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8-11-30王荣刚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斑羚立德德育

王荣刚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前所未有的文化思潮、伦理道德观念、社会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入学生的头脑,给他们正在成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影响,因而学校德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的,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的迷失。

一、寓“立德树人”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我们不能因教学成绩的压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只为提高成绩而教学,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寓“立德树人”于阅读教学中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教育。选准角度,认真研读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寻找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联结点,对揭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点词句进行点拨推敲,因文悟德。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可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呢?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应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的斑羚获得新生。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

三、寓“立德树人”于写作教学中

从写作心理角度看,学生作文过程就是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它集中反映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首先把德育渗透于命题中,如根据现实中很多学生叛逆现象,要求写“感恩”、“责任”等方面的话题作文,或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不好现象和言论,要引导学生怎样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过程中进行德育。最后通过批语、讲评对学生进行再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习作中德育思想情愫进行点评、矫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寓“立德樹人”于课外延伸中

在课前或课后,向学生推荐书目,要求学生看课外书、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优秀健康的书籍接受教育,还可以推荐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综艺大观、“走遍中国”,“百家讲坛”等节目,让学生说新闻,谈体会,从而使学生能了解中国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学生成为一个正道之人,不仅仅是一日或几日就可成的,要的是持之以恒,要的是努力不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塑造学生“灵魂”,是我教师生涯中的追求,我将为这份信念一路走将下去。

猜你喜欢

斑羚立德德育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母性的力量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生命的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