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校长的使命和责任
2018-11-30杨安荣
□ 杨安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开启。无庸置疑,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我认为,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不均衡、不够优质的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每一所学校都将面临新的办学挑战和发展机遇,每一位校长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前瞻的思考力、科学的创造力、改革的内驱力和强劲的实践力,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找准突破口,在挑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接受挑战,才能推动学校实现内涵式跨越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每一位校长的使命和责任,对 “名校长”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把握机遇推动学校发展,更要高端引领区域教育发展,努力打造区域学校办学品牌,发挥好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
一、加快发展是新时代校长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站在新的发展时期,校长要重新审视和思考学校发展大计。面对着无边的责任、复杂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校长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办学方向,追求教育本真。我认为,学校最核心、最本质的发展目标就是培育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只有突出抓好学生培养、成就教师、发展学校这三个最重要、最基本工作,才能抓住教育的本源,搞好教育,办好学校。
(一)培育新时代学生
归根到底,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和发展人的地方。正是因为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学校的生存发展才有了根基和价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每一位校长研究和实践的永恒课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兴趣,学校要重视 “因材施教”,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呵护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好玩的秉性,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育孩子的爱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特长,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耍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所以,一位好校长必须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回归并坚守教育的本质追求,为学生良好习性的培育创建更加坚实的成长环境。
(二)成就新时代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基和关键,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水平,努力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每一位校长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校长应该是教师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更应该是教师成长的推动者,校长要认真建立机制、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提振教师队伍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 “精、气、神”,为教师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鼓励教师在追求教育理想和教学风格中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努力形成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个性,更快成长为骨干、名师和教育家。校长不仅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更应该有一双发现榜样的慧眼,将真正的优秀教师发现出来,塑造出来,推广出来。
(三)打造新时代学校
毫无疑问,办好学校是校长的永恒责任和使命。校长是学校发展愿景的缔造者、构建者和引领者,校长办学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因此,校长要坚守教育理想、教育良知和教育底线,才能让学校回归育人的本源。我认为打造新时代学校,校长必须要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思想,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创建学校文化,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守教育理想,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教育追求,把握教育本质,把工作研究和实践的重心放在教育教学上。校长要当好 “钢琴家”,协调处理 “轻重缓急”,让各项事业都实现良好的发展;校长还要当好 “指挥家”,科学安排、“分工合作”,让各个岗位都发挥最大的效能,与全校师生一起,努力合奏出学校跨越发展的美好乐章。
二、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校长的核心使命
没有改革创新,只有死路一条,经济如此,教育也是如此。任何固步自封,裹足不前,闭门造车,都必将被同行甩得远远的。改革创新是校长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推动力量,成为学校提高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智慧源泉。学校发展不能自我封闭,优秀学校一定要有走向世界的思想,一定要认清明天,计划好今天。
(一)要有认真谋划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识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方向,做好学校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校长不仅要谋划学校的今天,更要预测学校的明天,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向,因为校长的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出路。
(二)要基于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
立足课程建设和课堂研究,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任务,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通过教育改革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立课程改革的方向,细化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改革创新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要推动良好管理制度和良性运行机制建立
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政策和要求,学校要深入推进人事、职称、工资、考核、评价、行为等重要问题的深度改革研究,构建更加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全员、全程、全面的过程管理运行机制,坚持 “实”、“细”、“公”的行动管控原则,营造科学、民主、实效的管理环境,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从而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
(四)要有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定力
改革就会触及人的利益,只要触及人的利益,就会产生消极思想和行为,甚至产生尖锐的矛盾,对此,校长必须有充分的预见性,制定一系列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稳步有序地推进改革。一是广泛征求意见,让广大教师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成为制度的制定者,成为改革的主人翁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二是重视政策的解读和宣传,让广大教师深刻理解改革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彰显办学智慧,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人格塑造人格、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教育需要智慧,改革更需要智慧。校长办学必须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必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办学方向,建立公正、公平的改革环境,在科学性、有效性、特色性上下功夫,让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四是要有改革的定力,面对改革,校长会承担巨大的压力,甚至要付出代价,作为学校改革的决策者,校长必须坚定发展信念,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勇气和凤凰涅槃的牺牲精神,以坚定的意志推动改革创新,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三、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校长的办学灵魂
学校的根本价值在文化,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人类的根本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学校功能的本质是传承文化。没有优秀的文化,就不会有卓越的学校,先进文化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学校的精神所在。作为新时代的校长,文化治校、文化育人一定要成为自己核心的办学理想和价值追求,校长要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引领和构建,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校长的眼界有多高、思路有多宽,学校文化发展的舞台就有多大。
(一)校长办学一定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作为支撑
有一个科学、先进、完善的办学理论体系,这是校长构建学校文化的基础。有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也才能在繁杂的教育工作中抓住学校发展的本质。
(二) 校长要有把理念演化、生成为系统的办学行为能力
对于校长办学来说,不能只停留在理念和思考的层面,必须把办学理念转化为办学行为,转化为具体的治校策略、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等,这才是对校长办学的最大考验。因此,校长提出一个办学理念并不难,难的是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渗透彰显出来,构建一个基于办学理念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文化环境体系和办学行为体系。
(三)校长要清晰了解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
我认为文化育人主要有六个载体:即思想理念载体、管理制度载体、环境文化载体、课程文化载体、活动文化载体和行为文化载体等。校长在办学实践中,一定要抓住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主要矛盾,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实施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办学的品位和质量。当然,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校长的智慧和坚守。
四、课程强校是新时代校长的品牌战略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代的校长必须坚持课程强校的思想。校长在办学过程中,要牢牢抓住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个中心任务,深入思考、研究和实践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思想、内容、方法、途径等重要内容,从而探索解决课程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课程建设,实实在在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
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一定要立足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深入进行,并且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深入进行课程标准研究,彰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用模式带动观念转变,观念转变带动行为转变,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狠抓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
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是突出彰显学校文化,打造办学品牌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一位校长必须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校长要根据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发展实际,认真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一定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精神统领,校本课程只有服务于办学理念需要才能成为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同时,校本课程也能更加生动、有效地挖掘和彰显办学理念的内涵与追求。
二是学生发展。校本课程始终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作为中心任务,努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本质追求。而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中,就存在着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的现象,追求形式多样和表面热闹,追求参观的效果,而在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追求上落实不到位。
三是奠基未来。在小学阶段,校本课程的建设要放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基本要求上,重点在学生思想道德、习惯品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基本素养上做文章,关注基础性、实效性和参与度,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
四是学校实际。校本课程开发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特点等实际,在发展上要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结合师生现状科学规范实施。既体现学校的发展特点,又符合学校办学需要,反对假、大、空的校本课程。
五是地域、历史、人文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要突出本土化、特色性,重视当地地域、历史、人文等文化精神的挖掘、传承和发展。这样的课程既有广泛的价值认同和群众基础,又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更具有独特性和强烈的生命力。
六是基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明发展,在人们心中形成共同价值观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如 “孝”、“悌”、“忠”、 “信”、 “礼”、 “义”、 “廉”、“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学校可以结合办学理念和实际进行选择开发。
(三)以文化为引导,以活动为载体,以品牌为追求,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课程建设过程本身就是学校文化打造的过程,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本质、最生动、最重要的内容。学校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和源泉。一所学校的文化决定着课程的品质,而校本课程开发又极大地丰富和彰显学校文化的内涵,它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建构、提炼、发展着学校文化。因此,一定要把课程建设与文化打造紧紧地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载体,重视社团建设,突出品牌思想,把课程文化做大、做强、做精,努力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张 “特色名片”。
总之,新时代学校发展对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校长必须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不但要有办学思想、教育情怀,更要有责任担当和实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