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策略研究
2018-11-30王汝霞
王汝霞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经世致用之学。这其中有很多让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利用传统文化管理班级,能让学生言行得到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
【关键词】传统文化 班级管理 工作策略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流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经世致用之学。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有很多的传统文化思想成为了治国的选择。随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成了学习的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也可以借鉴其中的精髓用来理学生,让学生德育和智育得到共同发展。
一、治班中融入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管理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打造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关系,这才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呢,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尊重和理解学生,用儒家思想来治理班级。首先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尊,人人都需要自尊,何况是学生呢?作为班主任,我对待学生要宽容、理解和信任。尊重学生,我们要树立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具体与学生接触中,要放下架子,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班级的规定等要让学生进行谈论、商量等方式,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有利于在执行的时候,让学生遵守班规,促进班风的建设。无论是学习和班级管理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和指导他们。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时期,缺乏生活经验。例如,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我们不要立即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他们享有优先发言权,给他们反思的时间,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利弊,找出问题的关键;再进行循循诱导,指出缺点,并找出解决的办法,让学生真心的佩服你对他的管理。另外,就是要关心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是不带有什么偏见的。这需要老师有一定的修养,老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去感染学生。但作为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孩子,去爱每一位孩子,这样教育任务才能完成。班主任的爱是博大的、精深的爱,应该充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其实,我们对孩子的关爱,还是要落脚学生的学习和求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在班规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而在这些道理都来自于传统经典文化。
二、治班中融入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中强调的有法治思想,而班级管理也可以采取对学生量化的方式进行。我们通过对学生的管理,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班集体中,需要学生自我教育和班主任的威信,这是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如何才能做到整齐划一能,这就需要有一个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就出现了班规,班级制度的建立要有合理性、科学性。其目的是让学生自觉去遵守班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建良好的班风,而处罚不是目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就能意识到班规是自己制定的,要遵守班规。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学生制定班规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过程。如果班规制定了就等于是班级中的法律,在它面前,班级中的成员都要遵守它,同时又是执法人,这种意义就不同了。无论是班干部还是班级中的学生,都要全力的去保证班规的严格执行。面对班规,人人都有执行的权利但是却没有特权。对班主任来说,让学生违法班级的威严,也是让自己的权威发生作用。对学生来说,维护班规的尊严,也是让自己的尊严得到了维护。而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尊严都在《班规》形成了集体意志。法家思想中的政治和法治思想在班级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利用制度进行管理学生,也让学生得到了自育。例如,我们根据班规和《中小学学生守则》等对学生迟到、旷课、早退、两操,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有生活中的表现都进行量化,并给予相应的分数。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周进行考核,排出名次,进行奖励和惩罚。通过长期地对学生进行纪律、学习和生活教育,让班级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提升了。
三、治班中融入道家思想
以法治班是必要的,但要有一个度。如果班主任一直奉行法家思想,那么班风就会可能变成专制和独裁,问题能够解决但是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也就可以派上用场。道家提倡无为,但并不排斥有为。其实,是告诫人们不能忘为妄为。对于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也是一样,要顺气自然,不能刻意去改变,我们不能把学生都培养成一样的人。这在班级管理中就有借鉴的意义,需要我们在班级中合理利用。我们经常在班级中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两极分化的情况。对于听话、守纪律的学生缺乏灵性和学习方法,而还有一种和这相反。而老师往往喜欢前者,这里面很好理解,后面的学生有主见,这样就不好管理。但是作为班主任,要格外关注这两类学生,他们的优劣就不需要特别去改造他们。我们要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抱着无为的态度,顺势而为,去不断发展他们的强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何乐而不为呢。在班级中,我们当遇到一些难缠的学生,也要模仿道家的思想。比如,一位同学成绩很差,基础弱,基本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接触;但是这些同学的优点就是比较爱劳动,班级大扫除,还有在日常值日做的都很好。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让他去做一些基本的题目,对他降低要求。而在劳动方面,我们给予他重视,选他当劳动委员,这样就更好的发展他的特长。我们要给他们一个空间,来达到我们的“有为”。
四、文化活动中提升素养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现阶段学校德育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常态工作,以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美的素质也是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并激励他们都能发现美,创造美。首先是经典诵读。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校进行经典诵读。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布置合适的经典诵读的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再到《论语》《千字文》。要求学生每天进行诵读,从而“学到知”,然后到“知到行”进行过度。为了增加诵读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傳统文化的兴趣。在朗诵时候,我们还为诵读的内容配备了音乐背景。特别是大型的诵读活动时,在旋律中进行诵读,能够让人陶醉于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中,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丰富素养的功效。其次就是校园韵律操。经典文化与音乐、舞蹈、体育结合起来,编成能够让学生强身健体、陶冶学生情操的校园舞蹈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同时能够让经典文化在学生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利用优美的旋律,赋予经典语言,在加上协调的动作,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领悟了经典文化的内涵,体会到美的存在。例如,古诗词韵律操,很多学校利用其在大课间进行推广,把健身、文化和审美结合起来,从而发挥教育的功效。学生跟着词句节奏曲起左腿,右手又缓缓从空中落至地面……这种完美地结合,让学生陶醉其中,去享受经典带来的快乐,从中也受到教育。
总之,班级管理中的无意识管理、量化管理、无为而治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班主任老师进行不断的揣摩和研究,并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提升。其实,传统文化在现代班级管理中,任何一样都有重要的作用。儒法道的管理思想,应该为我们现代班级管理兼容并包,达到对班级的均衡管理,从而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浅论传统文化在现代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