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公约,唤起家长的内生力
2018-11-30文|
文 |
当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已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大力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崇德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家庭教育事业建设,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学校和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未来人才观念的不断更新,家庭教育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龄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学龄前教育的特殊性,又使其对家庭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激发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延庆三幼在全园700多个家庭中推出了“家庭公约”项目,目的就是唤起家长内在的动力,使其主动参与幼儿教育,在参与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念和思想,以更好地凝聚家园教育合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发现自己的力量——唤起家庭教育意识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这是三幼家长学校倡导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唤起参与家庭教育的意识。
好书分享。通过班级向家长推荐理念先进、有具体操作方法的家庭教育书籍,如齐大辉教授的《一次管一生的教育》《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钱志亮教授的《入学早知道》,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使家长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幼教前沿理念。一开始,很多家长总是没有时间学习或者学不进去,我们就在班级微信群中由教师每天带着家长一点一点地学习和分析,并将孩子日常的一些活动案例和这些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既提升了家长学习的兴趣,也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知识,真正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孩子也是有方法的,做家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微信推广。建立“三幼家园共同体”微信群,邀请区家庭教育专家张宇老师入群,定期和大家分享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理念,使家长耳濡目染,逐渐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幼儿园优秀骨干教师也会在每周三晚上开设答疑时间,专门解答家长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给家长支招,帮家长树立信心。
专题培训。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这一平台,每学期固定两次大课,邀请市级以上幼教专家、家庭教育专家、儿童心理专家开展培训,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幼儿园教育理念达成一致。同时,每学期还有一次年龄班分组课,针对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对家长进行专题培训。
家长沙龙。利用每周五晚离园一个小时的时间,开展家长沙龙活动,家长自愿参加,由张宇老师和园内骨干教师作为主持人,和家长一同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故事,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以及恰当有效的互动策略。家长沙龙每周一个话题,提前预告,家长根据自身需求自愿参加,这样一来,家长会根据自身关注点自然而然地分为不同的团队,并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连续讨论。
遇见更好的自己——唤起自我改变的行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是,我们都知道,培养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一种好行为,久而久之变成内在的一种需要,从而形成好习惯。因此,要养成好习惯,坚持很重要。
长期的学前教育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惯想要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影响孩子坚持好习惯的因素也很多,比如:一个班的班级常规,虽然经过开学一个多月的培养,已经基本形成,但如果近期教师工作比较忙,缺乏对幼儿好习惯的监督,一个多星期后,班级常规就会快速滑坡。也有很多家长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幼儿园能够有非常好的习惯,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玩完的玩具能放回原处等,但是只要一回家就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长很是苦恼。
发现了行动中的问题,我们不断想办法,不断尝试,最终决定采用微信群中“小打卡”的小程序,鼓励家长每天用照片、文字、视频或者语音方式打卡,使家长和孩子的好行为得到展示,同一个圈子的家长和教师互相鼓励,也大大增强了好习惯的不断持续和强化。在使用“小打卡”程序的过程中,我们还在一定时间内为打卡设计不同主题的关卡,孩子和家长每月闯关,每月巩固一个好习惯,收效显著。
为了鼓励家长和孩子坚持好习惯,我们还在全园范围内开展了“三幼最美宝贝”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在每日打卡中反映:原来怎么哄和劝,孩子都不愿意刷牙。参加这个活动后,孩子每天都自己想着刷牙,还提醒妈妈打卡,真是长大了。参与打卡的家长也由原来的三十几人增加到现在的三百多人,幼儿的良好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孩子问题的本质是家长的问题,孩子不听话是因为家长不会说话,孩子经常说谎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脾气不好要找找家庭环境的原因。因此,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得从家长的自我改变开始,家庭公约正是帮助家长从放下手机、控制情绪这样的生活琐事开始改变,从而成就更优秀的孩子。
收获最大的成就——唤起持续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专家齐大辉教授说,孩子是家长一生最大的成就。在陪伴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的成长不能重来。一位妈妈最苦恼的问题就是每天孩子睡觉睡得特别晚。因为他们家每天晚上吃完饭,爸爸就开始抱着手机玩,妈妈则是各种收拾。一开始,孩子觉得无聊都会说:“妈妈陪我玩一会。”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会说:“行,等我洗完这些衣服。”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说:“忙着呢,顾不上,找你爸。”孩子又去找爸爸,爸爸说:“我忙着呢,你去拿你妈手机看会动画片。”久而久之,孩子也不再问了,每天吃完饭就是抱着手机看动画片等妈妈,什么时候妈妈收拾完了,什么时候困得不行了,才上床睡觉。后来,这位妈妈接触到了家庭公约,听到别人家孩子都是按固定的作息时间睡觉,晚上还要讲故事,她非常着急。于是,她也在家里执行起了家庭公约,第一个约定就是每天晚上先陪孩子再收拾,九点开始洗漱,九点半必须上床睡觉。坚持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孩子不仅不像原来那么爱发脾气了,而且晚上除了看书,还喜欢画妈妈,每天母女俩互相画像成了她们最开心的事。
当然,初级改变是从妈妈开始的,爸爸很少参与。直到有一次,孩子把妈妈花了好几千块钱买的化妆品全都“玩”坏了,妈妈不但没大发雷霆,还给闺女买了儿童用的小唇膏。爸爸很纳闷:这要是在以前,妈妈早就“爆炸”了,这次却没有。妈妈说:“张宇老师说了,孩子模仿成人,是因为她崇拜你、喜欢你,既然她也喜欢化妆品,我就给她买个儿童用的唇膏,这样她想玩的时候就能玩自己的唇膏,就不会破坏我的啦!”爸爸被妈妈的改变所感动,主动“赔偿”了妈妈所有的化妆品,还尝试着放下手机,每天抽出半小时陪孩子,现在孩子几乎很少发脾气,生活有规律,而且亲子关系和谐,家庭氛围也越来越融洽,这就为孩子的成长创设了适宜的家庭环境。现在,这位妈妈不仅自己做家庭公约,还主动在班级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使用家庭公约的感受,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庭公约行动中来。
家庭公约既培养了幼儿的好习惯,又增强了家长的教育素养,使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优化,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家长具备持续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从而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这正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