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险期年龄”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018-12-01马得清

教育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常识年龄阶段

文 | 马得清

据澎湃新闻2017年12月11日报道:日前网传的13岁少年弑母事件属实。12月8日晚,四川大竹县公安局通报,12月5日晚,文星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43岁的文星镇居民陈七眉在家中被杀身亡。当日21时许,犯罪嫌疑人袁夏被抓获归案。

教育常识告诉我们,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和发展具有差异性,且小学与初中学段相比,这种差异更加显著。比如,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阶段孩子的生理往往表现出发育加速的现象,与之相应的心理变化也表现得较为复杂多样。如果教育不当或者有所忽视的话,初中阶段的孩子就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这个阶段的孩子被称为“危险期年龄的孩子”,需要教育者给予更多的关爱、了解和沟通,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据悉,袁夏只有13岁,读初中。袁夏因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在家人和邻居眼里,他对人有礼貌,经常帮爷爷奶奶干活。警方通报称,袁夏因为怨恨陈七眉对他管教过于严格,持刀将其杀害。袁夏的父亲袁大海则把儿子大逆不道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没文化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家长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假如家长多掌握一些教育常识和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平时注意和孩子沟通,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可能会降低这类悲剧发生的概率。一个孩子“变坏”,原因往往比较复杂,既要从外部找原因,也要从内部找原因。事实上,每一个这样的极端个案都值得全社会思考,尤其值得教育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思考:“危险期年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危险期年龄”孩子酿制惨剧的案例的相似之处是:制造悲剧的孩子13岁左右,其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且简单粗暴,缺乏关爱,具体表现为不是责骂就是施暴。结合悲剧发生的具体情景看,家长的教育态度过于急躁和暴力手段的实施,是导致孩子以暴力手段制造悲剧的直接原因。而间接原因则是家长对处于危险期年龄孩子缺乏必要的教育常识。

少年期被有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者“心理断乳期”。从科学角度说,儿童进入心理断乳的时间段是少年期。从年龄阶段看,所谓危险期年龄就是13岁左右的年龄段。从学习阶段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恰好上初中。从生理发育角度看,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渐渐性成熟,表现出的一般特征是身体增高,动作速率加快,男生喉结开始突出,说话开始变声,第二性征出现;从自我意识角度看,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希望得到家人、亲戚和同伴的认可,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趋向于追求独立与自主的生活。

在这样的多种变化因素的作用下,处于少年期的不少孩子对来自家长和教师的说教会反感,有的孩子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普遍不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想问题单纯或者偏激,遇到问题很容易钻牛角尖,情绪容易冲动。尤其是在媒体资源开放的网络社会,随着网络暴力游戏这种虚拟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不健康的影视剧的影响,有些处于少年期的孩子经受不住网游诱惑,会养成心理依赖症、不辨是非曲直以及走向极端的恶习,自律意识丧失,就有可能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道路。

这些教育常识告诉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不得。另外,这些极端个案也提醒我们,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需要学校发挥特殊的育人功能。比如,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假若学校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都能把规范教育活动做到位,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自律能力就会增强。再比如,学校也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教育功能,学校有责任按照教育规律针对每一个孩子的身心特点,通过课程体系和各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努力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地发展。那么靠什么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以关爱为基础,除了家庭教育得当,还需要学校教育起作用,更需要社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大环境。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靠单一的教育因素,而是需要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综合教育因素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常识年龄阶段
变小的年龄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靠不住的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常识:哪杯更冰凉
年龄歧视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