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伪说理”走向“说理”

2018-11-30林晓研

中国德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交流过程教育

说理不仅是一种沟通方法,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依照一些研究者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说理是“师生双方对话,不是教师宣讲,不是师生自说自话,它必须以逻辑、说理交流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的说理,不仅需要满足说理在形式上的诸多要求,还应该顺应说理的本质与内涵。若非如此,教育中的“说理”就极有可能披着说理的外衣,转变成伪说理。

当前,伪说理的现象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并不少见。面对一些出现“状况”的学生,教师通常会与学生“聊一聊”。一般情况下,“聊一聊”的基本过程如下:教师先问学生几个问题(如最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为什么犯错误等)—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开始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解读,并不断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应该往哪里走等问题(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往往说得酣畅淋漓,而学生多处于沉默状态)—教师在聊天快结束时进行一些封闭性的发问(如听懂了没?学生的反应一般是点头)。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聊一聊”的过程运用了说理的形式,也就是“对话”。可是,在整个过程中,“对话”仅仅是表面的。从权力关系上讲,交流的主导权完全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配合者。这表现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不会主动提出问题,也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按照老师的提问,“配合”老师完成对话。笔者在田野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可以佐证这一点。因为学生与父母出现了矛盾,教师受父母之托与学生“聊一聊”。在长达近两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话语时间只有十分钟左右。而且,这十分钟,基本上是在回答教师的问题。剩下的时间,主要是教师在说道理,学生间歇性的点头表示“同意”。一些研究者认为,伪说理的主要特征是“你说我听”或“自说自话”的“单边对话”状态。

日常教育中的伪说理会产生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第一,从显性角度看,伪说理会使得观念之间的交流较为困难,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导致观念交流的失败,因为伪说理的实质是“灌输”。在形式性的说理中,学生能够察觉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言之,学生或采取“应付”的态度,“恭恭敬敬”,按照教师的引导,回答教师的问题。或采取“抵抗”的态度,全程基本上不发一词,只是简单地点头,或者机械地回答“是”“对”等词。无论学生采取哪一种态度,都说明这种交流存在诸多隔膜,难以打开学生的心扉。第二,从隐性角度看,说理本身是一个基于逻辑、证据等进行对话、沟通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征。可是,伪说理却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这些特性,因为它注重对话中的“权力关系”与主导权。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生活中无法与他人进行平等、有效的交流与交往。当学生处于较低的位置时,他可能会唯唯诺诺;而当学生处于较高的位置时,他可能会趾高气扬。这无论对于学生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诸多负面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伪说理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策略,以尽可能消解教育活动中的伪说理现象。伪说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从内隐的价值观念看,教师对于说理在理念上了解不足或者理解不够深刻。例如,说理指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需要讲道理。对于讲道理时应有的价值预设、师生地位、权力关系、证据意识、逻辑思维等,教师可能缺乏一个全面的了解或者深刻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在日常教育中真正践行说理。换言之,这导致教师走入伪说理的泥潭而不自知,甚至觉得自己很好地运用了说理这一方式。第二,从外显的具体方式来看,教师可能对于说理的技巧与方法掌握不足。一些教师对于说理之内涵、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是,在说理的操作上,却存在着不足。他们可能最开始会以说理的姿态与学生对话,并尝试着与学生沟通、交流,可是,在对话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话语较少的情况,逐渐变得不知所措,最终采取了自己最为熟知的“单边对话”。简言之,就是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说理。

基于这两点,笔者认为,为破解教育中的伪说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两個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教育工作需要具备说理的意识,并充分体悟说理的内涵,全面、深刻理解说理的精神实质,并以此为基础,培育学生对于说理的正确认知,并阅读相关的著作、研究,以拓展、加深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学习说理的技巧与方式,提升自己说理的能力。具体言之,首先,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气强硬的提问,容易令听者产生咄咄逼人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防卫和反感;语气温和的提问,可令听者卸下防备,产生亲近对方的感觉,从而营造好沟通的氛围。其次,转封闭式提问为开放性提问。封闭式的提问常常非A即B,以“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等选项供听者选择。如果教师在说理时采用开放式提问,使用“什么”“怎么”“为什么”等方式提问,给学生提供表达的余地,就能有效打开学生的心扉。如就某生上课睡觉的情况,封闭性提问为“你上课睡觉对不对”“你是不是不想学”;开放性提问为“你刚刚上课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做才能避免再次发生”等。

总之,教育生活中的伪说理现象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谨慎对待,并通过多种努力,充分发挥说理的作用。

【林晓研,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教师,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 诗

猜你喜欢

交流过程教育
如此交流,太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