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8-11-30翁佳华
翁佳华,梁 静
(1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福建 福州 350001)(2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3)
城市立体绿化在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美化城市生态景观、改善集水排水问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立体绿化对设计、施工、管理、养护等方面要求较高,传统绿化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从而导致立体绿化的推广和发展受到了制约。标准化具有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开展立体绿化标准化研究对保障福建省立体绿化工程质量,提高绿化管养水平,提升绿化生态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标准化角度对城市立体绿化进行了探索研究,分析了立体绿化标准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推进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建设,引领城市园林景观效果的提档升级。
1 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现状
1.1 政策支持
近年来福建省相继出台了推动立体绿化发展的相关文件。2014年,福建省住建厅下发的《福建省实施城市立体绿化暂行办法》鼓励实施立体绿化,明确了应实施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的范围。文件同时鼓励开展立体绿化相关科学研究,开展相关标准、规范和导则等编制,对推动立体绿化相关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2015年,福州市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福建省实施城市立体绿化暂行办法>有关规划管理意见》,要求设计单位在总平面规划方案中应提供屋面绿化率指标,在建筑施工图中明确屋面绿化及垂直绿化内容,并在有关技术指标图表中明确屋面绿化面积。目前,福州市已将立体绿化项目列入每年宜居环境建设行动项目中,政府也加大了相关方面的扶持力度。[1]
1.2 应用实践
(1)屋顶绿化:屋顶绿化是近年来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2009年,福州市茶亭公园改扩建工程利用茶亭古街地下商场的屋顶建成了当时全国面积最大的屋顶花园。青运会配套项目奥体阳光花园共实施了约1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成为第一届全国青运会上的亮丽风景线,让八方来客感受到了生态福州的景象。2017年,福州市园林部门负责建设的花海公园屋顶绿化工程,施工时采用种植盘在屋顶成片铺设,容器内种植较耐寒、耐旱的红趾草和绿趾草,后期可以形成双色绿毯的效果,在高处或远处观看,景观效果尤好。福州飞凤山公园管理处屋顶绿化在大面积铺设容器的基础上,还增加使用了防腐木种植池,池内种植多种景观乔灌木等植物,再结合防腐木游步道、廊架以及凳子等园林小品,形成一个带有休憩游赏功能且具备视觉层次感的缤纷花园景观。此外,福州市各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为市民提供了家庭屋顶绿化技术问题咨询服务,鼓励居民自行对自家阳台、楼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屋顶绿化。
(2)垂直绿化:厦门市持续推动垂直绿化建设,全市主要道路的人行天桥、BRT桥墩、高架桥处处皆景。同时,通过在护坡、挡墙、桥墩等处种植炮仗花、三角梅、迎春花等开花藤本植物,垂直绿化美化效果明显,成为厦门市重要的景观特色之一。泉州市的桥柱、桥体绿化植物多应用爬山虎、三角梅、常春藤,种植形式一般采用种植槽攀爬或垂挂,如西福立交高架桥和东海立交桥种植爬山虎,儿童医院人行天桥悬挂鲜花等。垂直绿化应用形式较为单一,有条件的桥区可采取攀援、种植槽、悬挂花器、花球点缀等多种绿化方式,来全方位地改善立交桥的立面环境。[2-3]福州垂直绿化一般采用爬山虎、紫藤等藤本植物,这些植物大都有吸盘、触角等攀缘性器官,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较广的覆盖性、耐热耐辐射等特性,便于培植和管理,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景观生态质量,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开拓绿化面积。城区各路段高架桥、互通及过街人行天桥等近150公里的桥面上加设玻璃钢花箱种满三角梅,满城红花已成为福州市的新名片。未来福州市将根据不同场地的地理条件及实际需求,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空间成本、资源成本等多重元素,制定科学成熟的立体绿化方案,全面打造福州城市立体绿化。
2 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标准化分析
2.1 标准匮乏,无法满足需求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立体绿化制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只零星见于其他园林绿化标准中。据初步统计,已发布实施的相关国家标准有3项,行业标准有6项,福建省地方标准有2项(详见表1)。
表1 城市立体绿化相关标准
2010年,福建省发布了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对福建省垂直绿化发展做了指引。从细分领域看,省内尚没有针对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的各个环节的专项标准。可见,福建省立体绿化标准非常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立体绿化行业需要。
2.2 现行标准标龄过长
从表1列出的标准清单来看,与立体绿化相关的标准大部分标龄都在10年以上,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垂直绿化技术规范》发布于2010年,距今已有8年时间。为了推进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工作,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福建省住建厅于2014年6月制定了《福建省实施城市立体绿化暂行办法》,但目前并没有发布配套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福建省立体绿化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对标准有着新的需求,现行实施的标准难以满足城市立体绿化的快速发展需要,无法解决当前立体绿化建设中碰到的问题。
2.3 标准化意识淡薄
就目前的立体绿化行业来看,标准化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立体绿化从业人员的意识中。规划上,常见借用或套用其他领域的规划标准,不能贴近城市立体绿化规划需求;设计上,生搬硬套普通绿地的设计规范,没有在立体空间上做出设计创新;施工上,仍大量存在“经验代替标准”的现象,施工粗放,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养护上,没有针对本地气候特点量身定做的标准,从业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摸索试错。
2.4 尚未形成标准体系
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立体绿化标准体系,标准内容间孤立存在,立体绿化工程的上游、中游、下游无法有效协调衔接,特别是现有的相关标准主要集中于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缺少专门的养护标准,以至于一部分立体绿化工程没有取得常态化、长效化的绿化效果。此外,缺少权威统一的立体绿化评价标准,立体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环节工作效果不能比较,横向上各过程间不能品评优劣,纵向上无法界定各环节的价值和责任。评价标准的缺失导致优秀的绿化项目被埋没,得不到广泛关注,无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阻碍了立体绿化行业的发展。
3 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标准化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加快标准制订,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发展情况良好,政策的支持力度大,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案例,但也存在与蓬勃发展的城市立体绿化不相匹配的矛盾,立体绿化相关标准数量缺乏,结构不完善、年代久远、覆盖范围较小、标准影响力不足。因此,应加大力度制定城市立体绿化系列标准,填补城市立体绿化领域标准的空白。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调研从业企业和一线工人,征求专家意见,使标准能够迅速落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景观效果,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同时培育发展立体绿化团体标准,鼓励企业组建立体绿化标准联盟,合作研究共同制定立体绿化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
3.2 科学构建标准体系,落实长效机制
遵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符合福建省气候特点的构建原则,从基础标准、规划标准、设计标准、施工标准、养护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六个方面构建标准体系框架(详见图1),并根据体系框架,分批次、分主次地开展标准制定工作,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立体绿化标准体系。同时,制定城市立体绿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间标准化的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路径、保障措施等,向从业企业和人员介绍推广,用激励手段动员相关企业积极参与,为标准体系的升级完善提供动力,形成以标准化助力立体绿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3.3 梳理重要标准,解决迫切需求
分析城市立体绿化的标准化需求,识别标准化对象,梳理出当前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领域重要标准清单(详见表2),同时采取“立项一批、制定一批、发布一批”的方法,稳步推进标准制定工作。
表2 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重要标准清单
可制定《城市立体绿化术语》《城市立体绿化图例图示规范》等基础标准,作为其他立体绿化标准的基础文件。
可制定《城市立体绿化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规划标准,提前对城市绿化建设布局进行规划,既满足城市绿化要求,又合理利用城市空间。
图1 福建省城市立体绿化标准体系框架图
可制定《城市立体绿化设计规范》等设计标准,规范地形地貌、植物配置、小品搭配、附属设施等方面要求,保证立体绿化景观和谐地融入整体环境。
可制定《城市立体绿化养护管理规范》等养护标准,对成熟优秀的养护经验进行总结概括,系统地梳理养护流程,巩固提高绿化景观效果。
可制定《城市立体绿化景观评价标准》等评价标准,对立体绿化的景观效果进行评估,有效界定各环节的景观价值和比重,提升城市立体绿化景观质量和效率。
可制定《城市立体绿化养护管理规范》标准,通过对成熟优秀养护经验的总结概括,全面系统地梳理养护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投入,巩固提高绿化景观效果,方便各个立体绿化工程的横向比较及改进,使得养护效果长效化常态化,是整个城市立体绿化标准体系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