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思考

2018-11-30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友联小学商海琳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4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情境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友联小学 商海琳

对话,是协调“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的主要渠道。当前许多教师对对话教学的认识还很肤浅,将对话视为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以教师的预设为框架,忽视了学生思维、情感、体验的融合,是一种“单边主义”的对话。教师以“独白”为主导,学生应答式对话越来越多,而主动“说”的缺失导致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不足。师生之间的主体易位,难以突破教师权威,教师只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包容,才能形成共识、共进,实现精神的相遇、心灵的沟通。

一、营造对话教学的情境

教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旨在唤醒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探求新知的对话之中。在对话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以坦诚的心态、协商的口吻、公正的评价来营造氛围,让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知识不仅在于自身的建构,还源于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生成”。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利于交往的环境,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接纳的交往平台,让学生进行友好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新颖的事物感兴趣,耳目一新的内容更能刺激他们的感知,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提问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积极的动脑、动手、动口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始时创设悬念情境,让学生感到困惑不解,从而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求知状态。悬念是开启思维的“钥匙”,能打开求知的大门,催生对话的欲望,教师要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悬念情境,引发学生的对话热情。教师在课中对话,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平衡,从而推动他们去主动思考、积极体验,在复杂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交流。教师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能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引发他们的联想,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激活。教师通过故事、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探求知识的本质,从而将对话引向深入。当学生的对话受挫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帮助、信任,要通过和谐的思维情境,促进他们在数学上取得成功。

二、优化对话话题的设计

小学数学对话的类型多样,有导学性话题,能为学生探求问题设置争执,促进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把握。教师通过对话,引发学生调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探求问题的本质,实现对知识的内化。有思辨性话题,争论双方对话题持有不同的见解,教师要为学生说理提供充足的空间,让他们彼此倾听不同的声音,通过对话去伪存真,使话题越辩越明。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吗?”学生持有不同的观点,正方将圆从中间对折,问对方:“这一半不就是1/2吗?”反方则把圆任意撕一小块,问道:“这是不是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都是圆的1/2吗?”正方抓住了关键之处,“平均分成两份,而不是随意去分?”学生在辩论中,对1/2的本质达成共识。教师在学生卡壳处进行指导,让辩论得以有效展开。有探究性话题,探究性话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教者提出问题: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的十分位上3看成了6,而减数的百分数上6看成3,结果差是3.58,那么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学生对此展开了探究,先从被减数的十分位上的3看成了6,可以推断结果是增加了3个十分之一,而减数的百分位上6看成3,则少减了3个百分之一,因而正确的差应该是3.58-0.3-0.03=3.25。有拓展性话题,能引导学生想象思考,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在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现象。话题要有一定的价值,能承载一定的教学目标,能指向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要避免简单低效、缺少思维价值的问题,要为学生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话题要有思考性,能促进新知识的生长,有一定的思维高度,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话题要有趣味性,能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投身于学习中,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目标。

三、有效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将学生异质分组,让他们彼此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改进,进行多边对话。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分享、启迪、补充,使对话走向深入,从而促进真正的课堂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是一味地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而是通过发问、回应指向数学的本质。学生的发言虽然有时是不完全的,但往往隐含着正确的种子,教师要挖掘其中好的因素,对学生予以积极的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自信。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回答,要理解他人的想法,帮助学生形成对话的意识,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建构。

小组的组建要科学合理,以4至6人为宜,要遵循“组内异质”的原则,让各小组的实力均衡。各小组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保证对话有序进行。小组成员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形成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教师要有效调控,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认知冲突,不让一方的观点强加于对方,要介入小组讨论之中,倾听学生的观点表达,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适时在学生思维空白处予以补充,以促进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总之,我们要将新课程改革融入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对话的情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实现以教促学,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情境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师生讨论改病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