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模式设计

2018-11-30叶惠珠

绿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案例知识点

叶惠珠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城市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随着国家提出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号召,如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应用能力强的人才,是现今高等教育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也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任何实践应用都要以专业理论知识为支撑,理论知识是实践应用的知识基础、科学基础。应用人才培养更是要在强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基础上,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城市规划这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综合性、实时性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规划实践能力,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城市规划原理》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改善该门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课程教学面临并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2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2.1 课程概况

《城市规划原理》是我国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程,许多理工学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的一个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该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涵盖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法律等众多领域的内容;城乡规划专业(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17级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下文无特别说明,均指本校该专业)该门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观念和思想,培养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正确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分析的基本能力,同时,为后续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规划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历时两学期,共计144学时,分别于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开设。

2.2 课程现状

2.2.1 课程教材内容多、文字性强,学生兴趣度较低

课程教材采用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分为城市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城乡空间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等5篇共22章的内容。教材特点是内容知识体系构成逻辑性强、内容知识点与时俱进。不足是内容多,文字性强,课程案例图片少,列举案例有限;导致学生学习往往感觉枯燥乏味因而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氛围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情况。

2.2.2 学生课程认识不足,重视度低,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专业特点,很多学生认为规划设计类课程比理论课程重要,因此对规划设计类课程兴趣浓厚,而对《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重要性认识不清晰,热情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2.3 课程内容基本概念多,较抽象难懂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以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为主,包含城市起源及发展历程、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系基础知识、城市开发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多的基本概念及知识点,较抽象难懂。采取何种方式把抽象难懂的知识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消化的内容,是课程教学首先要攻克的问题。

3 融合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今多媒体网络平台,结合案例、视频资源、图书文献及图片等资源,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兴趣、能动性,改善教学效果。

3.1 课前:课程知识启发式先导

根据课程上课内容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章节知识的“预习”。此过程摒弃课前看教材预习的传统方式,而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关注跟即将要学的课程知识有关的城市实际问题、视频资料或相关规划案例。通过此环节完成课程知识启发式先导,而学生在预习过程就关注内容形成自己的认识并发现问题。

3.2 课中:多元化教学方式,教师导入知识点

上课过程中,根据“预习”内容知识点及预习的方式,或通过提问学生来判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或通过学生制作ppt课件等方式,在课上就“预习“内容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讨论。教师在此过程就讨论内容和问题导入课程知识点。此方式摈弃了传统教学机械的将授理论知识向学生“灌输”,以一种更自由灵活且自然的状态让学生轻松的获取、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此外,,结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及特点,引入规划实务相关规划分析的题目,让学生结合章节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此过程培养了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

3.3 课后:总结巩固知识点并扩展知识面

课后采取几种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巩固知识点并扩展专业知识面。一是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师生间、学生间进一步交流,或相互分享优质视频等资源,巩固学习。二是课中,教师在导入知识点时,结合学生讨论问题的情况及所涉及到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讨论内容以外存在的其他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并寻找答案。此过程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并扩展课程及专业知识面。

4 反馈评价

本次以17级城乡规划班学生为实施对象,通过课程阶段考核测试及课程教学问卷调查显示,基于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91.43%的学生喜欢这种混合教学模式。95%的同学认识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很重要;其中82.50%的学生是通过上课过程中老师结合城市实际问题讲解课程知识认识到课程重要性。50%的学生认为课外自主案例研习及课堂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设计对理解课程知识点的影响程度达到60%以上;45.71%的学生认为影响程度较大,占40%~60%。51.43%的学生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环节(课前案例研习、课中案例汇报讨论)提升了综合能力,包含自主学习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思考问题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82.50%的同学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及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作用,100%的同学认为此种教学模式较好,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此外,通过课程阶段性测试,发现83.32%的对知识点的掌握处于理解应用状态,而不是死记硬背套用课本内容。以上都说明了,融合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城市规划原理》理论课程教学上有着积极鲜明的作用。基于此模式所采取的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多媒体展示解读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图片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实践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

5 结语

本文根据《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特点,针对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传统教学和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并通过采取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多媒体展示解读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图片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多元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实施反馈结果表明,此种教学模式效果不错,可为今后同类型理论课的教学开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案例知识点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型遗址保护的策略分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