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启蒙:数学课堂的又一道风景
2018-11-30杨莉
杨莉
【摘要】伴随着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商成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或缺的能力及素养。但是相比较“双商教育”,财商教育在我国并未全面发展并普及。鉴于此现状,“张齐华名师工作室”潜心研究,创新设计了《肯德基定价的秘密》一课,张老师尝试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与财商有关的基本财务知识,从而为学生打开一扇用数学的视角解析财商之窗,感受成本、差异定价等金融术语及知识,进而培养健康理财文化、引导儿童科学消费、丰富儿童理财体验。诚然,财商的启蒙与培养,更应该是跨学科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多元化、综合化、生活化的目标。
【关键词】财商 财商教育 财商启蒙
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起主要作用的数学素养,“张齐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自主研发、大胆尝试,设计出一系列内容新颖、趣味性强的拓展课程。
其中《肯德基定价的秘密》一课,教师从学生们最爱吃的汉堡引入,引导学生猜测分析肯德基的汉堡是如何定价的。接着让学生去体会消费心理:你会取了优惠券再去买汉堡吗?讨论后得出:每个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协助学生建立分析的关键概念。在引导学生去猜测利润最大化的定价方案,并且假设一组具体数据,让学生动手计算后,比较哪种方案利润最大,从而证实自己的猜测。最后归纳总结,并应用来分析其他三级价格歧视问题(比如第二件半价、特定时段打折等),进行拓展应用。
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猜想—证明”科学研究范式,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调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快乐。更别致的是,这样一节数学课,也积极渗透及培养了学生的“财商”。
财商,是人们认识和创造财富,以及驾驭和应用财富的能力。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学生所承载的经济背景日新月异。但是,和智商、情商同等重要的财商教育在我国远不如国外来得深入及普及,未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我们尝试利用数学课为平台与抓手,为学生开设“财商小课堂”,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的财商素养。
一、财商解析: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综合能力
财商:本意是“金融智商”,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赚钱、理财的潜力和能力。该词最早是由罗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他认为,财商是理财的智慧,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
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或缺的能力及素养。智商(IQ)反映人作为“自然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EQ)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FQ)则是人作为“经济生物”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金融触角在生活领域中的延伸和拓展,对财富使用者的财商素养和能力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财商成为当下社会人工作与生活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对一个人各方面的发展也越发举足轻重。
二、财商教育:数学知识与理财能力的有机融合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财商教育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理财观念、理财能力、创富欲望和事业潜能。
据研究,5~12岁是儿童财商教育的关键期。在犹太人的教育中,财商教育是他们最重要的启蒙教育之一。美国关于青少年财商教育开始得最早,且体系最为完善。其包含了家庭教育中父母“从3岁就开始的幸福人生计划”、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与课程内容和活动的学校教育、从政府层面给予的组织保障和财力保障等。而英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也都十分重视国民早期财商教育,都不同程度地从金融理解力、金融胜任力以及金融责任感等方面,独立、系统、全面地组织开展财商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教育中应试教育氛围较浓,重视学生的智商培养、学科性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财商教育较少涉及。这也导致了不少人在理财方面相对滞后,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和应有的理财能力。目前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从而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我们团队试图思考如何根据儿童的心智发育特点及生活经验基础,将数学知识与财商启蒙有机融合,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财技巧。让学生主动意识到财商的意义,切实提高学生的真实社会生存能力与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最终,将其内化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及理财能力,适应当前商品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课堂点击:数学课堂如何巧妙浸润财商
中国人由于受传统文化“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同时大部分国人的投资理财等财商方面的知识普遍较为匮乏,这些都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财商方面的知识几乎为空白。在《肯德基定价的秘密》一课中,张老师尝试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与财商有关的基本财务知识,从而为学生打开一扇用数学的视角解析财商之窗,感受成本、差异定价等金融术语及知识,初步渗透有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財商知识的启蒙,培养健康理财文化。
美国的财商教育对儿童的财商知识有着较为细致的划分:3~5岁能辨别并辨认币值,了解金钱所能购买的相对应的物品,并且知道金钱从何而来;6~10岁则需要学会数钱、会在超市及商场看价格牌,并合理储蓄,制定自己的收支计划,合理规划自己的金钱等;11~12岁要能从广告中寻找真实信息,懂得银行中的一些金融术语,并能够正确使用。
与国外相比,我国学生财商的形成与提高主要依托基础课程。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元角分》单元及综合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帮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以及所对应的简单货币换算和付钱、找钱等知识。通过开设虚拟的小小商店的活动,帮助学生再次巩固这方面的知识。以及中高年级数学题中的储蓄利息、打折等,都是财商启蒙潜移默化的培养形式。
我们团队成员都认为,这样的财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财商启蒙教育一个基本核心要素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金融及理财知识。
在《肯德基定价的秘密》中,张老师一开始就抛出了“看到这款汉堡定价17元,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中就有学生感受到了成本、利润、人工费用等这些与金融相关的知识。
如果说以上只是对学生财商水平的初探,那么接下来的“数据推演,深究定价”则是对金融知识更加生动的解读。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汉堡的成本是5元。现在三名同学都想买,分别出了12元、11元和10元的价格。如果你是老板,要想利益最大化,该如何定价?”这个问题的设置,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数学解决问题的范畴。学生要考虑消费者的人群经济购买力、销售者的利润如何最大化。如何才能够将所有消费人群进行有效区分。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演算推理中、对比结论中,学生对于平时司空见惯的一个消费行为,对于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汉堡价格的认识,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认知,从而实现了财商知识的初步启蒙。
2.理财策略的渗透,引导儿童科学消费
目前很多小学生对于自己的零花钱不能很好地规划使用,更不知道如何有效区分民生必需品的“需要”和非必需品的“想要”之间的不同,没有养成较为健康的消费习惯。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前提下,为学生渗透一些必要的理财和金融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张肯德基的优惠券,通常我们学生只会想着用或者不用。而通过本课,张老师带领学生们如抽丝剥茧般,解开了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的营销策略和模式。张老师创设了“100人中,如果定价10元则都能接受;如果把定价提高到15元时,则只有60人能接受。那么,此情况下,该如何定价?”这一个实验模拟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学问题,但实际则隐藏着诸多复杂的金融知识。学生需要将自己从消费者的角色转换为营销者。如何既能够用较高的价格让其中的60人购买,从而又让另外的40人也能够成为消费者?思想交流碰撞中,实行“差异定价”的策略,即推广优惠券的营销手段就这么自然生成于我们学生的智慧中。
而接下来学生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还发现了我们生活中诸多的“差异定价”:诸如第二杯半价、周二五折等。这些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广告推销,实则是商家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种营销策略与手段。对此的认识,一方面能够促使我们更加地理性消费,另外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具备初步的金融营销知识。
3.财商培养的多元,丰富儿童理财体验
财商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化的教育活动,财商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日后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生活,能够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创造财富。因此,学校财商课程要基于生活,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着眼于实践意识养成的生态课堂。本课,张老师就是以学生身边最普通的“肯德基汉堡”作为切入口,自然过渡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优惠券”。这些都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地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对比、深入思考,围绕“差异定价”这一核心知识点,进而适度渗透了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金融知识和策略。
当然,理财是一种综合能力,为了更好地丰富和培养儿童的财商,我们的课堂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可以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开设模拟商店、银行等,还可以安排角色扮演,让他们感受当老板、推销员、会计等,从而让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分析身边理财问题里的数量信息、变化趋势,从而做到理性表述。
四、提升感悟:课堂内外多重载体
财商的启蒙与培养不仅依托于数学课堂,更应该是跨學科的大教育观,如金融知识与语言、品德等课程的相互兼容,让学生对财商的体会更加丰富;不仅需要依托于课堂,更需要尝试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理财经验,实现多元化、综合化、生活化的目标;不仅需要依托于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协作起来,要能够请进来、走出去,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财商的启蒙与培养,并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如何花钱与赚钱,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认识金钱,增强学生的财商意识,提高学生的财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自我管理、规划未来和人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培养令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