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雅美课程 打好文化底色
——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项目
2018-11-30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邓丹红
江苏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 邓丹红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地处京杭大运河之畔,毗邻太湖,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秉承“自然本真、融合共生”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奉行“一思一虑皆智慧,一言一行尽雅美”的“崇雅尚美”校训,在关注生命健康性和独特性的同时,通过提高师生人文道德素养,拓宽视野,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不断走向雅美,从而彰显出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
为此,学校确立了以“雅美”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全面打造、建设,以此推动学校和师生的整体发展。而打造“雅美课程”,形成课程文化,正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项核心任务。学校以历史积淀形成的“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周边资源,以教科室研究团队为指导,教导处策划实施,各年级组和各学科组分步落实,师生主动参与,开发出了具有新安实验小学“雅美”特质的课程体系。
二、“三类课程”共筑雅美课程体系
我校推行“雅美”文化,即“崇雅尚美”,出自《荀子·荣辱》“君子安雅”。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崇雅的过程就是教育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尚美的过程就是内生滋养融合美化的过程,而承载这些的载体则是课程。师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教与学、互相交往的活动,这些活动依靠课程体系框架进行,体现了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所以课程框架的架构和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还能促使文化的传递与延续。如果把学校文化外部环境系统比作“外形”,那么课程文化的开展就是学校文化“内涵”所在,学校的发展依赖于这样的内外兼修。
基于此,我校密切围绕“雅美”,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标志的校本课程研究。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把课程分为三类:基础类、融合类和拓展类,以“三类课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一体化”为建设方向,构建“雅美”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夯实普适性素养
我校的基础课程主要指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在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的基础上,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与健康、美术、音乐、综合实践等。
结合“十二五”课题的“生态课堂”研究,关注课堂中生命体(学生和教师)与其学习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系统整体,关注系统中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因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在坚持绿色教育理念的价值追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生命发展,以生态课堂教学范式为标杆,开展基础课程。
充分发掘学科教学特色,凝练教学主张,形成了“真实、朴实、扎实”的数学课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趣、情、理结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动静结合的音乐课堂……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融合课程——渗透雅美特质
我国课程设置内容丰富、结构完整,主要以单科教学的方式进行,每门课涉及内容泾渭分明。这既是优点,也存在一些空白,各学科之间的相同点没有打通,有些知识重复学习,有些则因为横向沟通缺失,导致部分学生不会主动看待全学科,缺少全面的认知,对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我校“雅美”文化的建设,有赖于每门课程共同推进、互相作用,实现学校文化育人,在实践层面支撑起学校文化内涵。
基于上述考虑,我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雅美”文化特质为立足点,发掘各学科的雅美特质,促进部分学科统整融合,将培养“雅美学子”的培育目标分化于这些学科。在落实国家基础课程的同时,兼顾学校文化特色;在开展国家基础课程的同时,兼顾纵、横两个方向寻找发展点,探究出能够反映学校文化的教学落脚点。
我校以江苏省文明委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为指导,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这与学校雅美文化目标不谋而合、相得益彰。所以学校开设了“知礼”课,以“八礼”,即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八个方面为培养方向,重点开发我校雅美气质的礼仪课,除了在一些基本礼仪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还要求师生共同具备雅正美德,学习成为不仅知书,也能知礼的雅美学子。
为了有效开展知礼课,各学科组按特长分配了任务。语文组重点研究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发掘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侧重对“言谈、待人、仪式”这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发掘,将其纳入到知礼课的教学范围。数学学科主要开发以培养思维为主,让学生学会理性、智慧地思考教学内容。英语学科以涉及的国外文化礼仪为研究内容,从国际化的视角,对“仪表、餐饮、言谈、待人”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其内容纳入到知礼课。艺体课程中的音乐和美术课以审美鉴赏为主,结合从“仪表、观赏”两方面进行开发,研究在国家基础课程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开拓和融合。体育课则侧重“行走、游览、仪式”等行动内容开发。
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的“知礼课”实现了课程的融合,打破了学科单兵作战的方式,以相同的礼仪目标为连接点,对各学科中相同的发展目标加以整合,也可以看作是打破了原有的按40分钟为限的单学科教学的限制,在开发教学内容的同时,将目标分化于各学科,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审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审美,能够自觉向美的方面发展,这一方面不仅可以在艺体课程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中选取内容进行深度开发,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文学视角的审美,几个方面共同完成一个“美育目标”。又如,在美术课上针对仪表之礼,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教学,加上体育课的行走之礼,语文课着力研究的言谈之礼等内容的共同配合,让我校学生焕发出雅美之韵。
除此之外,学校还单独安排时间进行知礼课的教学,针对“八礼”开发出学习内容,利用每天10分钟的集会时间进行教学。通过开发《好习惯伴我成长》指导用书,将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联系起来,达到共同监督,共同培养,全面评价的目的。
3.拓展课程——丰富雅美追求
雅美是礼仪的外显形态,而学生的发展远不止这些。我校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雅美学子,因此,充分利用历史传承下来的学校特色,以及周边的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在国家基础性课程和融合性课程 “知礼课”之外,我校还根据学校文化特色、各学科的特色、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不同年级开设了多门拓展性课程:低年级学生是识字、写字的初始阶段,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标准从一二年级开始,因此在二年级开设了“见字如面”硬笔书法课。我校英语课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为了拓宽学生对外语的认识,更加全面地看待英语这门学科,在三年级开设“大开眼界”英语衔接课,从英语的历史人文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避免了仅将英语视为一门工具性语言。当然,我国的优秀传统诗词更是瑰宝,因此在学生有了一定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在六年级增设了“博古通今”经典诵读课,主要以简短的小古文为教学内容。在艺体方面,根据学生特长的发展,开设了笛乐课、版画课、武术课等个性化课程,以此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发展需要。
此外,学校每学期还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增强拓展课程的表现形式,有作家进校园活动、汉字书写大赛、硬笔书法展、经典诵读比赛,等等。
三类课程:基础性课程、融合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分别有重点地开展,互相独立而又有联系,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的课程形成了互相促进、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网络,为渗透传承雅美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的雅美学子而不断改进。时至今日,学校还设立了“全能王、进步、才艺、单项小能手、最佳活跃”等奖项,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促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被认同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各种潜能,点燃了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