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在临床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30肖政祥韩静吕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2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习生

肖政祥 韩静 吕深

当前, 我国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应用到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案例模拟及反馈教学法在我国应用较晚, 而在国外这两种教学方法应用已经非常普遍[1], 有着显著优势。选取本院30名实习生进行分组研究, 新生儿复苏培训中采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学习效果, 现就研究过程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5月随机从本院新生儿科中选取30名实习生进行研究, 均为女性, 年龄19~24岁, 平均年龄(21.5±2.3)岁, 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15名,护理专业(专科)实习生15名。根据培训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各15名。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复苏培训方法, 即教师讲解并演练操作, 学生观摩学习的传统形式, 学习后分别对心肺复苏技术进行模拟练习。

1.2.2 实验组 采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培训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为:①培训第1天。由指导教师系统讲解此次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的目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然后设计科学、合理的情景案例, 案例的设置可以依据实习生不同的学习经历进行, 使营造的学习环境是以案例模拟为主的, 利用仿真信号, 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及触觉的仿真信号, 比如新生儿的啼哭、呼吸抑制、肌肉张力等, 同时利用复苏仿真设备, 将真实的技能展现出来, 由指导教师及省级培训师现场模拟并观看相关录像, 同时进行参与式反馈示范。②培训第2天。由实习生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训练。每个复苏小组5人, 总共分为3个复苏小组。模拟成产房、手术室等新生儿培训科室, 科室内有事先准备好的手术服、无菌手套及各种复苏工具, 呈现出逼真的现场急救画面, 由指导教师给出案例, 每个小组中, 2名实习生进行复苏操作, 另3名实习生中的2名负责辅助, 另一名负责记录患儿体征, 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录像。总共分2轮进行, 第2轮每组实习生互换角色。指导教师期间不参与指导, 在保证整个过程不被干扰, 观察短时间内实习生运用理论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完成演练以后, 进行参与式反馈, 时间为20 mim,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实习生对自己的操作及表现进行反思, 最后由培训教师进行反馈总结。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复苏理论的考试, 两组采用相同的试卷,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两组进行人员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 由指导教师给出统一的模拟案例,在10 min内完成复苏, 对小组内每个实习生的表现逐一考核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前, 两组患者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患者的理论考核成绩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实验组(90.52±2.45)分高于对照组(80.28±4.2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s, 分)

表1 两组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培训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培训前 培训后实验组 15 76.20±1.35 90.52±2.45ab对照组 15 75.34±2.58 80.28±4.26a χ2 1.144 8.070 P>0.05 <0.05

2.2 两组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前, 两组患者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 两组患者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92.35±1.28)分高于对照组(81.35±2.72)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s, 分)

表2 两组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培训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培训前 培训后实验组 15 72.05±2.10 92.35±1.28ab对照组 15 71.28±3.24 81.35±2.72a χ2 0.772 14.172 P>0.05 <0.05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非常凶险且危急的病症, 抢救需要及时、准确、高效进行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儿死亡率[2]。新生儿复苏是新生儿窒息抢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现场情况危急, 要求熟练、准确地进行复苏, 有一丝的拖延或者操作闪失都会引发不良结局[3]。由此, 新生儿复苏的日常培训非常关键, 但是当前大部分医院对于新生儿心肺复苏培训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上[4], 学习的程度及内容较为表浅, 即使是实践技能操作也停留在片段式的练习上, 难以真正将复苏本领掌握[5]。而采用案例模拟法, 通过模拟产房及手术室出现的新生儿窒息情况, 增强紧迫感, 营造一种逼真的抢救氛围, 在视觉、听觉、触觉的仿真信号刺激下, 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到抢救状态, 提高理论知识及技能的运用能力;也是培养良好临床思维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培训前, 两组患者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培训后, 两组患者的理论考核成绩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实验组(90.52±2.45)分高于对照组(80.28±4.2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前, 两组患者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培训后, 两组患者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 且实验组(92.35±1.28)分高于对照组(81.35±2.72)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案例模拟可以使参与者增强相互间的合作能力, 积累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 参与式反馈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 教师成为评估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 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 真正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独立思考, 从而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

虽然此次研究中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取得了显著应用效果, 但是该教学方法在医院各科室普及率依然较低,并且此次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更多的样本数据, 以更好地证实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综上所述, 新生儿复苏培训中运用案例模拟和参与式反馈教学,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效引导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 为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实习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