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下审美知觉的唤醒
——以《向齐白石爷爷学画蔬果》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设疑发问”的多维展开与螺旋深入

2018-10-23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一小学朱国锋朱国华

少儿美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蔬果齐白石画家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一小学 朱国锋 朱国华

《诗经》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意思是说,善于提问的人,往往都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最终到达问题的本质。“设疑发问”在美术教学的环节衔接、任务驱动、过程跟进,甚至是学生知觉的递进中起到或引导或过渡或提升的引领性作用。可以十分概括地说:我们的课堂就是由一个个问题串联而成的,学生是在不停地思索、解决问题,并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往复”之中。但是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设计”都是有效的,有的是低效的,甚至有的是负效的。诚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基于“主问题”统领一个环节,呈现一个思辨的过程,但是一个“问题”不可能一以贯之,往往由多个“微”问题从多角度展开,才能构成一个比较丰厚、完整的问题结构。因此,笔者提出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何以“问题驱动”来推动学生的审美知觉,提升教学过程有效、准确的推进。本文以浙美版三年级《向齐白石爷爷学画蔬果》为例,试图抛砖引玉,尝试阐述“设疑发问”推动学生思考、自主解惑、群体思考,对学生知觉的唤起等方面起到支架的作用。

1.生长性:从唤起学生多元思考而“设疑发问”

上:学生创作的情景

上:齐白石笔下的虾

著名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提出:“问题设计务必追求精准,一个好的问题设计胜过万千的言语解释和引导。”因此,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把握问题的指向,可以产生不同的思辨深度与广度。问题本身具有“生长性”,虽然很多问题的设计,疑问的设置并不一定追求全面,但是,一定要从内容的实际出发,引发学生对于问题本身的多元、发散性的思考,切不能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样学生生长性的思考就会十分狭隘。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管是教材中涉及的以画家专题欣赏式的教学内容,还是各类公开教学中的自编教材、拓展性教材,都会聚焦到对画家个人的了解。教师也很喜欢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的生平作为学习导入的“主问题”,基于这样的问题,一般可以呈现三种问题指向,带给学生思辨的空间也是大不相同。以《向齐白石爷爷学画蔬果》为例,从最基础的思考出发,初步感知画家齐白石,具体案例如下:

问题情境1:

师:看齐白石画像,你觉得齐白石爷爷可能是一个怎样的画家?

生1:齐白石爷爷是一位老画家。

生2:他肯定画了很多年画,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画家。

生3:他是一位很朴素、平易近人的画家。

问题情境2:

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爷爷这句名言让我们记忆深刻,我们来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从他的生平事迹,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画家?(欣赏齐白石生平的录像片段)

生1:我觉得齐白石爷爷经历很丰富,从一个木匠成了一名画家。

生2:他从农村到北京,学习了很多画家的作品,才成了一名有名气的画家。

生3:齐爷爷不希望我们照着他的画来临摹,希望我们多思考。

生4:生活中很多事物给了他很多灵感。

问题情境3: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齐白石爷爷两幅水墨画《虾》,一幅是早期的作品,一幅是晚期的作品,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从作品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1:他是一个精益求精的画家。

生2:齐白石爷爷的虾画得惟妙惟肖,是了不起的画家。

生3:我爸爸说他擅长画虾,几十年里不断地对照真的虾,不断改进画法。所以他应该是一个敢于尝试的画家。

三个不同指向的问题,由于问题的核心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呈现的问题方向、内容、角度的不同,学生的感受是大相径庭的,甚至理解深度也不相同。很明显,由于问题思考中提供的“驱动力”和“生长性”不一样,对学生知觉的“唤醒”深度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及彼,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提及其他画家的了解,也是设置三个不同指向的问题,学生的体会也会产生同样的认知不同。因此,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怎样的思辨方向,就会产生怎样的思考维度。

上:齐白石笔下的葫芦与荔枝

上:齐白石笔下的大白菜

2.关联性: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而“设疑发问”

我们在进行以名家作品欣赏为主体的欣赏评述课中,往往关注作品的本身所传递出的笔墨情趣、意境构图等内容,很少把画家本身也作为与作品一起解读的元素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往往只能比较浅层地了解作品,而不能深入内心,不能深入画家所处的时代,以及画家风格形成的内因等理解。因此,不能整体把握,深入作品背后传递出的信息的欣赏评述课,是不可取的。就像尹少淳先生在《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一书中提出的:教学环节的关联性需要通过教师“发问”的“关联性”来实现。因此,问题设计除了体现哲学的思辨,还需要根据环节链之间的需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兴趣导向的问题,设疑需要建立在学生认知范围之内,从而引发认知之外的深度思考。在《向齐白石爷爷学画蔬果》一课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齐白石为什么这么喜欢画蔬菜、水果等常见事物,这些事物本身都是十分普通的,这些普通的事物带给画家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在具体教学中,如下案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详见案例片段:

案例片段1:

上:真实的桃子与齐白石笔下的桃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发现齐白石爷爷是一位勤奋、刻苦的画家。他除了画虾、画蟹等小动物十分著名之外,蔬果也是经常表现的题材。我们来欣赏一下齐爷爷笔下的蔬果们。(教师展示四幅蔬果图,分别是《荔枝》《樱桃》《葫芦》《葡萄》,整体感知)

师:这些蔬果对我们来说也是最平常不过了,对于齐白石爷爷这样一位久居农村的老人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画蔬果呢?

生1:这些蔬果很好看,惹人喜爱,可能齐白石爷爷喜欢它们。

生2:刚才说到齐爷爷很朴素。他认为蔬菜、水果价廉物美,所以他画里出现的最多。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齐白石爷爷喜欢这些蔬菜、水果。的确,画家往往会把自己喜欢的事物经常表现出来,时时来欣赏,慢慢来体味。齐爷爷就是一位喜爱蔬果的老画家。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齐白石爷爷久居农村,后来漂泊辗转来到北京。大家不知有没有发现,齐爷爷笔下的蔬菜往往带着泥,带着根。水果连着枝,带着叶。画中的蔬果是北京菜市场卖的那种蔬果吗?(出示菜市场蔬果摊位图片)

下:学生作品

猜你喜欢

蔬果齐白石画家
印象·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拜门
齐白石画螃蟹
酷炫小画家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分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