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学习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

2018-11-30欧阳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27期
关键词:编码方案电算化设置

欧阳琴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高职院校电算化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由于电算化课程是在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只讲操作流程,忽略专业知识与软件的结合应用,对知识的讲解不系统,前后内容的衔接联系不紧密。学生对电算化的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问题学习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习兴趣,真正提高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一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

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都是先建账套,再基础设置,然后是操作应用。这也是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所以将这种教学方式称为流程式教学。流程式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教学,侧重操作步骤。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很规范的操作,出错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又称为无错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建立账套时,学生只是按照资料内容输入编码方案,不清楚编码方案对于基础设置和后续操作的影响。基础设置时,输入的编码若与之前的编码方案不一致,档案资料不能保存,学生却找不到原因。操作中一旦偏离了老师或教材设定的操作程序,学生就会遇到问题而止步不前。

启发式教学打破教学常规,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在分析中找到规律得出结论。如建立账套时,对编码方案只做解释不给出具体的方案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对照基础设置的资料分析出具体的编码方案。这样将前后有必然联系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能让学生清楚前面的编码方案是怎么来的,在后续编码出现问题的时候知道在哪里修改以及如何修改。即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启发式教学看似随意,却将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将知识串联起来分析,找到学习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 用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有些问题在学生的操作中并不会出现,但不等于学生会处理。在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定义有效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呢?

1 根据教学经验定义有效问题

在以往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出现的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定义为有效问题。课堂上,教师在介绍相关内容时,可以适时引出这些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唤起学生的思考。这些问题因出现的频率较高,教师在课堂上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如出纳签字时系统提示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不指定会计科目,就无法执行出纳签字的操作。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简单的口述还不够,应该在账套中设置出错的操作,并让学生真实地看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上应以教师解析为主,不适合留给学生分析而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

2 将必须会处理的问题定义为有效问题

课堂上有代表性的问题不一定是普遍性的问题,却是要求所有同学都必须清楚且会处理的问题。如时间问题,电算化操作中具体涉及的时间有账套建立的时间、系统启用的时间、系统时间、应用平台注册时间、凭证填制时间、业务发生时间等。这些时间关系没有理顺,学生操作就会执行不了。这是一个比较枯燥的问题,只是教师分析,学生不一定能认真听。不如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先尝试,然后由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教师点评。

三 采用多元式的教学方法启发教学

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方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否定式”教学法

会计电算化教学总是教师教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且做完上一步又教下一步,操作严谨,没有失误。这种教学方式实质剥夺了学生对问题探讨和思考的机会,学生只需要照着做就不会出错,无须思考。实际上学生的操作是盲目的,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不做会怎样。如,学生做基础设置时都会先启用总账,然后进行相关设置。有些学生忘记启用总账,有些设置就无法完成,于是就不知道怎么办。为了解决学生盲目操作的问题,教学中可尝试“否定式”教学法。学生对教师要求的启用总账,应大胆尝试不启用,将不启用时的界面与启用时的进行比较,就能找到为什么要启用的答案。

2“案例式”教学法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有些问题的反应需要准备较长时间,课堂上临时准备,一定会影响正常上课。如期末结转销售成本,这本是一项很简单的操作,但如果之前的很多操作有一个不规范,就会导致销售成本无法结转。为了完整呈现与销售成本结转相关的操作,可以课前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案例:将“库存商品”“主营业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都设置为数量金额式,并且有统一的计量单位,都是项目核算;“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录入时必须输入结存数量,产品完工结转填制凭证时,要录入完工数量;产品销售填制凭证时必须录入销售数量且凭证已经记账。操作中学生再遇到无法结转销售成本时,就可以对照上述条件找原因,直到问题被解决。

3 “分组”教学法

课堂上只要学生操作,就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仅仅靠老师解决,老师很辛苦,上课效率也很低。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鼓励学生的问题优先在小组内部解决。小组成员一般4位同学,由成绩优、良、中和差的同学互补组合。老师可通过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各小组问题的解决情况。分组教学让大部分容易的问题在小组内得到解决,也保证老师有更多时间解决疑难问题,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这种方法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PK教学法

会计电算化中,有些操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如薪资核算,要完成一个企业员工的薪资核算,从工资项目的设置、公式设置到工资分摊设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用小组PK的方法,鼓励每组独立完成一套薪资核算的方案。每个组派代表阐述方案制定的过程及核算结果,并由老师点评,指出亮点和不足,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挥,促进学生相互合作,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 要创设教学情境

启发式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愤徘性”,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内容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当学生达到了“愤徘”的心理状态时,教师的启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也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的启发下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没有学习需要时,思维无法被激活,情感处于非亢奋状态,难以对教师发出的指令做出快速的反应。启发式教学的“愤徘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愤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产生疑难或困惑的体验以及强烈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学过程要互动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活动,也包括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一不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启发、点拨、诱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操作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探索、分析。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绝不是教师抛出问题后不管不问,全部交由学生自行处理。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指导。启发式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相互配合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互体现的过程。

3 防止启发面过窄或启而不发

有些教师在设置启发式教学的问题时,主要针对学习成绩好或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缺乏普遍性。因为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较差,对教师提出的启发教学的问题反应较慢甚至不做反应。教师们总是埋怨学生差,有时候会忽略这部分同学。作为教师,教学服务对象应该是班级所有同学,教师们应客观分析原因。如,是否在启发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整体的基础水平实施启发了?是否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思想状况了?是否创造了师生融洽关系的氛围?……教师在面临“启而不发”的现象时应该客观对待,多找原因,努力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编码方案电算化设置
基于功能类别和技术参数的刀具编码方案设计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基于唯一标识的ATP车载设备编码方案研究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混合预编码方案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三种预编码方案对OFDM系统峰均比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