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价值,构建儿童阅读教学
2018-11-30周志高
周志高
【摘要】走进学科,厘清学科价值;走进儿童,理解儿童天性。在学科与儿童之间架构通道,构建儿童阅读教学。在语言与语境、言语与意象的研读与品味中,实现语言品质的改善、形式意趣的把握、情感智慧的释放。
【关键词】学科价值 儿童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阅读教学应致力于为儿童的学习需要、成长需要服务。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传授学生阅读知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一、阅读应从学科中来
(一)阅读本质的思考
阅读是一种心智技能,是心理的联结。当代语用学认为:阅读是一种语境还原;表达是由语境到言语,阅读是由言语到语境。阅读的直接对象是言语,实际上指向语境的意义;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直觉的过程,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读文章,更要读到文章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更要理解文章后面的人发出的信息。
(二)基于学科价值的阅读
语文学科价值在于以阅读理解为核心的知识积淀、能力培养、习惯形成,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处于素养核心的阅读理解应有三个层次:一是字面理解层,即读者仅仅理解言语作品的字面意义,如了解文章大意、细节、事件发生顺序、地点、人物特征和因果关系等;二是推论理解层,即读者根据文章的结构和自己的背景知识,从字里行间推测词义、文章目的、作者意图等;三是评价理解层,即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知识和语言能力,分析评价文章。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这三大层次互相交织,互相依归,没有鲜明的界线。
二、阅读应从儿童中来
(一)儿童本质的思考
儿童是谁?在教育史上,人们把儿童理解成自然人、生活人、探究者、社会人、艺术之子、天然的诗人、历史的孩子等。几乎每一种理解都是一把钥匙,都能打开神秘的儿童世界。实践其中任何一种理解,就意味着儿童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但同时也降低了儿童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呼吁“培养完整的人”,所以,儿童教育应该把儿童培养成完整的人。
完整儿童的发展具有这样的三个内在需求:一是人人都有的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审美需求等;二是儿童的天性,如好奇、活泼、好动、想象等;三是精神追求,如在文本、教师影响下产生的疑惑、移情、价值冲突等。正确认识儿童,从而为构建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二)“儿童阅读教学”的内涵
“儿童阅读教学”就是“以儿童为本”的阅读教学,它从儿童学习阅读的需要出发,不断唤醒、满足、转化儿童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实践方式,引发儿童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实现儿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儿童阅读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尊重上:一是尊重主体,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尊重兒童的主体地位,儿童才能享受学习的乐趣;二是尊重主动,课堂活动要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学生的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得以提高;三是尊重多样,每一位儿童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对知识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我们要尊重并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三、构建儿童阅读教学。引领儿童到学科中去
从儿童中来,就是教师的预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反映儿童的学习需求,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学情,随时去调整“预设”,真正做到因学设教,顺学而导。到学科中去,就是教学的内容要从学科角度出发,因时因地选择具有生长力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构建儿童阅读教学。
(一)儿童阅读教学,到学科中去
阅读能力就是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必须凭借文本这个中介物,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好阅读教学的价值,构建以“语用”为核心的言语训练场,让儿童在言语实践中学会言语。
1.梳理学科知识,确立学习目标
一个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是很丰富的。但是,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设计的单位时间里,我们既不能文本有什么价值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因此,文本解读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文本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诸多的教学价值中选择核心价值点进行教学目标定位。这样,就能发掘课文隐含的重要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儿童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2.勾连意旨与形式,实现文本感悟
阅读教学应以语言应用为主线,促进对文本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师应强化儿童对语言的表达特点及语言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习文本语言表达的方式,为儿童的言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着力言语应用,提升言语智慧
文本的语言是儿童感悟积累的原始资料库,言语的应用则是儿童运用资料库的材料进行交际、实践的过程,是“活化”的过程。
(二)儿童阅读教学,到儿童中去
1.让学引思,让儿童在自主学习中实现量的积累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能代劳;凡是学生做起来有困难的,教师也只能点拨,不能越俎代庖。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自主学习的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设计合作探究的环节,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交流文本,获得思维启迪,发展语言能力。
2.尊重多样,让儿童在个性学习中实现质的飞跃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他们的个性不同,生活经历和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在探究问题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学习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立足语文学科价值,遵循以儿童为本位,依据“从学科中来到学科中去”“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构建“让儿童围绕学科价值去做”的生本课堂、学科课堂,就一定能实现儿童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