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亩均论英雄”的浙江路径

2018-11-30陈文文

决策 2018年7期
关键词:规上亩产效益

陈文文

过去,亩产是农业术语;今后,“亩产”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新潮流。不再简单地以经济总量算笼统账,而是算亩均投资、亩均产出等精细账。

不以规模定标准,而以“亩均论英雄”。浙江将“亩均论英雄”作为经济发展新逻辑,吹响向高质量发展进军的冲锋号。自2018年初发布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后。5月29日,浙江召开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会议,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誓将这一改革进行到底。

过去,亩产是农业术语;今后,“亩产”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新潮流。不再简单地以经济总量算笼统账,而是算亩均投资、亩均产出等精细账;让更多“优等生”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享受“VIP”待遇;从部分地区和企业扩面为县域、工业企业“全覆盖”。目的只有一个——让浙江出现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浙江贯彻“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论的重要实践。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一改革旨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速实现企业、产业、区域动力变革。

逼出寸土寸金

对浙江而言,“亩均论英雄”并非一个新生现象,基层探索和试点推广已有十余年。

2006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不断探索完善“亩均论英雄”的导向、评价、激励、约束机制。2013年,浙江省政府在海宁开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并于2014年向24个县(市、区)推广。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面对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依然紧缺的现实,如何打破资源要素的“天花板”制约?消除经济发展“成长的烦恼”?成为摆在浙江高质量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

“归根结底就是紧紧抓住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个‘牛鼻子,大力推动‘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认为。为此,浙江建立健全“亩产效益”导向评价机制,全面开展企业综合评价。

具体来说,是以县(市、区)为主体,形成导向清晰、指标规范、权重合理、分类分档、结果公示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六项指标为主;规上服务业企业以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等指标为主。在此基础上,推进产业和区域综合评价,对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31个制造业以及各级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园区和制造类特色小镇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初步建成省、市、县、平台、企业五级“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汇聚浙江全省综合评价数据,按主题、部门、地区进行分类分级公开共享。

两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浙江人均耕地面积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省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十三五”新增用能空间非常有限。但纵观近年来全省亩均产出、单位能耗产出、单位排放产出等数据,却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2017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亩均税收21.6万元、亩均增加值103.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1.6万元/人。实践证明,“亩均论英雄”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亩均论英雄”还是一个倒逼机制。倒逼亩均效益不高的企业,必须加快通过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途径寻找发展新路径。

长期以来,宁波市中迪鞋业有限公司,单位资源占用产出不高。“亩均论英雄”文件一出台,公司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想方设法提质增效。2017年,中迪鞋业亩均工业产值增长至329万元,亩均利税增长至31.7万元,和4年前相比,增长了近一倍。

在浙江“亩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中,A类优先发展,B类鼓励提升,C类监管调控,D类落后整治。这犹如一年一度的“体检”,“尺子”一量,谁好谁差便一目了然,没有企业希望自己是C类和D类。这两类不仅排污费上涨,贷款和用电都会受到限制。倒逼之下,企业明显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亩产效益提高十法”

前不久,温州市苍南县8宗“标准地”完成出让,在土地公告中,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这两项指标赫然在列。从2018年起,带着亩均指标拍卖工业用地将是“新常态”。也就是说,从企业拿到土地的第一天起,就要算亩均产出这笔账。同时政府导向鲜明:谁亩产效益高,要素就向谁集聚。

在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導意见中,便有一条“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的原则。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将与市、县(市、区)亩产效益绩效挂钩。这就意味着,只有亩产效益高的企业才能得到政策倾斜,要素倾斜的激励作用将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3.6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后,A类企业有7885家,占规上企业21%,用地占29%,实际税收贡献占60%。

这根指挥棒也搅动了存量土地的高质量盘活。衢州市龙游县有一块70亩的土地,3幢厂房和1幢办公楼空置,3年多来一直没投产。为避免再次出现占用资源无效益的情况,当地新引进的企业在项目签约的同时,还签了一份亩均税收承诺书,承诺两年内达到省定亩均税收标准,并分别递交了百万元的“亩产履约保证金”。平湖市曾关停淘汰某能源公司,腾退80亩低效用地,引进的浙江传化天松新材料有限公司,将亩均销售收入由原来的400万元增加到1558.2万元,亩均税收从原来的23.6万元增加到62.5万元。

为高起点打好改革组合拳,高效能推广提高亩均效益。5月29日上午,在浙江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布了“亩产效益提高十法”。

一是腾笼换鸟法。将原来低效土地和厂房,通过腾笼换鸟方式招引高产出项目和企业。二是机器换人法。通过实施“机器人+”“数字化+”“ 联网+”,进行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建立先进智能制造方式。

三是空间换地法。空间换地就是坚持向天空要空间,向地下要空间,实施“零土地”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建筑容积率和空间利用效率。四是电商换市法。电商换市已从简单的上网卖东西,升级为借助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五是品牌增值法。实施“三名”工程,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六是兼并提效法。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开展跨境并购和国内产业并购”,实现企业增效益、政府增税源增税收的良好局面。七是管理增效法。通过整合创新组织架构、财务制度、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链条,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发挥协同效应,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

八是循环利用法。将废品变为可利用材料,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降低企业成本,极大地提升企业效益。九是设计赋值法。充分运用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赋予产品新价值。十是新品迭代法。加快新产品研发,推进产品迭代升级。

英雄出自创新

在每一年的“亩均论英雄”榜单上,创新型企业居多。

“这是我们的KPI考场。”一位企业负责人说道,“亩均论英雄”的背后是激励企业创新,不断提高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告别过去“摊大饼”式的粗放增长方式。

杭州市滨江区在全省“亩均论英雄”榜单中排名第一,靠的也是创新。这片土地上集聚了网易、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等高新技术企业,一个个专利、一项项创新,让滨江实现了土地等资源要素利用的最大化。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96%的滨江区,对亩均不达标的项目,坚持先孵化再供地。“我们力争每一宗产业用地都能成就一家上市公司。”滨江区政府负责人5月29日在大会发言时表示。

从2017年开始,浙江统一新增全员劳动生产率、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两个指标,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加强技术、管理、制造方式、商业模式等创新,加快亩产效益提档升级。2017年以来,全省减免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28.5亿元,征收企业差别化电价、水价、排污费合计2.56亿元,全部用于支持企業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到2020年,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目标是:要走在全国前列,区域“亩均效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27万元/亩、27万元/人·年、120万元/亩,全面实现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效企业出清。

创新正是提升亩产效益的根本动力。土地、能源、环境容量较为紧缺的现实下,创新资源越来越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要素。

“企业要争先向创新要产能要效益。”浙江万豪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模具设计师潘勇说,企业规模不大、占地不多,却有一个独立研发部门,二三十人团队,主要研发方向是汽车内外饰件的开发和设计。“研发能力,最终决定着企业订单多少、利润高低。”

“亩均论英雄”引导区域、产业、企业提高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让浙江有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

放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来看,很多迹象显示,这并不单单是浙江一个省在“自嗨”,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已经选择了“跟牌”。比如上海推出了“亩产+创新”综合评价体系,以“亩产论英雄”成江苏开发区新追求,重庆招商引资设立“亩产准入门槛”……而浙江大手笔、大动作、大力度的推广“亩产论英雄”全局实验,有望成为全国推广的经验。

(作者单位:浙江日报)

猜你喜欢

规上亩产效益
数字说话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