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趣 童乐
——微议本土资源在课程游戏化中的实施研究
2018-11-30文郭芳
文 郭 芳
顾名思义,“香趣 童乐”课程游戏化项目中的“香趣”是指香山有趣;“童乐”意为童年快乐。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文化内涵的积淀等,均能在这个课程项目中得到体现和实现。
一、视角、香趣——大自然的魅力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我们打开视角,让香山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拓展教育的空间。把课堂搬到户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享教育自主,采撷快乐硕果,让区域、角色游戏也散发着大自然的味道。马家邦文化、东山村遗址等具有历史积淀的优秀文化,与我园的礼乐文化不期而遇,这些都是我们项目课程的有力支撑。
二、视野、童乐——课程的最终目标
拓宽视野,课程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幼儿全面、快乐、健康地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终级目标,又需细化出无数个小目标。
充分挖掘、利用香山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关注不同领域的关键经验,使课程内容生活化、本土化,提升课程内容的适宜性、科学性、有效性。
关注幼儿生活环境,通过创设安全、稳定、有序、丰富且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丰富经验水平,让室内环境充满生命的气息。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供多样的自然生态的低结构材料,自我生成灵活适宜的方法,进而探索、表达和交往。
正确把握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正确解读幼儿的言行,有效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双向互惠,形成合力,全面发挥家长参与课程计划与实施的作用。
五个目标由课程架构、课程环境、游戏活动、教师发展、家园合作等内容组成,通过每个点、每个面,把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串联起来。
三、视线、怡情——课程特色内容
(一)香山情境,移景入园
环境既是外显的,又是内在的。外在的文化环境主要由大厅、长廊、专用室、户外体验场构成。例如,在大厅内收集幼儿在香山愉快玩耍的照片,将其点缀在柳条间;在二楼的景区文化交流会所创设“香山之韵”长廊、香山旅游公司、桃花涧、烽火台、高峰茶场、馨逸茶楼、农家乐等,从美丽的香山移景入园,让幼儿尽情玩耍、体验。幼儿在桃花涧内赏景、写生、烧烤、娱乐两不误;采茶、炒茶、泡茶,待客之礼处处体现。幼儿通过时光隧道,进入“南沙最美时光”专用室:黄泥乐、木易筑、创意馆、布艺坊……幼儿们在固定时间内自由择室,打破了幼儿年龄大小、能力强弱之分,让幼儿自主入室,自主游戏。
(二)香山实践,怡情入境
幼儿是大自然的精灵,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是每个幼儿均享有的权利。我园根据季节和幼儿的特点,按计划实施香山实践活动,比如:传统节日活动、家园互动亲子活动、爱心屋志愿者活动。通过活动重在对幼儿独立性进行进行培养。例如,清明节扫墓活动,由幼儿自制花环,向先烈献花敬礼;爱心屋志愿者活动由幼儿组建香山护卫队……每一项活动都对幼儿有一次心灵的触动,家长也成功转型为课程的管理者、开发者、实施者。
(三)本土资源,自然入情
随着“香趣 童乐”课程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香山资源也在区域游戏中大展身手。中(4)班“奇趣松果”活动惊艳全场:美术区内松果涂色、微景观装饰让幼儿创意不断;科学区松果开合的探究让幼儿流连忘返;语言区松果故事表演如火如荼。大(6)班“竹趣”活动则将全园的区域游戏水平带到了一个新高度:生活区香喷喷的竹筒饭出锅啦!科学区水流会把竹子带到哪里去呢?表演区的竹竿舞跳得正热闹。本土资源自然渗入幼儿每天的游戏中。
(四)班本课程,趣享入心
区域、角色游戏、环境均是课程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把这些散落的珍珠颗颗串起。而班本课程的实施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让幼儿系统地学,更是提高了教师对课程的领悟力、把握力,改变教师的观念,不断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随着区域、角色游戏的不断深入,班本微课程正逐渐成熟。例如,班本微课程《香山来的兔子精》,故事开始于一只意外闯入南幼的小灰兔,由小灰兔引发的语言活动“香山来的兔子精”、美术活动“兔子的乐园”、科学活动“兔子吃什么”等,为幼儿打开了一扇童话之门,丰富的区域活动更是让幼儿徜徉在童话的城堡里。家长纷纷配合,开展调查,共同喂养兔子,让每个幼儿都趣享快乐童年。
在“香趣 童乐”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生活,关注幼儿的真实体验,融入礼乐特色,巧妙整合本土资源,致力于用游戏点亮幼儿快乐的童年。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幼儿园)
【参考文献】
王一军.儿童文化课程:理论、实践与案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