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深度应用助力学生自主成功

2018-12-01刘京海

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活动

文 | 刘京海

2012年3月,我校启动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新技术应用及资源建设研究。五年的实践,虽历程艰辛,但收获却让人鼓舞。我们已实现全校千余名学生自带iPad,自觉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及相关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实现了学习的跨时空与个性化。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仅利用校本平台在线学习频次累积210万次、“智慧课本”下载量累积1.1万次;第三方平台频次达三百余万次。应用时间上几乎是全天候,使用地点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跨时空的常态化运用已成现实。

2017年,作为开展移动互联新技术深度应用的关键之年,我们在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性学习两大领域的深度运用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书本知识学习方面,我们从丰富基础知识学习资源库与开发信息工具、创建智慧互动课堂两个纬度开展实践。首先,原来的题库多以选择题与填空题为主要形式,实现客观题的快速反馈与精准指导。老师们在使用后,有了新的需求——如何进行解答题过程的诊断?经过一个月骨干教师和技术员的共同努力,编制选择题链的形式成为部分解答题数字化处理的有效方式。我们根据理科解题分步给分的思路,将有一定难度的解答题,设计出关键步骤的选择题链。通过记录学生解题过程的关键步骤,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显形,从单纯结果诊断转变为从结果与过程全诊断,使教与学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成为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工具,将以往告诉学生解题思路,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一年来,初中数学学科已建立选择题链的六种模型,并在两个年级尝试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其次,长期以来,大多数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直停留在PPT应用阶段,本质还是以演示、展示为主,虽然教师的教更加规范,丰富,但体验不够,互动不强,已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多元发展的需求,以个性化“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变革迫在眉睫。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运用前沿技术—HTML5开发一批互动性强的信息技术工具——小工具和学件,组建互动课堂。

“小工具”是教师自由添加交互型教学内容和设计学生学习流程的小工具。 其特点是可以支持教师快速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容,使原本静态的内容动态化、抽象知识直观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以便捷地实现基于终端的体验与探究、跨终端间的内容推送与反馈,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师生、生生与人机互动轻松实现。目前小工具已有近200个,将跟随教学需求持续开发。我们已在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等多学科尝试推广。

“学件”,即依托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针对教学重难点,以真实问题为引导,开发了学生可自主操作探究,试错、纠错和记录学生行为数据的体系化信息化工具。把演示、展示知识的过程和结论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步演变为以问题为引导的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在更深层次上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开发采用教师编写剧本、技术人员协作开发模式。一方面,将以教为主的优秀课件直接转化为以学为主的学件;另一方面,依据知识结构设计开发,目前已在初中数理化三科,建立模型的基础并跟随教学进度同步开发、应用。以数学为例,七年级上册共50课时,我们已筛选18课时完成设计开发。

通过APP的方式调用“小工具”“学件”及其他资源,以“智慧课本”形态整合应用,真正优化了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探索出新路径。

实践性学习深入应用方面,确定三个核心抓手:数字化实验改造、研究性学习拓展与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一是进一步加大实验数字化改造力度,实现初高中、多学科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造与创新。截至目前,已改造和创新演示实验64个,学生实验合计77个,涉及初高中理化生、劳技等多学科。我们开发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培训”网络课程,今年入选“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同时成为“上海市初中数字化实验教师培训基地”。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全国七省八市31所学校推广应用,初见成效。

今年,我们把全校所有的实验室都变成数字化的实验室,而且正在向家庭的数字化实验室发展,将数字化实验活动融入日常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最后推广到学生实验层面的应用,实现了全校开展、全员参与的常态应用。

我校的实验应用过程,从初期的PC版到移动版,从单机版到可互联,将单一学校实验室场所拓展成为广泛的移动实验室空间;同时依据我们对数据记录的需求,委托系统服务方提升性能,让实验数据记录从纸质记录转变成为数字化记录,从单一结果记录增加对学生、教师的实验过程数据记录,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归纳、分析和研究提供了量化数据支持,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主动、更有深度和无边界,达成学生的自主成功。

二是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定位,深入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认为:学生项目研究的立足点不是直接指向创造发明,不是定位于少数人的活动,而应该是面向学生的全体,是为学生跨学科创新打基础,指向学生用以往没有用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的意识,学会研究的基础方法,发展研究能力,为未来学生的创新打基础。

今年,运用移动互联新技术,学生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取得突破,形成初高中联动的适宜各类学生参与的学生项目研究。优化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依托实践活动的网络平台,实现学生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与评价。今年暑期,高中学生策划了题为“走进生活中的水世界,探索课本外的水知识”科普实践活动。学生选取学校旁边的彭越浦河为调查对象,利用学校数字化实验设备,开展了对其水质和水源地的长期检测与分析,并通过制作宣传片、完成调研报告、油画手绘河道景观、水质监测小发明的形式加入护河志愿服务活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报纸、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这个项目同时获得了暑期学生实践活动优秀奖,2017年“未来杯”上海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志愿公益类)一等奖。同时学生在微电影、机器人比赛等项目中纷纷获奖。丰富多样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为做负责任的人奠基。

其三,借力新技术,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拓展实践活动的内容,提高活动实效。以为期一周学农活动为例,以往实践的内容多是对各种农活的观察和体验,而如今,我们利用学校数字化实验的各种传感器和移动终端(IPAD和手机),将数字化实验、学生项目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整合。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研究问题,带着自己的移动实验设备,开展一次既增长课外知识、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又得到德行提升的综合活动。

今年,我校BYOD移动学习终端及资源建设研究,成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并荣获“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校”。学校相继接待了香港教育代表团、马来西亚华文独中代表团、市侨办华裔学生夏令营等交流参访工作。圆满完成第八期长三角名校长高研班,江西省婺源县骨干校长、婺源中学校长干部、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基础教育互助计划——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校长干部的跟岗培训,贵州省初中名校长的挂职培训工作。委托管理学校今年已新增至20所,成功教育辐射效应日益扩大,成功教育思想在不断推广之中得到丰富与拓展。前不久,个人获得静安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被中国教育学会等权威机构推选为当代教育名家,被聘为上海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这既是对我本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长期坚守成功教育、研究成功教育的教师员工的高度肯定。

移动互联新技术的运用,深化了成功教育研究,为跨时空、跨领域、跨学科的教与学找到了一条实践路径,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2018年,新技术深度运用将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建立有领导的、开放式的资源建设的体制机制,鼓励更多的合作方,将符合方向的真实需求开发为常态化使用的资源;二是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素养培养的统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提升效率,将省出时间用于拓展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实现突破口与立足点的统一;三是组建学校、大学、公司三位一体专家队伍,分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四是重点进行大数据导向的应用推进,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学生、家长、教师、企业),分类处理数据,应用数据。数据分析从原来知识点的分析,走向教与学行为的分析、实践性学习的分析。

成功教育始终致力于“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的探索。成功教育的研究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数字化实验活动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