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作品的音色与表现
——以陆在易《雨后彩虹》为例
2018-11-30白雨千
白雨千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合唱中对音色表现得基本要求
合唱是一门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但并不等同于独唱的集合,而是一种寻求共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共性要求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合唱有众多人员参与,能够将作品蕴含的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当然这需要指挥与合唱队之间、合唱队员之间与各声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来共同完成,以此来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合唱训练中,要格外注重对于合唱中共性因素的训练,例如音色、音量、速度、音准等,都要均衡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要想取得较完美的合唱音响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强调共性特征同时,同样要注意合唱过程中的音色谐和和情感表现,使合唱的内在关系达到协调,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一个完美的音响效果。
合唱团最基本的单位是声乐部分。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合唱表演的基本要求是平衡音量、统一的音色和完美的音高。音色,是指音色的特点,由于音色结构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声音,音色合唱是由许多合唱成员通过巧妙的配合和条件以及整体的音色组成的。不同的作品,不同于音色的要求,很可能是明亮的,也可能是低沉的,但一般来说,一定要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以优美、统一的艺术表现力来进行合唱表演。统一音色是合唱表演的基本条件,是测试合唱水平的标准之一。合唱组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由不同性别的个体成员,整合各种不同的声音,根据相应的声音相似的部分,再通过各个部分相互结合,产生整体效果的合唱。今天我们要讨论这部作品是一首混声合唱,混声四部合唱是现在经常采用的形式,它有丰富的音色,男性和女性的不同音色的交织变化,又有高低声部旋律线条的对比,由于存在多种可能性,因此具有多样的复合音色,使音响效果协调丰满、更丰富表现力。混声合唱有四个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这些部分都有不同的音色特性,可以把每个声部的特性突出表现,还可以把所有声部的特性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协调统一的整体音色,以达到理想的音响效果,也可以根据风格的作品不断调整声音,以便适应不同风格的表现,通过灵活多彩的音色变化,以获得更丰富的表现力,今天要探讨作品《雨后彩虹》正是用了这一种表现形式。
二、合唱曲《雨后彩虹》的创作背景与曲式分析
合唱曲《雨后彩虹》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先生在1982年上海电视台国庆晚会上创作的四部混声合唱作品。陆在易,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家。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作。他的著作涉及许多课题,管弦乐舞剧音乐戏剧音乐合唱和艺术歌曲,当今广为流传的作品有《雨后彩虹》《祖国啊慈祥的母亲》《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等等,《雨后彩虹》更是被评选为20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作品通过赞美雨后的彩虹自然景观,歌唱大江两岸繁荣的美好生活画卷,作品中重复的乐段“彩虹,彩虹”,细腻,表明了中国人似乎看到了中华民族向前迈进的喜悦和感叹,微妙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风景的无限热爱。这部合唱作品以优美优雅的情调,清秀美丽的情感意境,丰富多彩的和声色彩,强烈动人的民族风格旋律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合唱曲《雨后彩虹》是一首具有复三步曲式结构、由领唱和混声合唱共同构成的作品。1-9小节是自由舒缓的前奏部分,10-30小节是A段,35-80小节迎来风格迥异的B段,90-111小节是再现部A1段,112-117小节进入尾声。
三、合唱曲《雨后彩虹》具体分析
(一)前奏部分
前奏部分采用了大量的琶音,力度在p与mp之间起伏,具有层次性,舒缓且自由,为人声的进入做好了准备。
(二)A段
女高音领唱进入唱出主题一的旋律,由于处于较高音区,这时领唱声部的音色自然偏亮,男女合唱声部随之轻声哼唱“啊”,虽然是个虚词,但在音色的处理上外柔内刚,展现出流畅、舒展的性格,产生一种逐步向前推进的内在动力,与领唱声部交错呼应,两者之间形成对比复调式的织体,描绘出一副雨后彩虹的绚丽画面,体现了作者在作品中寄予的对大自然壮丽美好景象的无比热爱之情。
作品风格从第31小节间奏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由小调的灰暗色彩转向了大调的明亮,连贯绵延的旋律线条也被带有顿音的短促八分音符所取代,俨然一派轻松欢快的舞曲风格。这一部分取消了领唱声部,由女高声部和女低声部率先唱出主题二,“你是美的光环,你是希望的象征,你是翅膀带来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胸”,首先让人有冲击感体验的是力度的层次感,着重体现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枣核形”标记(< >),表示了整体音量由弱突强再突弱,重音在中心小节的大切分节奏型上,这时仅有一条主旋律在女声声部且处于中高音区,这种情况下不用过于强调音量的优势,调整好音色的整体性、统一性即可。
(三)B段
在经过了四小节的间奏后,主旋律转换到男声声部,女声声部唱虚词“啊”起到烘托、渲染情绪的作用,此时主旋律声部在男声声部切在中低音区,在音量的处理上可做强势调节处理,但同时要注意声音的协调、均衡、协和、统一,以保证旋律线的明朗清晰,这就像一个人的声音,作品的B部分对情感的表达产生了浓厚的音响效果,在情感表现上更有张力,形象的描绘出了雨过天晴的景象,展现了一副广阔的雨后彩虹的画面。
(四)A1段
A1段再现了A段的主题,对A段的结构进行了缩减,此时主旋律由女声声部和领唱交替担任,男声声部同时进行衬托性的和声和辅助式的副旋律演唱,这时有必要对男声声部的音量做一些加强调亮处理以突出男声声部的旋律感,不会被位于高音区女声声部的明亮音色埋没,每个声部必须从音量和音色适当匹配才能使声部平衡并达到理想的效果。随后,四个声部以复调性的形式在错落交映中变换,不同声部的音色和力度都有明显的对比,多重色彩的调和,既有多种变化发展,又尽量保持主题在音乐中的主心骨作用。此时,主旋律由男女高音声部演唱,音色充满激情,丰富饱满,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发自肺腑地表达得淋漓尽致。
(五)尾声
男高音和女高音以相呼应的方式演唱“啊”,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慨,同时以四声部演唱主题词“彩虹”,表达对彩虹的赞美。要求轻而不虚,富有感情地处理尾声部分的几个字,将整首合唱曲在柔淡的氛围中结束而又不失对彩虹精神的倾心和对远方的向往。
四、合唱音色与作品情感表达的关系
综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音色是合唱音乐中最复杂、最具有感染力的因素,合唱作品同其他任何声乐艺术一样,音色在任何作品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情感表达。但是,音色的调整是基于音乐作品的需求,合唱作品的风格及内容丰富多样、种类繁多。有民族的、美声的、原生态的、通俗的,有表现热情澎湃的爱国之情,也有表现婉转哀伤的思乡之苦,也就是说不同的作品必须选择不同的音色去表现,不能用单一的方式或音乐去表现所有的作品。例如《雨后彩虹》的B段,歌曲风格变为欢快愉悦的,此时,即便是男声声部,也要用明亮柔和的音色来表现。在作品最后的再现部分,描绘了雨后彩虹的壮丽景观,描绘了祖国伟大的河山,颂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象。这要求合唱团的各个成员在音色的处理和力度的把控方面都要表现出他们的饱满的激情和雄伟的气势。因此,从音色上的发声必须要符合每个作品的特点,符合不同的歌曲要表达不同的音色,吻合不同作品的要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作品的内涵,才能把作品的内在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合唱的均衡是个声部互相结合而产生的,对于音色的调节也十分重要,与之相关的有各声部人数的划分、个人音色的饱满程度、音量的大小等。每个声乐部分都有其自己的音色特征。首先,介绍女高音,女高音是合唱团的最高音区声部,对演唱者的音色有较高要求,音色必须是抒情的,音色可以在明亮、优雅、轻柔、华丽等不同风格中来回转换,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随后是女低音,女低音具有强壮稳重的简洁特性,丰富合唱音色的层次,充实了合唱效果,在音色方面要求柔和圆润,温婉浓厚,稳重踏实。男高音的音区范围非常接近女高音,音色要求刚强、明亮、柔和、强劲、有力,同女高音的要求一样,男高音的音色也要能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来回转换。最后是男低音,男低音好比是合唱声部中的根基,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音色要求低沉稳固、铿锵有力。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具有不同特色的声部的划分,才使得合唱的音色丰富多彩,但同时,如何使具有各自特点和差异性的声音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成了每个合唱团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表现一首作品属于二度创作,要把谱面上一个个理性的音符记号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工之后表达出来,变成活的乐音,在合唱表演中,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音色和风格,并且要有合理的音准和节奏,才能形成协调统一的和声。当然,前期为了排练一首作品,不仅需要通过听觉凭借感性的认知,还以客观认真的态度做好案头工作,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找出作者创作作品的意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以此来尽可能的达到最佳艺术效果。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无论是对合唱作品,或是对其它音乐作品演绎的二次创作中,都应遵循“以情感为支点,以情绪发展为依托”的处理方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从而做到更好地处理作品和表现作品,才能更好地将作品展现在听众面前,以产生较高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