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危害及防治做法探寻
2018-11-30覃俊干
覃俊干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华山林场,广西 河池 547106)
1 引言
2011~201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数据表明,对林业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有300多种,对林业有严重危害的有150多种,森林病虫害发生种类超过了8000多种。进入21世纪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持续加重,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超过1200万hm2,是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应正确认知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的危害性,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生态环境,加大保护力度。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做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现阶段国营林场森林常见病虫害种类
2.1 美国白蛾
在国营林场森林中,美国白蛾的环境适应能力与繁殖力较强,实际的传播速度较快,从个别省市已经逐渐传播至国内各省市,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损害,也是外来物种向我国入侵的代表性害虫。
2.2 马尾松毛虫
一般情况下,松毛虫类别和数量都相对较多,对林业林木的生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得其他生物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抑制。一旦森林出现马尾松毛虫,必然会对木材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并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2.3 松线虫病
松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传播途径多、发病部位隐蔽、发病速度块、潜伏时间长、治理难度大等特点。
2.4 桉树病虫害
在南方地区中,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国有林场桉树的种植量很大,而且种植连片,树种单一,在桉树生长的过程中,很容易感染焦枯病、枝枯病、青枯病等病害;危害最严重的虫害是油桐尺蛾、小克尺蛾等食叶害虫,一旦发生病虫害,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大,严重影响林木长势,导致林木停止生长甚至连片死亡。所以必须要借助合理的方式加以防治。
3 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危害研究
目前阶段,森林病虫害已经逐渐发展成主要的灾害类型。其中,森林病虫害的生物灾害特性十分明显,且需要较长的治理周期,危害领域较为广泛,实际的传播速度较快,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地发展产生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导致国营林场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也正是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性质的特殊化,使森林健康生长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形成连锁性的危害,特别是生态环境受严重的破坏,森林覆盖面积减少,使得全球气温明显回升,出现了气候异常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引发严重的干旱灾害与洪涝灾害。
4 现阶段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阐释
4.1 规划和建设缺乏合理性
在当前国营林场中,对于树木种类以及种植的安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得部分树木的生长相对混乱且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与此同时,国有林场的种植种类也相对单一,难以构建理想且完整的生态系统,长此以往,国营林场营林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就会不断降低,形成程度严重的森林病虫害。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借助自身调节的方式对疾病与虫害的侵袭进行抵御,直接导致国营林场大面积森林受到严重危害。
4.2 尚未正确认知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危害
在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危害性与严重性形成系统化认知,也没有了解到林业生产与森林资源面积扩大对于生态平衡保护产生的重要作用[2]。所以在实践方面,始终采用传统森林林场治理模式,治理思想相对保守且治理方法落后、单一,并不具备系统化较强的治理措施。
5 现阶段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做法
现阶段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产生危害的严重性,积极采取必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地改进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5.1 提升认知水平并加大领导力度
(1)要加快生态建设的力度,提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发展成国内基本的国家政策,而生态环境质量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标志体现,通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对森林资源加以保护,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效果更加理想。
(2)尽可能降低森林病虫害危害的损失量,以保证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会对森林资源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实际的损失,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新时期背景下,要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加快造林与绿化的速度,对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加快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也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3]。
5.2 贯彻并落实预测预报工作
在预测虫害方面,应综合利用科学合理方式,对其发生与发展动态进行全面侦察,将当地气候条件、侦察的资料与林木的生长发育情况相互结合,并对害虫发生与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地推断。在预测预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始终践行预防为主的思想,在重点林区或者单一树种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块或是场圃中设置测报点,进而构建健全的测报网,按月或半月开展测报工作,以保证增强预报工作的质量,以免因发现问题不及时而导致树木的大面积受到危害。
5.3 优化森防科技含量水平并改进防治措施
在森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生态林业的发展。对既有森林进行全面地保护,在造林方面始终遵循适地适树基本原则,选择使用良种壮苗开展森林营林工作,强调混交林营造的作用,积极采取工程造林与集约经营等多种林业措施,以保证在林业生产中始终融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高度重视早期预防技术研发以及应用的重要性,使得林分自然抵抗病虫害能力不断增强,贯彻并落实林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的和谐化发展。
5.4 建立并健全相关机制以改善病虫害防治效果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要想对国内行政管理机制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最关键的就是要保证地方政府之间或者是相同地区内部各林业部门能够构建横向协调体系。这样一来,即可针对突发性森林病虫害扩散予以有效地应对,以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优化工作效率[4]。
(2)加强资金投入。应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注重森防机构基础设施全面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及时采购和配备测报与建议设备仪器、救灾专用的通讯设备、高射程喷药机械与专用的交通工具等,以及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药物研究与生产,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需求相适应。
(3)注重业务培训。在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需强调业务培训的重要作用,对森林病虫害防治行为形成正确地认知,不断学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以及《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法规内容,以保证病虫害处理等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5.5 多种防治技术的合理运用
(1)生物防治。应全面宣传并推行森林健康思想,构建全新防治理念并形成更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平衡性发展,不断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国营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将生物防治作为重点手段,而人工防治应发挥辅助性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治措施。
(2)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具体指的就是借助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有效地抑制森林病虫害生长,直到森林内部病虫害被全部杀死。而所谓的物理机械防治方法,具体指的就是对现代化物理机械抓捕病虫害的措施进行利用,以达到将病虫害直接杀死的目标。以上两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一定要确保科学且合理,保证技术的计划性与针对性特征。
6 结语
伴随国内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保护与病虫害防治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而森林保护工作则是长期且艰巨任务,所以必须要对森林进行全面地保护,进而营造环境更加优美且空气清新的生活场所,构建农田防护林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自然屏障,实现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