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道德自律是德育重点

2018-11-30易然

中国德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圆圈教育者自律

马克思说过,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最难处理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身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人与他人的关系。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自由度看成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包含着所有你能够自由去做的事情,那么,我们拥有的生活资料(金钱、权利、时间等)越多,我们的圆圈就会越大,拥有的自由度也会越大。但是无论我们的圆圈大小如何,始终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圆圈与他人的圆圈碰撞、冲突时,该怎么办?在德育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教育行为实施的过程中,到底應当遵循哪一方的自由?是教育者一方的,还是被教育者一方的?

在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应当对“自由”进行深入解读。在中文里,“自由”一词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好理解,而如果我们用英文来解释就一目了然了,它有两层意思:freedom from和freedom to。第一层意思,freedom from,我把它称为形而下的自由,就是说我们从某种束缚中摆脱,从而获得自由。比如我们从封建统治中摆脱,从帝国主义的统治中摆脱,从父母的约束中摆脱,都属于形而下的自由。因为这些自由的得到只意味着一点:我不用再去做某事。第二层意思,freedom to。我把它称为形而上的自由,就是说当我不用去被迫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要去做什么。这就是我对自由的理解,而且我认为freedom to才是自由的本质,它也是我们当下最缺乏的东西。在我们的德育实践中,教育者应当知道,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是不道德、不应当去做的,而更应当让他们知道,自己应当去做什么。

什么是“自己应当去做什么”呢?这可以用马克思的话来解释,他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所谓自律,就是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思维,为自己立法,并按自己的意志去行动。要做到马克思笔下的自律,就需要调动我们形而上的自由。

道德依赖于理性的“善良意志”,而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教育者应当让学生明白,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一种责任。如前文中提到,自由并不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而是一种负担,如果我们希望从自由中获取益处,就必须学会自律。自律使人自觉选择道德行为,纠正不道德动机,在道德法庭上,自己充当起诉人和审判官,检查和审判自己的言行。

概括地说,自律就是自立、自行、自控。自立即自我“立法”,也即自我要求,它涉及道德认识、道德理想诸方面;自行即自我“行政”,也即自我锻炼、自觉践行,并养成道德行为习惯;自控即自我“司法”,也即自我评价、自我调控,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具体地说,自律就是自主思考、自我劝告、自我选择、自我修养、自我践行、自我克制、自我防御、自我督促、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塑造、自我判断、自我负责,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交往协作等能力。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道德、自由、自律的内涵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道德的本质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道德,那么,违反人的自由本质的东西显然是不道德的。从这种理解出发审视当代德育,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这样一个理念:德育的前提是人的精神自由,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必须是精神自由的个体,才能成为德育关系中的主体或客体。更要强调的是,对于受教育者,教育者不能对其实行精神专制,因为精神专制的实质是人类精神的他律,这是违背道德本质的德育。从这个前提出发,以促进人的道德进步为基本职责的德育,要实现这个任务,其根本途径只能是促进人的精神自由的发展。而伴随着人的精神自由的,必然是精神的多样性。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的丰富多彩,同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一样,也是自然而然的、值得赞美的。

目前,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德育实践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从作为人的本质上来看,首先,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存在,还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这是学生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征之一。其次,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现实可塑性的个体,学生的身心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根本源于其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最后,在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了德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所以,在德育实践中,教育者必须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由,但自由并不是没有边界的随心所欲,当你的自由妨碍到他人的自由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一些权衡和妥协,在这样不断与他人冲突、妥协、平衡的过程中,最终形成自身的道德自律和规范。这样的德育才能使学生在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去理解道德,最终实现道德自律。这同时也是对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从而最终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易然,海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 诗

读者热线:010-62027510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

猜你喜欢

圆圈教育者自律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新语
行为判断
行为判断
自律的力量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知耻自律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