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码江苏“枢纽经济”

2018-11-30王树华

决策 2018年7期
关键词:娄勤俭枢纽江苏

王树华

枢纽者,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城市为载体的枢纽之争成为当前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核心。

“如何发展枢纽经济”,是江苏近一段时间以来被热议的话题。

4月28日,在江苏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5月2日,娄勤俭率沿江八市市委书记,就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行调研。调研中,他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总部经济等,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6月1日,在三省一市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娄勤俭强调着眼于未来空间,江苏要扬通江达海之长,全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省委书记多次提及枢纽经济的背后,是江苏在新一轮发展中把发展枢纽经济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牛鼻子”的战略决策与全局谋划。娄勤俭认为,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是创新驱动,最主要的是建立現代化的经济体系,最迫切的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枢纽经济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机遇?当前各地发展枢纽经济的竞争态势如何?江苏发展枢纽经济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又在哪里?

什么是枢纽经济

或许,很多人对枢纽经济还有些陌生,但对交通枢纽、物流枢纽这些和枢纽经济息息相关词汇耳熟能详。

枢纽经济概念是近几年由物流学界提出的,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汪鸣对其作出了比较全面的诠释。一般认为,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运输枢纽、物流枢纽、信息枢纽等各类要素集聚载体和平台,按照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运行规律,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手段,推动人才、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枢纽地区集聚,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价值创造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根据枢纽型经济发展规律,枢纽经济的最终形成必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的交通枢纽型经济。这一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依托区域自身区位优势,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的集散、交流。一般而言,交通发达、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在发展交通枢纽型经济方面具有天然的先发优势。

第二阶段是以要素集聚为表征的经济枢纽。这一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通过塑造区域特色和优势吸引人才、信息、技术等各类比较高级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区域,进而使本地区逐步发展成为各种生产要素集聚的高地。其中,综合性、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是形成经济枢纽的关键支撑。经济枢纽对周边区域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持续不断的要素集聚,使得经济枢纽城市及周边地区逐步形成一个分工协作的经济带或经济圈。

在第三阶段,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物流、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跨领域、跨产业融合不断加速。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趋势下,交通运输也在加快转型升级,以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在这一阶段,交通枢纽不仅仅是客货流中转和集聚的场所,也是各种资源要素高效流转的平台,更是交通运输与关联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依托。

南京大学长江产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柳认为,“枢纽经济以发达的交通为基础,具有强烈的集聚功能。枢纽经济模式下,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五大要素流将在本地区集散,促进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将衍生出临空经济产业、临港经济产业等新产业类型以及跨境贸易、口岸服务等新型服务功能,必将为地区现代产业体系重构和创新注入新内涵,进而成为一个地区的新增长极。”

新一轮区域枢纽之争

枢纽者,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物流枢纽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城市为载体的枢纽之争成为当前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核心。

中部国家中心城市郑州长期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主枢纽城市,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自2016年以来,郑州加快建设国际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一批地区性枢纽,全面推进“米”字形高铁网建设,有序推进“四纵六横”货运干线铁路网和城际铁路网建设,完善内联外通高速公路网。2017年2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首次明确郑州是全国十二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通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提升郑州的国际人员往来、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助力郑州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为郑州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我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陕西既承启东西又连接南北,具有发展枢纽经济的优越条件。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大格局下,陕西省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2018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促进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设计规划,未来陕西省将以强化枢纽省份建设为着力点,以“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发展格局,加快完善 “2367”高速公路网、“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关中城际铁路网建设。同时,按照“一核多极”的布局,陕西全力做强大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做大宝鸡、榆林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龙头带动、多点支撑、梯级辐射的枢纽体系,支撑构筑多层次的枢纽经济发展新高地。

再看西部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以国际铁路港、国际航空港、陆上物流服务网络、航空物流服务网络、航空客运服务网络为主的“两港三网”,枢纽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枢纽经济正在强势崛起。在发展枢纽经济方面,成都也有明确的规划与目标。按照2016年9月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成都将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畅通西部、联接全国、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可以说,一些省市先行以枢纽经济为抓手,塑造城市经济发展新模式,正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以我为主”的江苏落地之策

纵观各个城市发展枢纽经济路线图,抓住交通建设这个“牛鼻子”似乎已是共识。而在江苏,迈入大交通时代,又该如何抢占新一轮枢纽经济竞争制高点?

娄勤俭在4月28日举行的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深刻阐述了江苏枢纽经济概念:“要在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上解放思想,着力破解‘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发展粗放等突出短板問题,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枢纽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枢纽经济,建设枢纽是基础和前提。为此,娄勤俭多次在公开场合把脉问诊江苏交通,并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科学规划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行动源自最为迫切的现实。江苏交通虽然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但也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短板就在铁路上。

一直以来,苏南“有路无网”,虽有沪宁城际、京沪高铁等铁路干线,但均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苏北苏中“无路无网”,除徐州外,江苏长江以北多达七个地级市尚未开行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铁路线;铁路过江通道也是严重不足,目前仅有南京长江大桥和大胜关大桥两处铁路过江通道,交通已成为“发展之短”。

从铁路里程来看,江苏全省铁路2791公里,其中高铁只有846公里,里程和密度在全国的排名都较为靠后,苏南、苏中、苏北有不少市县在上一轮高铁规划中未能“乘得东风”,这显然与全国第二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此外,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南京的城市首位度较低,需要通过打造南京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南京交通首位度,进而支撑南京的城市首位度提升。

截至目前,南京往上海、杭州、合肥、安庆方向已经开行高铁,南京南站也已成为中国最繁忙的铁路站点之一。然而,往北看,目前仅有京沪高铁可达北京,往西北方向前往郑州、西安必须经过徐州,往东北方向到青岛、大连,同样要经徐州,并绕行济南。反观邻居安徽省会合肥,近年来正全力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

实际上,娄勤俭提出“以我为主”发展理念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发展自主性;二是紧扣国家战略谋划建设,增强发展主动性;三是通过“适度超前”、“统筹布局”,增强发展的前瞻性。这高度契合了江苏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来看,江苏沿江高铁、跨江通道、省际铁路顺利推进,关节点一旦打通,天堑变通途,“短板”变“长板”,苏中苏北发展必将呈现磅礴之势,长三角的发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延伸。

5月18日,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已由原来的70亿元猛增至1200亿元,给江苏铁路建设带来“加速度”。这个“大手笔”被认为江苏争夺枢纽经济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关键一招”。业界普遍认为,江苏发展枢纽经济,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区域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娄勤俭枢纽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枢纽的力量
数读江苏
江苏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娄勤俭在铜川市宜君县调研时强调确保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两促进
娄勤俭: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
娄勤俭在安康市调研时强调精准施策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善于抓枢纽的指挥艺术——析直罗镇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