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作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

2018-11-30张微刘兴进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17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

张微  刘兴进

[摘要] 目的 分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5年9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 结果 资料统计显示,两组术后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指标(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两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相比之下腰硬联合麻醉的整体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7-0112-03

Clinical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on hip arthroplasty

ZHANG Wei LIU Xingji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idu City in Hubei Province, Yidu 443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on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arthroplasty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General anesthesia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We compared the anesthe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vital signs(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nesthesia index(sensory block time, block completion time, the recovery time of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00%(2/2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8.00%(7/25)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General anesthesia and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can both achieve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hip arthroplasty. While the general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is better which is worthy of using for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Hip arthroplasty;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General anesthesia; Adverse reactions

髋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髋关节及股骨头类疾病的常用手段;由于患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在加上手术本身的创伤面积较大,因而手术中麻醉方法的选择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过往临床情况来看,使用全身麻醉,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苏醒延迟等情况[1-2],且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较高;为探寻最佳麻醉方法,本研究将以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比较当前使用率最高的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男15例、女10例,年龄55~71岁,中位年龄62.4岁,体重51~72 kg,平均(63.3±5.1)kg;对照组(n=25)男14例、女11例,年齡52~74岁,中位年龄62.9岁,体重53~70 kg,平均体重(62.9±5.7)kg。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核通过,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年龄、性别、体重三项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以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依托咪酯0.2 mg/kg、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3 μg/kg作为麻醉诱导药;作气管插管,并借助麻醉机将潮气量控制在8~10 mL/kg,呼吸频率控制在10~12次/min;手术期间以瑞芬太尼[0.1~0.5 μg/(kg·h)]、丙泊酚[4~6 μg/(kg·h)]維持麻醉。

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入室后将患者体位调整至右侧卧位,以L2~3作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置管,完成操作后将腰麻针沿穿刺针置入蛛网膜下腔,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脑脊液外流的情况,若有则提示穿刺操作成功,并注入10%葡萄糖液与0.5%左布比卡因2 mL混合液,手术期间将患者体位调整至平卧位并维持麻醉在T10以下[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术后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麻醉指标(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另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借助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作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作对比,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术后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各项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指标比较

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疼痛恢复时间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三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两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髋关节骨折以中老年人居多,由于该部分患者身体机能衰退、髋关节活动受限,因而绝大多数患者均需要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该术式是临床上比较成熟的一种关节运动功能的修复技术,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借助高分子生物材料应用在人工髋关节上,置换术的方式极大的提升了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该方法目前已成为髋关节疾病的最佳手段[4]。但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比较大,加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而手术期间麻醉方法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常用的麻醉方法以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两种。从临床应用的情况来看,全身麻醉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类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良好,但从过往临床实践来看,全麻术后苏醒时段较长,会对患者的心血管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且气管插管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刺激,也易引起血液动力学波动[5-6];椎管内麻醉则能够有效避免肺栓塞、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腰硬联合麻醉同时兼具硬膜外麻醉和脊麻的优点,具有临床应用灵活、麻醉起效快的特点[7]。此外,从本次研究来看,该麻醉技术对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也相对较低,这也是该麻醉方法能够控制各类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再者,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且发挥时间短,能够让患者的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并且受手术时间长短的影响比较小,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综上,腰硬联合麻醉的优势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8-9]:①能够控制局部麻醉药物的剂量;②不会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③实现对麻醉平面的有效控制。此外,还应注意的是,手术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时,应尽量让患者的患病部位处于下方,并合理调控药物推注速度[10],这样能够促进药物在患者的体内更为平稳的扩散,进而将麻醉效果最大化。

对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对比来看,两组生命体征指标之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但各项数据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种麻醉方法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及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腰硬联合麻醉较之全麻的优势;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率仅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两项数据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联合麻醉的作用时间更短,患者麻醉后的心率变化相对平稳,对患者身体所造成各种刺激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能够被更好的控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比较高,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的呼吸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11-12],进而易导致缺氧和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在临床中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再者,从过往的临床应用来看,由于腰硬联合麻醉属于椎管内麻醉的一种,引起脓肿的可能性比较大,进而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13]。脊髓损伤则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脊神经疼痛的情况,因此在临床操作中当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操作不成功时,应立即将麻醉调整为全麻[14-15]。

综上所述,本文归纳出最终的研究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术式,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较大加之患者耐受能力较差,因而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对于手术效果及患者的术后康复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腰硬联合麻醉以其作用时间灵活、镇痛效果显著、药物剂量小且作用时间长等优势,运用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取得比全麻更好的麻醉效果;且较之全麻能够更好的抑制术后并发症,因此建议将该麻醉方法作为髋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麻醉方法予以运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晔. 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 当代医学,2016,22(27):26-27.

[2] 王德浩.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60-61.

[3] 赵燕敏,牟俊英,刘川鄂.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 10(1):90-92.

[4] 张军锋.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7, 21(5):559-560.

[5] 周晓雪,孙卫强. 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0):863-866.

[6] 廖玉玲,彭侃,周正洋.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8):23-24.

[7] 秦树国,赵明,周颖.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395-1397.

[8] 蔡朝阳. 浅谈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的对比[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9):146-147.

[9] 林绍立. 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4,33(23):35-36.

[10] 蒋旭.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7-8.

[11] 岳永猛,陈力,熊陈,等.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12):2781-2782.

[12] 徐天,王薇薇. 对比分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4):1893-1894.

[13] 樊军晓. 对比分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HR)的临床效果[J]. 黑龙江医药,2017,30(3):647-649.

[14] 王瑞国,王振兴.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150-152.

[15] 熊振輝,金娅芳. 全麻和单侧重比重腰硬联合麻醉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6):68-69.

(收稿日期:2018-01-31)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