每一位教师现有的经验与状态作为发展起点,充分发现与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和潜力,精心进行校本研修设计,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机会,致力于实现学校共同的愿景;校长要更加关注全员参与和以人为本,致力于发现学校团体和教师个人的潜能优势;要着力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把教师的内在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
制定校本研修内在激励制度。制定校本研修内在激励制度,首先要求学校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校本研修中各个学科教研组的职责和任务,为每一位教师的自主成长与形成教研组学习共同体,提供常态的制度保障;要求明确教研组组长及每一个组员研修的职责和任务,每周定时开展组内或者组外的研修活动,强调人人参入,人人交流的主动发展模式,促进教师间交流共享,共同生发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学校将小专题研究,校际间交流、自主生长式课堂和团队竞赛等活动,授权教研组承担,指导教研组组长精心周密地安排活动,发挥每一位组员的作用,激励大家共同参入。学校通过对这些常态的相关活动的过程管理,了解教研组及每一位教师的努力程度,以此为前提,在学期末鼓励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申报优秀教师和优秀教研组等,激发教师内在潜力,促使其主动成长。
制定校本研修目标成长制度。制定校本研修目标成长制度,是指学校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每一位教师清晰自己的发展目标与成长方向。学校可以建立以下制度:其一,建立自主生长式教师五级阶梯式成长台阶。由教师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估,正确分析自己是属于“模仿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能手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中的哪一种,并依据每一种类型教师的标准制定自己的个人自主生长式三年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规划中自己的发展目标要清晰、准确,以及期望学校给予怎样的支持与帮助等,为校本研修菜单式设计提供了支撑。 其二,建立教师个人自主成长档案。教师个人自主成长档案包括五大系统:一是教师基本情况,二是发展目标,三是达成目标记录,四是文集汇总,五是成果记录。通过这五大系统制度管理,帮助教师整理和记录教师自主发展过程,并且逐步内化到教师个人意识里,成为一种习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其三,建立自主生长式教师工作手册。《自主生长式教师工作手册》包括计划、总结、教学实践与研究、教学观课评课、课题研究等,记载教师日常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促使教师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并记录自己的成长,见证自己的改变与进步。
制定校本研修自修反思制度。教师的自主发展离不开自我反思,制定校本研修自修反思制度就是让教师的自我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并长期坚持,书写教师自己的精彩。教师如果缺乏反思意识和自主更新的能力,还是用昨天的知识教授今天的学生,还期望他们去面对明天的未来,这种局面将是多么可怕。教师要把听到的做出来,把做好了的写出来,真正自主生长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个人教育理论,才能加快自己的成长,推动教育的进步。
制定校本研修有效评价制度。建立校本研修有效评价制度,就是要在校本研修中,对教师自主研修的过程、态度和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要制定校本研修评价制度,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师自我管理情况、教师主动发展情况、教师的知识能力进步水平、教师的工作手册填写情况等方面。其次,根据评价的内容再来制定具体的评价制度。通过一定的量化考核,确定教师个体的成长进程。同时,依据各个教研组定期制定考核内容和标准,对教师日常发展进行评价。通过制定以上评价体系制度,有利于学校对基于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控与完善,逐步创建科学民主的现代校本研修制度,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环境,使学校能够更好地组织校本研修,更好地引导教师自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