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研究
2018-11-30刘曙光尚英仕
刘曙光,尚英仕
(中国海洋大学a.经济学院;b.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近年来我国海岛旅游业蓬勃发展,海岛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海岛县的支柱性产业。其中,嵊泗县、洞头区、平潭县、普陀区和定海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海域海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对海岛县利用既有资源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在海岛旅游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实现有限资源高效利用成为海岛县的重要目标。
国外学者对海岛旅游的研究多集中在海岛旅游开发的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对海岛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Marianela、Jesus对西班牙几个主要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多维度比较分析[1];Peter、Ronald研究了小型海岛国家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旅游市场竞争度越高越有利于海岛型国家的经济增长[2];Seetanah B以19个海岛国家和地区为例,分析了旅游业对海岛型国家或地区GDP的动态影响和旅游业与总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3]。旅游业的经营效率方面,国外学者多建立效率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研究。Anda、Andreea从收入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对旅游效率的评价指标设定做了总结[4];Aurelie在资源投入分析中区以不同规模酒店的资源投入为例,运用DEA方法对法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进行了测算和评价[5]。
国内学者对海岛县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海岛县旅游业转型研究方面。李泽等对我国海岛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到12个主要海岛县的开发潜力排序[6];孙兆明等基于我国海岛县粗放型的旅游业发展方式,通过对海岛县旅游业发展转型问题研究,倡导我国海岛旅游业应开发出以长期目标为导向的生态旅游模式[7];尹鹏等通过建立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与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8];柯丽娜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年我国海岛县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程度进行了评价[9]。在对旅游效率进行测算时,国内学者使用最多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如马晓龙等运用这一方法对我国58个主要城市的旅游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10]。随着DEA方法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旅游业发展的效率研究中采用DEA的扩展模型,如梁明珠等通过构建DEA-MI模型对我国城市旅游效率演进模式进行了研究[11];金春雨等为了规避传统DEA模型在分析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方面的偏误采用了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区域旅游业效率进行研究[12];关伟等借助DEA-Malmquist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辽宁省不同城市的旅游效率进行了研究[13]。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海岛县旅游的研究还未从旅游效率角度进行展开。基于此,本文以我国12个海岛县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传统DEA和DEA-Malmquist分析方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旅游效率进行测算,并根据旅游分解效率对我国12个海岛县进行分类。在对我国海岛县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检验的基础上,为我国海岛县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我国海岛(区)县有14个(未包括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自北向南分别为辽宁省长海县,山东省长岛县,上海市崇明县,浙江省普陀区、定海区、嵊泗县、岱山县、玉环市、洞头区,福建省平潭县、东山县、琅岐县,广东省万山县、南澳县。2011年全国海岛县区长会议将琅岐开发区和万山开发区确立为县,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本文将选取除琅岐县和万山县外的12个海岛(区)县作为研究对象。12个海岛县由1872个大小岛屿组成,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和海洋人文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先天资源[14]。同时,由于海岛县地理位置的相对独立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利用已有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海岛县旅游业发展的决策目标之一。依靠旅游业的发展,海岛县经济水平得到了提升。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12个主要海岛县生产总值达2643.26亿元,其中旅游业收入高达854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0%以上。然而,在海岛县旅游业发展中,受制于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等因素,低层次、粗放型的大众旅游模式仍存在[9],作为海岛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旅游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亟待提高。
1.2 研究方法
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是由Charnes、Cooper提出的以相对效率为基础的评价方法[12],针对具有相同投入—产出指标的多个决策单元(DMU)进行相对效率评价。使用DEA模型对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通过数学计算得到产出—投入比率。效率评价结果通常有两种情况:效率值为1,表示产出多于或等于投入,这类单位被称为相对有效单位;效率值为0—1之间,表示产出少于投入,这类单位被称为相对非有效单位。在得到决策单位相对有效与否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效和非有效单位的对比,从而为非有效单位改善生产效率提供参考。在对有M种投入指标,N种产出指标的K个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评价时,第l(l=1,2,…,k)个决策单元的的DEA效率评价模型为[10,15]:
(1)
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与传统DEA模型相比,DEA-Malmquist指数法用于分析两临近时期的效率动态变化,最早是由Cave等将Malmquist指数法与DEA模型相结合构建所得[16]。将DEA-Malmquist指数法用于海岛县旅游效率分析,是在传统DEA测算基础上对海岛旅游效率动态演变的进一步研究。海岛县全要素旅游效率的增长指数(Island County Tourism Malmquist,ICTM)可表示为:
(2)
1.3 指标与数据来源
对海岛县旅游效率进行测算,首先应明确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三要素是常见的要素投入变量,本文结合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借鉴已有文献在旅游业效率测评中使用的指标,将海岛县旅游业的要素投入指标分为旅游服务要素投入和劳动要素投入两大类[13]。旅游服务要素包括景区数、星级宾馆数量和旅行社数量。考虑到不同级别景区资本投入的区别和海岛县旅游景区数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将海岛县景区划分为3A及以上级别景区和其他景区两类,借鉴张子昂等[17]的做法对星级景区数量进行加权,将3A及以上级别景区数量和其他景区数量分别赋值2和1。在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中,查阅统计数据发现对旅游业从业人数并未进行系统统计,本文借鉴方创琳[18]等的做法使用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代替旅游业从业人数。在产出指标选取中,结合已有文献[19]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的指标选取方法,将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作为产出指标。
海岛县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数、旅行社数量和星级宾馆数量通过查阅各县《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各县所在地级市2008—2017年的《统计年鉴》和各县所在省份的《旅游统计年鉴》获得;景区数量和级别划分通过查阅各县旅游推广网站、博雅旅游网等网络数据并结合各县2008—2017年的《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进行整理所得;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通过查阅2008—2017年的《中国县域统计年鉴》获得,部分缺失数据根据相近年份进行插补。
表1 海岛县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测算评价指标
2 结果分析
2.1 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测度分析
海岛县旅游效率:本文应用DEAP2.1软件结合式(1)对12个海岛县2007—2016年的旅游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见表2。在12个海岛县中,长岛县、定海区、普陀区、嵊泗县、玉环市、洞头区6个海岛县的旅游业2007—2016年均为有效;长海县、平潭县、东山县和南澳县4个海岛县旅游效率有效次数较少,其中长海县、平潭县和东山县2007—2016年旅游均未达到有效水平。对12个海岛县的旅游效率进行分解分析,其中:①综合效率。除长岛县、定海区、普陀区、嵊泗县、玉环市和洞头区每年综合效率均为1外,岱山县、崇明县和南澳县的平均综合效率水同样较高,分别为0.9655、0.87和0.8302;东山县、长海县和平潭县的综合效率水平较低,分别为0.5552、0.5481和0.2259。可见,我国12个海岛县旅游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山县、长海县和平潭县并未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其他9个海岛县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且能满足旅游消费的需求。分析东山县、长海县和平潭县不同年份的综合效率发现,东山县综合效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长海县综合效率水平却呈下降趋势,平潭县平均综合效率仅为0.23,但综合效率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只是增速较缓慢。②技术效率。2007—2016年除崇明县、岱山县、平潭县和东山县外,其他8个海岛县均达到了最优水平,崇明县和岱山县仅有两次未达到最优水平,其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9847和0.9686。平潭县技术效率水平2007—2012年维持在0.7左右,在2012年之后出现增长,并维持在0.85左右,可见平潭县旅游业对技术的使用效率增强,技术使用基本能满足旅游业需求。相比于其他11个海岛县,东山县技术效率水平最低,在2012年之前技术效率不足0.5,但在2013年东山县旅游技术效率飞跃至0.8,并在2014—2016年实现了技术效率的最优水平。这得益于福建省“海峡论坛项目”的举办和中国优秀旅游县活动的推进。③规模效率。2007—2016年,长岛县、定海区、普陀区、嵊泗县、玉环市和洞头区的规模效率都达到了最优水平,尽管2007年和2008年岱山县规模效率未达到最优,但其平均规模效率高达0.9963,表明这7个海岛县的规模投入能满足旅游发展需求。其他5个海岛县中,崇明县、东山县和南澳县平均规模效率在0.8以上;长海县和平潭县平均规模效率较低,仅分别为0.55和0.29,对长海县和平潭县的规模效率进行逐年分析发现,长海县规模效率呈下降趋势,平潭县规模效率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长海县的要素投入无法满足旅游的需求;平潭县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但随着平潭县要素投入增加,规模效率正趋于好转。④规模报酬。长岛县、定海区、普陀区、嵊泗县、玉环市和洞头区2007—2016年的规模报酬均保持不变,说明目前的要素投入能满足旅游产出的需求。长海县和平潭县2007—2016年的规模报酬均为递增趋势,因此为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长海县和平潭县还应扩大旅游要素的投入。崇明县和岱山县仅在2007和2008年有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趋势,之后一直保持规模报酬不变,说明现阶段的要素投入已很好地切合了旅游发展需求。东山县2007—2012年规模报酬递增,但2013—2016年却出现了规模报酬递减,可见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多,东山县的规模报酬出现递减趋势。2007—2014年南澳县的规模报酬保持递增趋势,2014—2016年规模报酬保持不变,说明经过要素投入调整,现阶段南澳县的要素投入已达到了使旅游效率最大化的水平。
表2 2007—2016年我国12个海岛县旅游投入产出效率计算结果
(续表2)
年份变量长海长岛崇明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玉环洞头平潭东山南澳2009综合效率0.622111111110.1580.4000.812技术效率1111111110.7860.4331规模效率0.622111111110.2010.9250.812规模报酬递增————————递增递增递增2010综合效率0.636111111110.1580.4640.855技术效率1111111110.6980.4831规模效率0.636111111110.2270.9600.855规模报酬递增————————递增递增递增2011综合效率0.567111111110.2010.4390.733技术效率1111111110.7140.4561规模效率0.567111111110.2820.9640.733规模报酬递增————————递增递增递增2012综合效率0.729111111110.2670.5370.728技术效率1111111110.7140.5501规模效率0.729111111110.3740.9770.728规模报酬递增11111111递增递增递增2013综合效率0.572111111110.2520.6400.818技术效率1111111110.8850.8231规模效率0.572111111110.2850.7770.818规模报酬递增————————递增递减递增2014综合效率0.384111111110.2390.7660.787技术效率1111111110.82411规模效率0.384111111110.2900.7660.787规模报酬递增————————递增递减递增2015综合效率0.33110.7241111110.2900.8071技术效率110.8821111110.82411规模效率0.33110.8211111110.3520.8071规模报酬递增—递增——————递增递减—2016综合效率0.36410.6641111110.3590.8851技术效率1.00010.9651111110.82411规模效率0.36410.6881111110.4350.8851规模报酬递增—递增——————递增递减—
注:“—”表示规模报酬不变。
12个海岛县旅游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Malmquist指数反映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趋势,从本文研究视角出发,旅游产出增长得益于劳动力要素投入和旅游服务要素投入。旅游效率反应的是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两个产出指标与劳动力要素和旅游服务要素的比值。利用DEAP2.1对12个海岛县在2007—2016年的Malmquist平均指数和分解指标进行测算,结果见表3。分析海岛县Malmquist指数可见,平均值为0.716,全要素旅游效率值下降0.284;进一步分析发现纯技术效率下降比例较小,而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下降是全要素旅游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整体变化趋势看,12个海岛县全要素旅游效率2007—2011年一直呈下降趋势,2010—2016年ICTM逐年上升,说明随着各海岛县对旅游资源配置的优化,投入冗余问题得到了改善。2015—2016年全要素旅游效率值上升到1以上。进一步分析全要素旅游效率上升的原因可见,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逐渐提升是海岛县全要素旅游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而纯技术效率除2009—2010年之外,一直保持在0.9以上,虽有提升,但增加幅度较小。
表3 2007—2016年我国12个海岛县全要素旅游效率平均Malmquist指数及分解
2.2 基于旅游分解效率的海岛县分类
12个海岛县从北向南分列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三片海域,海岛大小不一,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异决定了海岛资源的差异,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差异决定了海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差异。根据2007—2016年12个海岛县评价旅游效率的测算,把技术效率平均值(0.9489)和规模效率平均值(0.8674)作为标准,进行海岛县的类型划分,结果见图1的A、B、C、D 4个区间,分别表示均衡驱动型、技术驱动型、规模驱动型和动力缺乏型四类海岛县[20]。
注:图中2、4、5、7、8、9六个海岛县重合在(1,1)点处,1为长海,2为长岛,3为崇明,4为定海,5为普陀,6为岱山,7为嵊泗,8为玉环,9为洞头,10为平潭,11为东山,12为南澳。
图1基于旅游效率分解的我国海岛县分类
均衡驱动型:长岛县、崇明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玉环市、洞头区8个海岛县都属于这一区间,其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达到海岛县总体均值水平以上。其中,长岛县地处我国黄海和渤海的交界处,拥有丰富且优美的岸线资源;崇明县地处我国长三角地区,旅游业在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目前制约旅游效率的因素是规模效率;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随着舟山市对南洞艺谷项目、桃花岛旅游项目、白沙海洋生态休闲岛项目等海岛旅游项目的推进,海岛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在政府资金、劳动力投入的基础之上,海岛旅游将成为舟山新区建设的活力因素之一;玉环市适合推广观潮、水上活动、沙滩旅游不同的旅游项目,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为海岛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洞头区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海洋文化、红色文化著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较好的技术水平是提升洞头区旅游效率的重要原因。
技术驱动型:长海县和南澳县属于这种类型。长海县因“海食文化”和“海钓文化”成为海岛旅游胜地,旅游规模小是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南澳县除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外,还拥有迷人的佛教文化,但旅游规模投入是制约旅游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动力缺乏型:平潭县和东山县属于这种类型。平潭县海蚀地貌是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加之靠近台湾,“海峡文化”是其旅游发展的一大方向,但受制于旅游规模,旅游综合效率一直较低;东山县有著名的“八景”,旅游业发展以民俗文化旅游为主。从旅游效率的均值来看,技术效率是制约其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但从2014年至今技术效率已达到较好水平,这与福建省对县城旅游文化的推广密切相关。
本文对旅游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空间差异做进一步分析,通过计算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和标准差,得到的变异系数见表4。从表4可见,12个海岛县旅游的技术效率均值高于规模效率,且离散程度要好于规模效率,可见导致旅游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差异。旅游技术效率的提升依赖于人才的引进,旅游服务创新等对旅游价值提升的差异较小,只有东山县和平潭县的技术效率未达到该水平。
表4 2007—2016年我国12个海岛县旅游效率变异系数
2.3 投入指标的优化目标值分析
通过DEA对决策单元进行优化目标值测算,能得到决策单元是否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对12个海岛县进行优化目标值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素投入调整实现旅游业产出效率优化。对2016年12个海岛县的投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崇明县和平潭县之外,我国其他海岛县不存在投资冗余情况;结合2016年12个海岛县旅游效率进行分析,长海县、东山县、崇明县和平潭县仍存在一定的规模和结构优化空间。长海县和东山县旅游要素投入结构较合理,不存在投入冗余的状况,但要素投入不足制约了旅游业整体效率水平。因此,应在发挥目前“特色旅游”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服务要素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以实现旅游综合效率的优化水平。崇明县在景区数量和旅行社数量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投资冗余现象,应避免旅游要素投入“重量不重质”的问题,利用既有要素资源优化产品结构,鼓励旅行社和星级宾馆等重组,按比例增加要素资源的投入,借“技术”和“规模”双翼助力旅游业的腾飞。平潭县在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星级宾馆数量和景区数量上的投资冗余情况严重,要通过提升旅游服务要素质量水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等措施优化旅游产品质量,鼓励星级宾馆重组优化,在确保旅游业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引导从业人员向其他行业转移,实现旅游业发展的产业联动效应;按比例增加要素投入,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模收益。长岛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区、嵊泗县、玉环市、洞头区和南澳县,旅游要素投入结构较合理,要素投入规模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为确保旅游业的绿色和谐发展,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生态环境的优化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文对我国12个海岛县的旅游效率进行了研究,以2007—2016年旅游服务要素投入、劳动要素投入、旅游产出为样本数据,分析了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的动态变化、空间差异,主要结论有:①2007—2016年我国12个海岛县旅游效率总体水平较高,达到效率最优水平的海岛县数量较多。在综合效率水平未达到最优的海岛县中,个别海岛县技术效率水平较高甚至达到了最优水平,因此规模效率是综合效率水平实现最优的主要制约因素。②我国海岛县总体旅游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和技术水平增加是旅游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纯技术效率维持在0.9左右,变化幅度不大。在综合效率未达到最优的海岛县中,平潭县、东山县、南澳县综合效率水平呈上升趋势,长海县综合效率水平由于其规模效率的影响,维持在较低水平,变化幅度不大。③我国海岛县旅游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以12个海岛县旅游效率的均值进行分类,长岛县、崇明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玉环市、洞头区8个海岛县属于均衡驱动型,长海县和南澳县2个海岛县属于技术驱动型,平潭县和东山县2个海岛县属于动力缺乏型。我国12个海岛县因空间位置不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各有特色,形成旅游综合效率空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海岛县技术效率水平和规模效率水平的差异。④2016年除崇明县和平潭县外,我国其他海岛县要素投入结构合理,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问题。因此,崇明县和平潭县应积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并按比例增加要素投入量,通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优化实现综合效率水平提升。
3.2 讨论
在海洋强国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海岛发展备受瞩目。旅游业作为海岛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经营效率直接反应了海岛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海岛县应积极调整既有要素资源的投入结构,实现资源使用效率最优化,注重结构与规模的双重并进。同时,人才素质提升、旅游产品创新等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各海岛县突破现有旅游业发展瓶颈,成为海岛旅游业发展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