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绘画活动中造型的创造性表现初探

2018-12-01杨兴连解放军理工大学第一幼儿园

少儿美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草创造性绘画

■文/杨兴连 解放军理工大学第一幼儿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创造性教育的关注与日俱增,素质教育也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幼儿期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最佳时期,绘画教学活动是培养儿童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造型与构图、色彩统称为绘画表现的三大要素。造型是指创造艺术形象的活动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反映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以造型为切入点研究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了解幼儿绘画中造型的发展现状:

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本园幼儿在绘画造型上存在符号化、简单化的问题,作品中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一)符号化造型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致的思维,可是孩子的作品中却会出现画得一样的造型表现。通过“找相同”这个游戏,孩子们找到作品中很多共性的符号化造型:太阳、小草、小树、鼻子……经过分析作品、自我反思,我们发现造成现状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的导向型示范:“这种或有意或无意的‘注入式’引导,给予幼儿的是归纳过的、符号化的简笔画图像,缺少了其主动观察、内化学习、创造性表达的自主学习过程,幼儿的造型表现似乎就是一种思维定式的产物了。”“依葫芦画瓢”的樊篱禁锢了幼儿天真烂漫的思维,限制了幼儿不拘一格的想象,因此必须打破和纠正符号化造型,鼓励幼儿的个性表达,才能让绘画真正成为创造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简单化造型

造型的关键是把握线条、形状、结构等要素,表现出物体的式样和动态。作品中造型的简单化首先表现在式样上:大树是直立的、动物是四肢直立或两腿站立、肢体是直线条的表现、嘴巴永远只有一种微笑的表情……作品中造型的简单化其次表现在动态上:因为式样的简单直接导致了动态的简单,动态的简单使得造型之间缺少互动,画面没有情节性、创造性。《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儿的所见、所思、所想是丰富的、多样的,幼儿绘画的造型表现也应该突破简单化,走向丰富、走向多样。

二、开展造型的创造性表现实践研究:

(一)引发多通道的感知,丰富审美体验

丰富的审美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原材料。审美体验的获得源于经验的获取过程及经验的累积。学前儿童的审美知觉集中体现了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表现出多通道性。通过“画内功夫画外学”及“活动中梳理经验”,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玩玩”中使其经验变得丰富而立体。

“画内功夫画外学”。幼儿的绘画创作具有综合性,日常活动经验的积累,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审美表象。在“美丽的小草”活动的开展中,利用餐后散步引导幼儿感受小草的多种形态:高矮不同、叶片的形状不同;感受风吹过来小草飘摆的动态,学习用肢体表现小草的动感;通过“移情”“拟人”引导幼儿创编“小草的故事”……眼前的小草不再是毫无生气的物体,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美丽形象。

“活动中梳理经验”。经验的梳理能帮助幼儿有序地观察、熟悉事物的主要特征。在上述活动中,通过选取几株有代表性的小草的比较性观察,运用语言概括出小草的共性和多样性;通过“小草”照片的PPT放映,拓展了对小草的认知经验。在经历了外在形态与内在性灵的感应之后,幼儿创作出的小草形态多样、高矮错落、疏密得当,充满了生命的灵性。

(二)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激发创作兴趣

侧重于造型练习的绘画活动需要选择方便快捷、易于表现的涂色材料,既满足幼儿对色彩表现的需求,又照顾到幼儿易疲劳的生理特点。幼儿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发他们的操作欲望。刮画纸、炭笔、水粉笔、粉笔、水彩笔等操作简便的材料,都可以为创作所用。一方面从学期课程的纵向上考虑到材料的多样性,一方面根据每一节活动所需选择有助于主题表达的材料。

1.勾线笔(炭笔)+粉笔(色粉笔)+各色纸张:粉笔、色粉笔是属于粉质的着色材料,涂涂擦擦即可轻松渲染出很棒的效果。主要有三种涂色方法:轮廓涂抹法、手指擦染法、睡涂法(油画棒平放在纸上轻轻涂抹)。在《吹泡泡》《我爱洗澡》作品中,人物的脸部运用了轮廓涂抹法,腮红、泡泡运用了手指擦染法,睡涂法可涂抹大面积的澡盆,营造出轻盈、朦胧的效果;《相亲相爱的豹子》作品采用炭笔搭配上牛皮纸,呈现出质朴、本色的感觉。改变一点点,给幼儿一点新鲜的小刺激,都会激发其极大的兴趣。

2.勾线笔+水粉+各色纸张:运用线描法绘画,同时运用手指点画、棉签添画等方法增加绘画情趣,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出汗了”作为小班的绘画课题,主要引导幼儿自主表现人物头部特征,增加了手指点画“汗珠”的情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个别主体画得比较小的作品,在“汗珠”添加后也变得丰满起来。

3.刮画纸+小木棒:小木棒在刮画纸上刮出的多彩线条打破了线条画的纯色局限,其色彩的不可预料性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理。“快来躲雨”便是采用线描和刮色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画面色彩变化多样、绚丽缤纷。

4.水粉笔(拓印材料)+水粉+各色纸张:直接用笔蘸颜料涂画,或用藕、报纸团、皮球等物体拓印再添画的绘画方法能很快表现出物体的形象特征。在中班“捉迷藏”的生姜拓印添画活动中,将切开的生姜运用水粉拓印在色纸上,再根据其造型运用棉签想象添画,笔触稚气可爱,个性十足。

(三)呈现多样化的范例,给予技能支持

范例的使用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实践证明,多样化的范例能开拓幼儿的眼界,有效解决技能层面的问题,为造型的多样化创作启发思路。多样化的范例呈现有以下几种:

幼儿优秀作品:在小班“出汗了”绘画活动中,范例是其他班级幼儿的多幅作品,在筛选时考虑到五官及发型表现的多样。孩子的绘画语言是相通的,长睫毛的眼睛、小豆眼、三角鼻、朝天鼻、鸟窝式发型、卷卷发等这些稚气、多样的绘画语言成为幼儿发挥想象的导线,让他们的思维沿着这根导线不断地扩散开来。

多样化图片:在中班“吹泡泡”绘画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欣赏范例则是用数码相机拍下的幼儿玩吹泡泡的照片,引导幼儿感受吹泡泡的面部表情和多种身体姿态。为了引导幼儿表现“出穴”的画法,教师提供了画好并剪下的多种姿态的吹泡泡的半身人,引导幼儿利用摆图的方法感受“出穴”,启发了幼儿思路。

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能打破幼儿认识上的局限,缩短与客观事物的距离,还能帮助教师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以讲清楚的事情。在大班“相亲相爱的豹子”绘画活动中,怎样引导幼儿表现身体可以画在头部的任意方向呢?我自制了动画式的幻灯片,动态演示了豹子身体的不同方位。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和绘画兴趣,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开放性的空间,激发个性表现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只有给予幼儿开放性的空间,才能激发其个性表现。开放性的空间包含了信任、自由。

给予幼儿信任,就要放手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进行创作。给他们留有足够的创作空间,才能显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才能见识他们稚拙、本色的造型表现。在“快来躲雨”的活动中,在“怎样喊人来躲雨”的开放性问题下,很多幼儿画出了不同的人物姿态,其中一名幼儿奔跑着呼喊小鸟的作品尤为生动,无限延长的肢体表达了内心愿望的急迫。

给予幼儿自由,就要打破过多、过细的限制。音乐能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在它的陪伴下,幼儿小声地与同伴商量、与老师讨论都不会对他人的创作造成质的影响。幼儿有选择合作同伴的自由、有选择创作纸张大小的自由、有选择横构图或竖构图的自由、有选择舒适合理的创作姿态的自由、有选择不被评价的自由……曾经有一名幼儿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敏感地捂住画面,显得十分胆怯。我知道,我过度的关注只会增加她的不安,于是在巡视时特意绕开她。我相信给她宽松的心理环境比精心地指导更能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五)开展互动式学习,积累造型经验

评价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在评价中,教师要正面评价每一位幼儿,细微的进步也要加以表扬,尤其要善于寻找能力较弱孩子作品中的优点,让他们在老师的鼓励和赞许中爱上绘画创作,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我文中提到的那名胆怯的幼儿,在评价中我特意找到她的作品,很具体地表扬了她画面中精彩的地方,对于不足的地方则用建议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以这样的方式走进了她的内心,她也由此对我敞开了心扉。

评价可以帮助幼儿解决共性问题。例如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幼儿,常常一画错就换个地方画,或者把纸翻过来画。画小了、画错了怎么办?通过有意识开展讨论,引导幼儿学习对已有图像进行再定义、再想象、再创造;或者请创作中修改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鼓励对造型的思变性调整,确保创作的流畅性。

评价可以帮助幼儿积累造型经验。指向造型经验的问题应具有指向性和开放性:“我们来找一找大家一共创造出多少种鼻子(头发、眼睛、嘴巴)的画法。”“你发现哪些动物之间眼神有交流?他们好像在说什么?”“你发现谁画的动物跑得最快,为什么?”……通过评价,搜集整理可供借鉴的造型的闪光点,引导幼儿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同伴的作品,增强同伴间相互学习的能力。很多评价活动可以延伸、生成出新的活动。如交流鼻子的创造性画法之后,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创造、整理各种各样的五官,由此生成了“有趣的表情”主题活动,有效推动了造型的创造性发展。

三、开展造型的创造性表现中的反思

对造型的多样性表现关注之后,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中,明显感觉幼儿的绘画造型开始出现稚拙、个性化的表现;创作的过程流畅、自主了,画面中个体之间有了互动、情节性有所增强。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应强调“感受与创造并重”的艺术教育观,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幼儿的绘画创作活动真正成为自主、自由的创作过程。

猜你喜欢

小草创造性绘画
小草的烦恼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小草受伤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牛小草的牛
小草也会疼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欢乐绘画秀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