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幼儿核心素养的“本真课程”建构与实践
2018-11-30苏艳红
□ 苏艳红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幼儿园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奋力前行的路上选择了 “本真教育”,“本真”理念不仅已经融入幼儿园发展的血脉当中,而且成为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建设的核心观念。就幼儿园课程文化来说,我们把秉持 “儿童立场”作为育人的科学态度和情感所依,站在儿童自我需求和自我发展的角度,让儿童自主地认识、选择课程并主动积极地体验课程内容,从而获得适宜的成长。在 “本真课程”的构建及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幼儿园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儿童这种自主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丰富的资源,使之愿学、乐学、会学、学好。
一、正视问题:建构实施 “本真课程”的背景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应该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和天性,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幼儿教育越来偏离幼儿的真实生活,与教育初心和本真渐行渐远,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教学与生活脱节。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多次下文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还孩子一个快乐美丽的童年,但难以有效落实,为人们所诟病,成为影响儿童天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痼疾。
究其原因,现在幼儿教育主要存在三大症结问题:一是目前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泛滥,与儿童真实生活隔膜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盲目攀比,教育方式和内容失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心理,提高招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声誉,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开设拼音、英语、数学等不适合幼儿的课程,“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扼杀孩子快乐游戏、快乐生活的天性。二是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及建设无视儿童的真实需求,不适合孩子的快乐成长。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思想、新理念风起云涌,但是缺乏真正落地,理念和实践相结合更是 “山重水复”,顶层设计如空中楼阁,课程不能真正贴合幼儿,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幼儿园的内涵发展,美好的幼儿教育逐步失去本真和应有的价值。三是课程教学与教师能力提升相游离,教师素质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脱节。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现行的培训形式仍以专家讲、教师听为主,理论性强,而园情不同,教师差异性大,可操行性不强,听起来心动、动起来心伤;其次教师自身发展不均衡,并且缺乏专业发展动力和引领,导致教师群体对专业发展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最后,教师的专业发展,不重视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缺乏嵌入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策略、路径和措施。
基于以上问题,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简称 “我园”)于2013年开展 “本真课程”建构及实践研究。五年来,经过不懈地探索和实践,通过以 “本真课程”建构深化 “本真教育”文化建设、以 “本真教育”研究促进素质教育园本实践的行动,不仅取得显著成效和重大突破,而且成为山东省幼儿教育改革创新领域的一面旗帜,为回归教育正途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实践样本。
二、强调过程及方法:扎实推进 “本真课程”研究与实践
(一) 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彰显“扎实推进”的实践性
顶层设计、启动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9月):首先,我园在本真教育理念指引下,在对园本课程体系进行初步反思、整合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实施“本真课程”的构想。随后,尝试以集体智慧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以师幼合作为主体的区域活动,把快乐和能力还给幼儿。由此,“本真”教育主题课程初具雏形,“本真”区域课程取得显著成效。
有效建构、实践推动阶段(2014年 9月—2016年 3月):秉承本真教育理念,我园在对 “本真课程”进一步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科学建构 “本真课程”内容与实践体系,在专家指导下,除以师幼合作、幼幼合作为依托的区域游戏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童心悦读课程、习惯养成课程外,把家园共育作为一个分支纳入“本真”课程体系,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提升园所发展内涵,基本建构指向核心素养、适合幼儿、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 “本真”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成果推广提升阶段 (2016年3月至今):为了使“本真课程”实践更具专业性、实效性,我园在反复探索、调试、整合,创新、总结、凝练的基础上,借助打造 “多维同研”的本真共同体,形成 “本真课程”六大教研范式,建立一套符合实践需求的 “本真”教研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本真课程”实现华丽绽放。
(二) 重视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扎实推进”的研究性
“本真课程”的实践研究,以“以人为本”、“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 “发展理论”为理论支撑,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简称 《纲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为指引,以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为研究路径,采取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以及专家引领、成果实验推广等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方向更明确,实践过程的针对性更强,从而保证研究与实践结果的有用、有效。
行动研究。转变教育的核心是人的优化,《指南》也指出了 “培养什么样的人”,即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我园将幼儿发展目标定位于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建构 “本真课程”,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既包括幼儿也包括教师,同时包含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园本身,因此 “本真课程”更关注幼儿、教师、家长 “三位一体”的整体提升。通过探索构建 “本真课程”,回到教育原点,锻造幼儿 “本真”个性,享受快乐、幸福成长,还原生命的 “本真”,还原生命的精彩;通过管理改革和组建本真研究共同体,改变教师行走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唤醒教师的教育自觉;通过家园共育,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增强其参与管理积极性,提高教育效益;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架构顶层设计,凝聚团队精神,打造本真教育品牌。
经验总结。重视梳理总结 “本真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是我园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比如,对“本真课程就是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这一做法,总结出如下经验:一是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比如共同搜集、准备活动材料等;二是提供让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三是给予幼儿相对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四是教师以间接指导为主,比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者、旁观者、活动伙伴等;五是幼儿可以自由交流,表达自己的问题、发现和情感等。上述经验不仅为 “本真课程”实践研究提供一手资料,也为进一步实施 “本真课程”提供鲜活内容。
专家引领。为了更好地进行“本真课程”研究与实践,促进“本真”教育文化的形成,我园成立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专家组由山东省教科院、东营市教科院、东营区教育局和东营区教研室的有关领导、专家等组成。在专家组的具体指导下,“本真课程”研究与实践不仅始终沿着规范、专业、科学、有效的道路前行,而且真正落地开花,取得丰硕成果。
三、聚焦主攻方向:有效推进“本真课程”研究与实践
(一)努力建构形成指向发展幼儿核心素养的、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本真课程”实践体系
我园建构并实践 “本真课程”,依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在注重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基础上,从行动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发展的 “本真课程”体系,创造指向幼儿的核心素养、适合幼儿发展的 “本真”教育。
1.开发实施主题活动课程,在有价值的活动中培养孩子。
我园以省编教材为依托,结合幼儿的能力发展要求和本地地域特点,通过精选、调整、整合教育内容,进一步明晰各主题的脉络,确定适宜的主题目标,更换、替代和丰富具有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课程内容。比如,在对大班上学期主题 《美丽的家乡》进行解读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东营市具有代表性的特产 (六户甜瓜、垦利蜜桃、麻湾西瓜等)、著名景点 (黄河入海口、广饶县孙武湖)资源纳入进来,替换离孩子们生活经验较远的关于 “泉”的部分内容,身边经常见到的事物、听到的知识、吃到的食物让孩子在学习中了解家乡,在体验中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愫。
2.开发实施区域游戏课程,让幼儿自主自由探索、想象、创造与表达。
我园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需要,设置表演区、探索区、搭建区、阅读区、美工区五个全园性的共享区,每个设定区域呈现和还原的是“原生态”与 “本真化”的成长情境。比如,在“老磨房”搭建区,石磨、黄豆、花生、杯子等器物应有尽有,石磨慢慢转动起来了,孩子们的惊喜一览无余。 “木工坊”对幼儿来说,极富挑战性,让孩子们在 “工作”时一丝不苟,完成的作品也创意十足。
3.开发实施 “童心悦读”课程,引领幼儿在书香浸润中 “本真化”成长。
幼儿期是儿童早期阅读发展的关键期,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儿童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我园把开发实施 “童心悦读”课程作为 “本真课程”的重要模块,探索形成一套以 “悦读、悦心、悦智、悦美”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实践体系。通过构建多维互动的悦读环境、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研究和倡树亲子阅读风尚,孩子们逐渐爱上阅读,教室里既有朗朗书声的情景,又有安静的阅读时光。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与丑小鸭一起成长,陪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游戏,不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激发孩子阅读和表演的兴趣。
4.开发实施良好习惯养成课程,将幼儿行为方式升华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
我园根据幼儿先天禀赋、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家长素养的不同,依循差异化渐进式原则,并注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学会倾听、自理自立、人际交往、尊重他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育反思笔记中写道:幼儿喜欢、适合幼儿是习惯养成课程开发的主旨,它要求从课程内容选择到课程实施方式都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自由、灵动地发展。
5.开发实施 “家园共育”课程,携手撑起幼儿教育的那片天空。
在我园,家长和教师一样,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是家园共育课程实践活动的主体,二者之间是合作互动的伙伴关系。通过家长学校、家园联系栏、家长助教、家长志愿者,我园协调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动,共同承担起教育幼儿的重任。依托 “家长学校”建设共同学习体,制定切实可行的 《家长学校培训工作计划》,通过家园共育平台、微信公众号、专家讲座、育儿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家长培训工作,让家长认同本真教育,并与幼儿园同频共振,助推课程改革。以 “家长进课堂”形式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拓展幼儿学习的时间、空间、材料、背景,既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扩展幼儿视野,又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二)将教师发展深深植根于“本真课程”教学实践
1.以 “本真课程”研发实施为行动基点,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师生一切共同生活、学习的经历就是课程”的大课程观。
对大中小班及各学段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跨学段跨学科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增减、教学次序的调整,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让教师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 “园本化”实施中提升专业素养。强化教师 “本真课程”开发水平与教学能力,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结合自身特长开设一门 “园本”课程,丰富 “本真课程”实践体系,为幼儿 “慧玩”、“本真化”快乐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从而在 “本真课程”实施中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
2.借助 “本真课程”的开发实施,在推进 “本真”教育研究团队建设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
第一,成立 “本真”教育共同体。共同体每年举行六次以上集体研讨活动,年级组、学科坊每年至少两次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开展有层次梯队式的学习、培训、研讨活动确保共同体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第二,参加互动研修,借助专家引领教师发展。与全国幼教应彩云专家团队面对面,与北京分享阅读教育专家成真老师结成对子,采取专题讲座与听评课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指导,从理论拔节到现场听评课,拓宽教师的教育思路。第三,依托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教师专业化素质提升。组建由东营区名师、名师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参加的 “林洪艳名师工作室”、“孙建梅名师工作室”,组织观摩研讨活动,不仅发挥名师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促进成员的专业化成长。第四,经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区实幼形成 “本真共同体—教研组—学科坊—智囊团—青年成长社团—本真推介团”为主线教科研团队,实现骨干方向引领、团队研修支撑、个体自主发展 “三位一体”团队建设效应。
(三)以“本真课程”开发实施为依托促进家庭、幼儿园、社区教育同步发展
“本真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不仅要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还要促进家庭、社区教育的同步发展。
开展多形式的亲子活动,促进家庭教育和谐发展。亲子活动不仅促进家园合作,还增进亲子感情,比如亲子阅读推介会、全家总动员情景剧表演、大带小趣味运动会、爸爸宝贝大闯关等亲子活动,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需求,为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提供良好契机。
多元化呈现亲子教育,实现家长资源利用最优化。以 “家长进课堂”的形式,开展 “故事妈妈亮出来”“爸爸才艺秀”“巧手奶奶做一做”等系列家长助教活动,充分挖掘家长潜在的丰富资源,建立家长资源库,实现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教育联盟,提升家长家教、社区幼教理念。我园与云端花海家庭教育机构联盟,与文汇街道各社区联动,将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启动 “幸福家庭,德润校园”工程。实施以来,围绕智慧家长培训、家庭阅读指导、亲子社会实践,一对一个性服务等形式,为提升家长理念提供多元化平台,同时家长主动为幼儿园实施 “本真课程”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
经过五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本真课程”更加具有个性,特色更加鲜明,课程的构建促进幼儿有个性的发展,丰富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论,对推动全区乃至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四、效果与反思:在真研究和真实践中凸显 “本真课程”价值
(一)讲求成效
1.通过开发实施 “本真课程”,在消除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的同时,促使课程与教学回归儿童真实生活,促进幼儿 “本真化”快乐成长。
关注儿童身心成长,满足儿童体验生活的需要。儿童把握世界的方式,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体验,而且 “本真课程”中的体验完全基于儿童身体与生活这一原点。由此,我们构建区域(角)活动课程,让儿童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体验。
关注儿童兴趣意向,催生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本真课程”构建的开创性工作,让我们充分理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教育真谛。“本真课程”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吸纳 “儿童中心设计”范式的合理元素,让儿童有动力去学习并对学习任务感兴趣。因此,我们构建实施主题活动课程,积极关注儿童的真正兴趣点——关注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儿童,而不只是关注知识和能力。
关注儿童整体世界,引领儿童树立整体的学习观。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和整体教育哲学的 “本真课程”构建,走的是一条 “为了儿童的学习”的关联型研究之路。因此,我们在构建 “本真课程”的过程中,将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结合起来,将生活的真实情境和想象的模拟情境结合起来,为儿童提供一个 “宽阔而又贴近的最适宜他们成长”的复合环境,让所有儿童都能获得完满人性的和谐发展。
总之,在当下教育存在脱离生活、忽视生命、淡漠精神等 “背本离真”现象的背景下,研究与实践“本真课程”,不仅为当前幼儿教育异化做到正本清源,而且改变幼儿教育 “小学化”的现实和拔苗助长的现状,从而把一个真正体现教育意义与价值的教育还给儿童。
2.在 “本真课程”建构实施中有效促进教师课程教学素养与能力。
首先,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本真课程研究中成长起来。先后有30余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劳模、区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市区级教学能手,20余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优秀教师,30名教师获省、市优质课一等奖,80余人次在区级以上教学评选活动中获奖,300多篇论文获省、国家级奖项。其次,以城乡交流为平台,辐射带动乡镇姊妹园共同发展。我园先后有4人参加东营区城乡交流工作,其中我园园长到东营区胜园街道中心幼儿园支教一年,挂职副园长工作,另外三名中层教师分别到东营区阳光幼儿园、史口镇中心幼儿园、六户中心幼儿园支教一年,对各园理念转变、文化建设、“园本”研修、教师培养、档案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二)注重反思
“本真课程”是基于儿童立场,建构多元、开放和原生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理论架构围绕儿童构建儿童、知识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为儿童自由、自主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而课程的开放式体验构建模式,体现一种健全的人生观,体现课程学领域的先进理念,是一次新的洗礼,是从种种旧的观念中挣脱出来,走出传统知识论的限制,回归教育原初的状态。值得警醒的是:“本真课程”建构从根本上打破统一的模式和格局,使幼儿园课程具有适宜性,但在幼儿园 “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中,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个别环节的实施与推进仍存在简单重复或 “拿来主义”的做法,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践验证,缺乏与幼儿园整体发展的有机联系,教师缺乏课程整合和开发的专业能力;课程的实施必将带来管理思想和管理策略的转变,管理者如何支持教师实施 “本真课程”开发、“本真课程”实施中如何评价教师的工作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