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
2018-11-30潘朋晶
潘朋晶
[摘 要]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较强,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笔者主要针对于此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对策
随着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责任,在此期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本文对此进行方法论的研究,努力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合理渗透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剖析教材,寻找切入点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都是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学会积极利用教材,合理剖析教材中的内容,寻找可以进行心理教育的切入点。比如,在《小马过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到小马和老牛、松树、妈妈的对话,并且反复阅读,而这就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合理的切入点。接下来,教师引導学生将自身当作小马,体验小马的经历,感受过河时的不同心境。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周边的较浅的小河,对过河的场景进行模拟,以此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小马的感悟。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要学会独立,勇敢探索,不要一直依赖他人,从而教育学生应该培养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够有效缓解小学生依赖父母、家人的程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提升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合理用科学知识、心理知识等对自身的心态进行合理调整,让自己处于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健康的心理情绪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此外,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微笑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微笑会给人带去温暖与关怀,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时如果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采取科学手段处理,并且始终面带微笑,那将会为学生带去不一样的感受,使课堂一直处于健康、温暖、和谐的氛围中。
此外,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根据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能够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注重合理运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经常进行表扬,能够激发积极性。
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举办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有理论知识的讲解是不够的,需要教师为学生展示各种案例活动,巩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结合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思想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抗压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演讲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开展“我是一个幸福的人”主题演讲比赛,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而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幸福其实很简单,学会发现身边幸福的事情,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心态。最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己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合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以及正确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性格的培养等有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挖掘课本,寻找切入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心理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责任编辑:姜波)
参考文献:
[1]贺占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4(1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