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
2018-11-30梁吉雷刘慧生芮海云才洪美宋玉鹤李廷友
梁吉雷 刘慧生 芮海云 才洪美 宋玉鹤 李廷友
(1泰州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手性医药化学品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2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世纪50年代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开始兴起并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进入新世纪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3]。通常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及个体的专业发展。前者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而后者是指教师由不成熟转向成熟的过程。近年来,我国高校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担任教学、科研任务。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教育质量。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指个体的专业发展,包含青年教师职业生涯中提升工作能力的所有活动。本研究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于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合理建议。
一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 起点高、目标高、要求高
首先,高校是传授先进文化、研发高端科技的重要场所,是社会知识的发源地、集散地和制高点。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选拔标准甚为严格。这种高标准使高校青年教师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所对应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也更加高端和广阔。
其次,高等教育位于教育事业的顶层,是社会精英教育的重要途径,其精英教育的发展目标定位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而言,处于最高端的位置。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掌握了较多的前沿科技及文化知识,具有完整扎实的知识理论体系和科学的研究实践方法。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因此专业发展的目标更高远。
最后,高校教师担负着传授先进文化知识,服务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相对于其他教育领域的青年教师,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更高。
2 自觉性、自主性、参与性更强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精英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更加优秀。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比较强烈,渴望得到社会认同。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及自主性。此外,高校青年教师能将自身的价值追求与学校的事业发展、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有机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专业发展[4]。
二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职称晋升制度不合理
大多数高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更有部分高校直接以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标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部分管理人员认为,高校教师业务能力的最好证明是科研成绩,科研成果越多意味着科研能力越强,表明其越优秀。据报道,有些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差,反而凭借几篇较高级别的学术论文或几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也可以晋升职称。与之相反,很多潜心教学并且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但科研成果较少,职称很难得到晋升[5-6]。当前,科研成果丰硕的学者总是比坚守讲台的“教书匠”更受关注,其学术、经济地位也更高,因此许多高校教师不得不将精力和时间由教学转向科研。青年教师因资历较浅,很难独自申请到科研课题。同时繁重的教学工作也会占据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时间,导致他们很难专心做科研,职称晋升谈何容易。这种非正常现象直接导致了教育专业性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师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很多申报者会在职称评审开始之前,积极动用一切人脉资源找关系、走后门[7-8]。某种程度上讲,我们的职称评审不单单是表面上对职称的评审,更多的是对于人情关系、金钱数量的评审。
2 培训制度不完善
任何一个职业的从业者要保持专业相关的理念、技能与时俱进,就需要不断培训。培训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教师整体素质以及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虽然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首先是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机构的缺乏。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内部都缺乏专门的教师教育组织机构,导致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在职研修都缺乏专业指导和支持,因此,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几乎还处于摸爬滚打的发展状态[9]。
其次,高校青年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实践能力、教学技巧也有待提高。而目前开设的培训课程没有按照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点,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很难起到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发展的效果。
最后,当前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主要以灌输教育理论为主,课堂互动和交流较少。青年教师虽然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仍然难以轻松应对遇到的复杂教学问题。同时,培训过程中大多以PPT课件或讲解纸质稿件向参训青年教师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忽视了高校青年教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导致培训很难实现课堂讲授、学员互动、教学实践参与的完美结合。
3 考核评价制度不科学
考核评价制度的目的是提高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而目前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并没有很好的顾及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
当前,我国高校的考核评价主要依据量化的标准,包括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科研成果的多少。这种考核评价制度导致了很多青年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忙于撰写论文及申请科研项目,而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有限。青年教师入职高校的时间较短,教学任务偏重,没有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难以申请到高级别课题。因此,目前的考核评价制度使青年教师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不利于其专业发展[10-11]。
三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1 改进职称晋升制度,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职称晋升作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制度的改进主要包括:削减科研成果在教师职称晋升标准中的比重,增加教学工作的比重,达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要遵循按贡献量大小的晋升模式,摒弃论资排辈模式。让青年教师清楚地意识到,只要努力就会有职称晋升的机会,调动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青年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
2 完善培训制度,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素养
高校应遵循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规律,设立教师发展机构,努力实现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同时,培训内容要考虑到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特点,还要照顾到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培训方式也应随着培训内容的更新做出相应的调整,培训过程中要客观、全面、有效的评价青年教师培训情况。最后,要赋予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参与权和决策权,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打破先前“被专业发展”的尴尬局面。
3 制定合理评价考核标准,实现教学、科研有机互动
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科研。教学是立业之本,科研是发展之本,二者不可偏废。教学可以使青年教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可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二者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改变当前部分高校考核评价中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努力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机互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健康发展。
四 结语
每一位高校青年教师都具有成长为大师的可能性,他们的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发展。因此,改革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标准,切实关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加快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