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学校心理咨询*

2018-11-30罗佳豫章师范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学

罗佳 (豫章师范学院)

一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

学者辛勇在其著书中对学校心理咨询如此定义,“所谓学校心理咨询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碰到的一般心理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辅导和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的学生进行诊断和矫治的过程”。他在定义中明确指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正因如此,为了能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学校心理咨询教师首先要成为熟悉学生问题的专家,这意味着心理咨询教师不仅要熟悉和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掌握有关学生成长规律、学习规律以及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生理学与教育学相关知识,这对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来说,是在其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学校心理咨询虽然形式上属于心理咨询领域,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仍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活动,它肩负着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双重任务,即学校心理咨询既是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也是在对学生提供心理援助与辅导。

二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与心理咨询领域的影响

在积极心理学者们看来,心理科学肩负着三重使命:诊断并治疗心理疾病,让人民过上更美好且有意义的生活;鉴别并培养人的“天赋”。二战后,作为心理学界新思潮的积极心理学围绕着心理科学的三重使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教育与临床心理治疗领域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积极心理学者呼吁积极教育时代的到来,积极教育既包括传统的技能教学,又包括学生的人格培养,它既指向技能,又关注幸福,他们认为只有对青少年实践积极教育才能保证最理想的教育结果,由此全球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积极教育运动,其中尤以澳大利亚为代表。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许多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都认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并在工作中遵循着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有调查显示:47%-77%的心理咨询师有至少一半的工作时间会应用到积极心理学,其中把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心理健康咨询的有72%,把积极心理学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有67%,还有一部分咨询师会把它用于社会援助工作当中,从这组数据中可知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已较为普遍。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让教育与心理咨询都开始出现了取向上的积极变化,简而言之,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校教育是技能教育同时也是幸福教育,心理咨询既是为了减轻人的痛苦,也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命“繁荣”(flourishing)。

三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的转变

依据积极心理学理念,学校心理咨询在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策略及工作者自身等诸多方面都要求做出积极改变。

(一)从为少数“问题”学生服务向为更多数的“正常”学生服务转变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应面向更广大的学生群体,要满足的是更多“正常”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出现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此,心理咨询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成员,必须改变以往的“坐诊式”工作模式:仅为少数出现心理困扰的、主动上门咨询的学生提供服务。他们必须意识到心理咨询工作的更大价值在于为更为广大的学生群体谋求繁荣和幸福。为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使咨询工作能面向更多“正常”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可以采取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向以培养人格为导向转变

积极心理学者提倡学校要实施积极教育策略,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学生身上固有的积极品质,通过学生固有的积极品质激发出其他更多的优秀品质,最终由学生固有的优秀品质与那些被不断激发拓展出来的优秀品质共同构筑起学生的积极人格,达到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目的。相较于以往消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体现了它的“品质导向”,这种以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为导向的心理咨询更具符合学校教育和培养的目的。

(三)从调适性咨询向发展性咨询转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心理咨询除了要完成自己一直以来在努力做的——缓解或消除心理症状的任务之外,还要想办法通过学生本身固有的优势力量去激发健全学生的积极人格,从根本上“扶正固本”,以此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再发生。学校心理咨询的工作目标要求学校心理咨询不能再简单地仅仅围绕学生的心理病症进行思考,在咨询过程中不应再局限于对学生心理的调适,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咨询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发展性心理咨询才是符合积极心理学主张的咨询模式。

(四)从发现问题向识别美德转变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品格”,心理咨询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咨询师发现学生问题与缺陷的能力,重要的是咨询师识别学生潜藏的各种积极品质与美德的能力,因为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固有的积极品质与美德才是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力量之源,而识别美德是利用美德的前提。因此,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在工作中首先要有检索学生美德的心向,要熟悉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品质的分类知识。

四 当前学校心理咨询在其积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咨询过程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

当前许多心理咨询师都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都表示认同,如“咨询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本身是具有发展潜能的”“对心理问题的提前预防比对心理问题的事后干预更重要”等等,且在咨询过程中也常常会依照这些观点来调整咨询方向,但是就整个咨询过程而言,他们只是在宏观层面上接受了积极心理学的哲学立场“心理咨询要基于学生自身固有的力量”,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由于缺乏对积极心理学的深入学习,在咨询程序的设计上并没有依据明确的理论模型,如对于给学生灌输希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咨询中常见问题的咨询过程中并没体现出关于希望、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方法上的具体指导。

(二)学校心理咨询力量较弱

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要求心理咨询不能仅限于少数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更为大多数的学生群体,咨询目标是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积极发展,实现学生整体的幸福,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离这一目标的实现还甚为遥远。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数量有限,工作力量薄弱,无法满足“为学校的整个学生群体提供咨询服务”的需求;二是受传统学校教育观的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相对于各学科教学仍被置于次要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咨询工作深度,对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从目前来看,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的效果暂时还没有机会表现出来。

(三)心理咨询依据的是西化的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诞生于西方的心理学领域,它主张采用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幸福问题,当前国内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完全以Seligman等西方积极心理学者们所创造的理论为依据,但是对于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东西方人而言,“幸福”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对人格品质的衡量与判断标准也同样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这种完全西化的理论基础是否会影响咨询效果仍待商榷。目前国内本土的幸福理论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端倪,结合本土人类特征的积极品质的系统分类研究也还是一片空白,总体来看,本土积极心理学理论存在资源缺失是既成事实,这使得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操作的本土化进程也随之缓慢。

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受到战争或其他灾难的侵袭时,心理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则紧紧围绕疗愈创伤展开,而当一个国家或民族处于和平时期时,心理科学的首要使命则是着眼于如何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从整个教育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来看,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将会逐渐发成为校园咨询的主流,为学校全体学生谋幸福、帮助实现全体学生的幸福教育将成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终极目标。

当前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在其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单靠心理咨询教师或学校组织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它需要的是多方共同的努力。具体来说,对心理科学的理论研究者们而言,需要从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创造,为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奠定本土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们而言,则需要继续深入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思考,夯实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基础,且有意识地在工作方案中融入本土元素,为本土积极心理学的创造与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对学校组织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而言,一方面要从认识上提高对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宏观的积极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为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要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等等。

综上所述,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组织与个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共同合力,我们期待在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心理咨询将会向着积极的方向继续前行,更多的学生将受益于积极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在其过程中不断接近幸福,实现生命繁荣。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