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之间,觅得阅读教学价值

2018-11-30王万致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线索主题阅读体验

王万致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写联动,以读写联动为主线,在“回归核心价值点”“发掘读写训练点”“设计读写联动点”“盘活拓展延伸点”上谋求突破,使“读”“写”联系紧密,发挥最佳联动效应。

【关键词】主题阅读 读写联动 体验 线索

读与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积累,写是运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分离”现象,不仅割裂了作为母语读写天然相亲的血脉联系,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而且不利于学生阅读力、思考力与表达力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写联动,实现“读写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应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

课题“基于主题阅读的‘读写联动课型实践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以读写联动为主线,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点学科核心素养上谋求突破,力图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让内容理解、情感体验、语言发展、思维训练、想象豐富等达到和谐共振、水乳交融的境界,使“读”与“写”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发挥出最佳的联动效应。

课文的学习,即用一些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获得语言,规范语言,借助语言在大脑中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笔者将结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一文,具体谈谈如何在读写之间觅得阅读教学价值点。

一、文以传情,觅得表达思想的范例

《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课文描述“我”(指课文作者)因为外祖母去世忧伤不已,后来通过爸爸的一席话得到启示,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一)作者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1.呈现道理的方式。写作的根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创造。学生在行文时偏爱讲大道理,离生活很远,隐藏情感,无法与读者产生共鸣。只有把道理用具体的事例,生活体验呈现出来,以有形之物的实展现无形之物的虚,虚实相辉映,鲜活灵动,才能打动读者。《和时间赛跑》一文将哲理置于生活的万象中去检验,处处都会让人感觉时间的流逝,心生紧张之感、紧迫之感,心跳都会随之加快。这是在读其他文本时所没有的,文本如何表现这种紧迫之感,就是学生最需要学习、模仿、运用的部分。

2.情感世界的发展。看文中的“我”刚开始对时间逝去的悲伤、迷茫、不解,到后来用一种奔跑的阳光心态赢过了时间。这种随着心态的变化,对某一事物也发生态度上变化的写法,在很多文章中也有,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炼情

1.氛围和感受共创训练。阅读时酝酿的氛围是很好的写作触发点,可以训练学写“痛苦或忧伤”情感的表达。文中情感的发源点是外祖母的离世给童年时的作者带来无比的忧伤。作者写:“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细致的笔法使痛苦的情感直抵读者心底。细节描写往往能打动人,这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方法。读过文本中这样的句子,学生能感同身受,知道用具象的事物来承载抽象的情感。

2.思考与议论合一训练。引导学生联系时间、生命、人生这些主题词,发表属于自己的观点,围绕主题性的探讨来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对主题问题的讨论:文中爸爸是怎样理解问题的,爸爸对时间概念的议论,落脚点在今天和明天,未来的思考;“我”引用名言来表达以及与时间赛跑的行动和态度;文本外,学生的思考又会是怎样的?可以学习爸爸和作者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二、文以审美,觅得运用语言的范例

(一)体会作者行文的语言特色

1.名言俗语的妙用。课文中这样写: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些句子在文本中的引用水到渠成,毫不牵强,点明了主旨,突出了主题。

2.质朴纯真的文风。作者就像拉家常一样,向读者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没有按照时间的发展,也没有人和事的发展,是一段心路历程。作者由此及彼,娓娓而谈,将生活的片段组合在一起,自然地唤起人们内心的触动。人在一个成长阶段,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就像作者要承受外祖母的离世。

(二)凭借文本定向学练

1.学得与习得的转化训练。和时间有关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诗句都很多,抓住这一点来设计教学,以名言名句积累加深理解文意,进一步认识时间的特点。在文中引用名言,会让学生悟得更透彻,这是语文的核心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时间玄妙,来自科学领域:牛顿认为时间绝对永恒;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自文学领域:李白的“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白代之过客”。而作者和《夸父逐日》里的后羿一样追赶太阳,更有“头悬梁”“锥刺股”“圆木为枕”的追赶方式。古今中外,人们对时间的态度是一样的,真理是永恒的。阅读让我们变得深刻,有了思想,何愁文思枯竭,笔下艰难?

2.仿写和续写并举训练。通过仿写和续写事例,对课文的内容加以补充。文中作者体会时间有两个具体的事例,一是太阳落山,今天和明天的太阳不一样;二是鸟儿飞上天空,今天和明天的路线,鸟儿不一样。事例验证了爸爸说的道理:“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爸爸的话,以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怎样化抽象的时间概念为学生能理解的感性认识呢?在训练中,让学生用紧扣文本,循序渐进的方法,无痕衔接,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文句阅读的理解。

三、文以练能,觅得语文训练的范例

就语文工具性的属性而言,语文学科属于侧重于技能,技巧培养的应用型学科,只有通过集中学习语文知识,才能培养语文能力。

(一)领悟阅读中的逻辑因素

1.主题阅读的交点是思维共性。《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从题目上就能明确“时间”这个主题,与时间紧密相连的“珍惜时间”“生命的体验”“人的成长”这三个更深层次的内涵,却没有说破。领悟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子,对于“时间”这一无形的事物,都是一个抽象概念。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时时刻刻发生着,流逝着。人们因地、因时、因境的不同,对时间的感悟也会不同。“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以问题牵出思考,提炼出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倘若单单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而“以文带文”正好填补了这个不足。而带入的文,一般是在内容、文本、语言结构等方面与课文有契合度,才能有学法迁移或写法迁移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习作表达。

2.篇章的逻辑体现在构段。文中作者表达出的情感变化是明显的,这也反映了作者精神世界的成长,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这条线索是:持续的痛苦忧伤——可怕,说不出的滋味(迷惘)——着急,悲伤——快乐——受益无穷。这条线索又对应着事情的发展:外祖母离世——不懂永远回不来的事实——事物变化中体会时间过得飞快——追赶时间的游戏——在成功的体验里收获。

(二)读写同步重练达运思

1.比较阅读,助主题概念的提炼。“读为基础”“读中学写”,是强调阅读鉴赏中悟透写法的必要性。领悟写法,可以由一篇入手,也可以两三篇放到一块儿比较阅读。这样的课,可以每课时读一篇文章,写一個片段;也可以两节课读两篇文章,写一篇文章。如,教师以文带文,在学完《和时间赛跑》之后,引入名家朱自清的同主题美文片段《匆匆》,让学生将学法延伸课外,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语言的美感和“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

2.梳理线索,保持文脉畅通。引导学生建立“提纲意识”“线索意识”,学习《和时间赛跑》以心理和感情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的思维脉络。了解其他线索特征明显的文章,通过构段线索帮助阅读,理清文章的层次与思路,理解含义丰富的文本,进行归纳总结,完善此类知识的认知系统,增加学生的写作自信。

本文只对三方面教学价值进行了探讨,而《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点是很多的。语言运用方面:在语境中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在写作方法上:用人物对话讲明一件事,一个道理;采用时间、时空推移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阅读领悟方面:通过读文,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间……这些都能为学生建立清晰的读写思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语文教材中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积累、模仿的优秀范本,都有潜在的教学价值。“咬住语言文字不放松”,灵活运用,多维提升。读写联动,不仅读出美,而且知其所以美,读中悟出表达技巧,再在写(说)的拓展中迁移运用,切实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让阅读成为写作的一泉活水,成为知识的发酵剂。无障碍的读写联动,将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线索主题阅读体验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
统整 比较 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