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与“不放”的区别

2018-11-30晏建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50期
关键词:教法范文黑板

晏建华

由于特殊原因,今年教三年级两个班语文。备课是一样的,但是真正上起来还是有所差别的,而在比较中,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下面就两节情境教学法习作课指导谈谈感想。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所以教材上安排的第一篇习作是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比如刷牙、起床,招待客人等等。这样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易于学生动笔,但是唤起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并不是容易的。于是,我在“招待客人”这个选题上采取情景模拟的教法,让某个学生和老师模拟客人和主人进行表演,让学生在情境的氛围感染下进入习作状态。虽然两个班学生习作完成得都很顺利,但由于我指导思想的调整,两个班学生习作呈现方式却是“千篇一律”和“百花齐放”两种状态。我回忆了两堂课的前前后后,反思总结了一下。

一、习作指导应向生活化贴近

新课程认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我觉得两个班级学生基本上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习作,并且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情景模拟功不可没。情境的感染下,学生不时爆发出会心的笑声,生活化的场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表演“小主人”的学生演到一个环节卡壳时,下面就有学生着急地小声提醒:“倒茶给客人啊!”或者“削个苹果啊!”当表演结束了,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些都说明教学生活化在两个班级都取得了初步成功。

二、下水文该不该放在黑板上

在第一节习作课上,我在学生表演完后,还是不放心,于是迅速地在黑板上写了篇下水文。当然,我在一些地方留了空白,可以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学生由于参照了我的范文,严重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大部分学生简直就是照搬,刚才情境环节的效果已经没有了,抬头可见的范文让他们舍不得动脑筋了 。考虑到这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符合“范文引导,迁移联系“的原则,我也就放任学生的做法了。看见学生顺利地完成习作任务,我刹那间胸中涌起股成就感。但是在批阅学生习作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一些指导思想的偏颇。学生千篇一律的开头、内容与结尾让我改到第十篇时,就有种崩溃的感觉了,相同的模式, 相同的内容让我批语都没法下了。吸取教训,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多个性化的习作,我决定调整一些做法。在A班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怕三年级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包办的思想成分比较多。一句话,对学生不放心。我想在B班教学同样内容时,自己多放一放,看看效果如何。

在B班教学时,我没有匆忙公布下水文,而是在完成了表演环节后发动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们回忆刚才的表演結合自己生活实际,互相说一说,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上来讲述。不同的学生,发言都有各自的精彩,几轮下来,每个学生都对接待客人的环节很熟悉了,语言积累也丰富起来。我适当地小结一下,鼓励一番,举行三十分钟小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并且老师也参加。结果,B班的学生同样也完成了习作任务。虽然黑板上没有范文引导,学生洋洋洒洒地也写了很多内容,看来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你给他们的舞台有多大,学生回报你的惊喜就有多大。

三、相同的教法为何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样是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什么产生的效果却迥然不同?我觉得除了教法,还有“教学理念”这个关键词。在备教法的同时应该备学生,对学生的认知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学生能做的事情,教师不必去包办,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地说,自由地写。课堂教学上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当然,习作的一些格式还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例文来熟悉的。比如“题目首行,要放在中间,正文每个自然段要空两格”等等。

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大胆地写,是要有一定基础的。比如,学生已经完全调动了生活积累,学生已经熟练地通过嘴巴叙述了,这时,便水到渠成了,教师稍加引导即可。那么“放手”这是一个大的指导原则,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该根据场面,适时地调控。在学生动笔写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巡视其中,观察学生的写作动态,特别是困难生的表现,要适当给予点拨,让其有个好的开头或者简单的思路去往下写。

猜你喜欢

教法范文黑板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黑板和粉笔
黑板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春色几许(简谱)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学滑板的启示
爷爷的“五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